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十二

  古广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他一直在注视着罗冈的分红方案公布,关注着其影响。没想到易天乐偏偏单项公布商业广场的分红,突出了耕楼红利的效应,影响极坏。他对耕楼是有研究的,认识是深刻的,教训是沉重的。他错在起初低估了易天乐,无视了他起步的预谋,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挽回也来不及了。

  他的担忧终于来了。大小村围出现了罗冈广场现象,也就是罗冈现象,显示出罗冈效应。违建耕楼似雨后春笋般蓬勃冒出,不可收拾。他统计了一下,全市的违建户有上三十万户,差不多人平一户了。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个不可低估的警号。

  他很认真地向吕洪钟汇报了。他望了一眼他脸上谎张失神的面色,眉头一皱说:“要疏导,定个疏导政策。”

  他神情自若,胸有成竹,一点也不紧张。

  古广瞭解吕书记的气度,办大事的宏大气魄,就不便多说了。

  接着,下面宣布了一条政策,转地补偿增加一项,超过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年社保费由政府支付。至于以后呢,六十岁以下的呢,就不见下文了。

  村人眼浅,见步行步,反正聊胜于无,也就接受了。对立的情绪也有点缓和。

  这样一个残缺的政策,不三不四,农民都能忍痛接受,足见改革红利的深度,农民知恩图报的深情。这个知恩图报是伟大的,是农民的善良,也是农民的智慧。

  遗憾的是对吕洪钟来说,农民的善良只是他转地有偿政策的正确,农民的智慧只是他土地政策威力的顺从。世界竟如此不明不白的颠倒过来。

  罗冈效应震憾至深的,莫过于李屋围了。罗冈广场的分红,像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吸引住人们的目光,同李屋围低价征地的对比,简直是太寒酸了,差距太大了。易天乐的智慧成了农民心目中的偶像,人们向往羡慕罗冈村人的富裕。越想越明,心里更坚定地走罗冈耕楼的路。

  李乔感受至深,父亲李九的临终嘱咐,一直烙在她脑子里,没齿难忘。老人家在责备自己,他只顾着耕田,不懂得耕楼,失误了。对不起村人。这是一个老农民耕田一世的总结,辛劳一生的感悟。

  直至今日,她才真正明白父亲死不瞑目的内疚。临终时,他老人家拉着女儿的手说:今后听天乐的话。然后,转过眼来对易天乐说:你做对了,我只做了一半。话未说完就走了。现在她明白了,我只做了一半,这是老人家一世耕田的内疚,是老农民一生辛劳带血的自责。

