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原因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地区、部门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建设、法制建设、反腐倡廉等“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地干扰着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全面的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制约着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传承发扬。因此,必须对“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好“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向前发展。

  造成“一手硬、一手教”现象的原因有:

  一、从对指导思想的科学理解上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意味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已经结束。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这表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应该如何科学地理解这一指导思想呢?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建设、法制建设等既然不是中心工作,就不需要化那么大的精力、那么多的时间去抓,这就必然引发“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这种认识错就错在没有处理好“中心工作”和“非中心工作”的关系。他们把中心工作和非中心工作看成是互不联系、各自孤立的事情,又把非中心工作看成是无关重要的工作。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中心工作和非中心工作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条件的,正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次,就没有主,没有非中心,也就没有中心一样。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发挥决定作用,其他工作虽是次要矛盾,但反过来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当然,抓住和解决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可以较易解决,但并不是说解决次要矛盾不需要花力气。非中心工作也是重要工作,如果不用精力、时间、财力去抓好非中心工作,它会直接影响着中心工作——经济工作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二、从日常工作安排上看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在一段时间内侧重或突击抓一个方面的工作,这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有些地方和单位往往将这些侧重点、突击点放在经济领域上多一些,而放在精神文明、思想教育、党风建设等方面则少一些。这种做法长此下去,会使经济建设长期处于“硬”的状态,而精神文明建设则长期处于“软”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工作方法上、工作安排上缺乏艺术性。不懂得象钢琴大师弹钢琴那样恰当地安排好日常的工作。一个钢琴手如果将弹钢琴的十只手指,要么就一齐按下去,要么就一齐抬起来,这不仅弹不出好的音乐,而且还会造成噪音。因此,要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必须十只手指按照一定的节拍、音符,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强有弱地按动琴键,使音乐抑扬顿挫、悦耳赏心。我们必须象钢琴大师那样,有规律地安排好日常的各项工作,努力防止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

  三、从工作分工上看

  在一个领导班子里,每个领导成员都分工负责某方面的工作,但必须做到分工不分家,分管不忘协调。这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成员一般只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负责,很少顾及全局的工作。同时,他又一般只关注自己分管领域的业务工作,却很少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分管领城也有一个“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问题。例如,有的分管经济工作的同志,对自己领域的产值、税利、市场拓展、产品开发、项目上马等极其重视,而忽视瞭如何搞好自己领域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管好自己领域的业务工作已是完成了本职工作,而类似思想教育、社会治安、党的建设等,是属于领导班子内分管宣传、政法、党务等领域同志的任务,同自己无关。可以看出,这样的领导班子从整体分工来讲,“两个文明一起抓”只是一种外观的东西,而“两个文明两张皮”却是实实在在的表现。因此,在领导班子内,不管是从事物质文明工作的,还是从事精神文明工作的,都要强调从思想上、行动上认真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四、从领导干部个人素质上看

  “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的出现,除了外部原因外,还同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单位的第一把手自身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及其个人擅长、兴趣、喜好有关。在同一个地方,如果第一把手思想政治好、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这个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会出色一些,反之则逊色一些。来自宣传、文化战线或对这些工作特别擅长、喜爱的第一把手,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一般也不会放松精神文明工作,甚至会抽空参与个人的文化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已经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人们的工作观念、价值观念也因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样反映到领导班子内。有的领导干部对经济效益好的工作感兴趣一些,对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尤其是要花钱的工作不感兴趣;对容易见效果的工作感兴趣一些,对难做的甚至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尽管在行动上服从工作分配,但一旦分配到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不会很高。这些情况,会严重地干扰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在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中加强理想、前途、道德教育以及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的重要的措施。

  五、从机构体制改革方面看

  改革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现正处于关键时刻,新旧体制转换、交替的深化改革,这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了不少新课题。工矿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尤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民营单位大量出现后,企业党团组织、企业工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委书记和厂长经理的关系,企业法人同企业主人的关系,民营单位党群组织如何建立和有序工作等,尚在探索中。随着机构改革、企业转制,企业的政工部门都作了较大的调整,政工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裁减, 一些民营企业、民办社团甚至连党工团组织都尚未建立,党政机关的政工部门也作了调整。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面对变型期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有的已经逐步适应,并开拓了新局面;但相当一部分仍未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的建设等被忽视和削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难以落到实处。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勇于开拓、敢于实践的精神,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符合改革开放思路的精神文明建设路子来。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文明才能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

  六、从宣传舆论导向上看

  过去,在“左”的影响下,宣传舆论部门象倾盆大雨似的为“阶级斗争”、“突出政治”大造声势,所见所闻的几乎是一边倒的充满政治内容的呼声。这已被历史所否定了。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宣传舆论部门理所当然地对宣传舆论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但是,目前有的新闻媒介却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情况,即对经济工作的宣传报导篇幅过多、声势过大,商品广告充斥版面,而对精神文明工作的宣传报导篇幅太少、声势太小,不少精神产品生产的报导排不上队。宣传舆论上出现的这一情况,给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信息,就是让人们多关注、多投人到物质文明领域的工作,而少关注、少投人到精神文明领域的工作。要改变这些状况,必须首先从领导入手,明确宣传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其次,从宣传舆论部门自身入手,要在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的同时,加大精神文明工作宣传报导的力度和量度,要象推销物质产品那样敢于推销精神产品,弘扬主旋律,并报导精神产品的生产状况。

  七,从干部政策上看

  有的地方和人事组织部门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上存有片面性。他们离开了干部“四化” 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为贤原则,以能否做生意、赚钱、创高产、上项目、拉关系作为主要的标准,去选拔、任用、考核干部尤其乡镇第一把手。这种做法,不仅会将干部队伍引入只长“四方眼” (即向钱看)的歧途,而且直接地危害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让这样的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管治一个地方的全面工作,他根本不可能全面兼顾两个文明建设,只能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效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已经确定,但还得依靠广大干部尤其第一把手去贯彻落实。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为贤原则,选拔、任用、考核干部队伍,把党风政风正派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领导干部放在最重要的岗位上,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奠定组织基础,必须支持、鼓励、表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人员,重视、关心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职称评定、生活待遇的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这对于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有重要的作用。

  八、从精神文明工作自身的性质特点上看

  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来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被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由两个方面构成:其一,政治上层建筑如国家和法律等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象征着国家的铁手腕,是非常强硬的。其二,思想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体系,属于派生的、第二性的东西,就显得“软”一些,有的甚至看不见、摸不着,有一点“虚”。有些同志不了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这一性质特点,错误地认为“软”的东西无法“硬”起来,“虚”的东西只能是务“虚”。因而在他们管辖的地方和部门,出现精神文明建设软上加软、虚上加虚的状况。我们必须教育各级领导和从事精神文明工作的同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特点及其重要性,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对于实体形态的精神文明,例如硬件建设、物质载体建设、文明户村镇建设等,要做到实事实办,落到实处;对于观念形态的精神文明,例如思想教育、党风建设等,也要虚功实做,变软为硬,在培育“四有”新人上狠下功夫。

  九、从理论上看

  为什么有些干部在实际上无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总是陷入“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之中呢?归根到底是这些干部缺乏正确的基本理论的指导,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两点论”、 “重点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两点论”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理论的通俗概括。邓小平同去提出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就是建立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它要求我们首先有一个“全面论”的思想,要全面地抓,不能顾此失彼;其次有一个“重点论”的思想,两手之中也有一定时期的重点,要避免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就是要很好地把全面和重点统一起来。既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改革开放这一手,也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惩治腐败这一手,要两手同时并举,两手一样长,两手都具有相当大的力度。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领导艺术。只有坚持两点论,辩证地、全面地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能防止和纠正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错误,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观象,更好地贯彻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本文载于《现代哲学》杂志1996年第2期,随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收入《文献资料》,于1997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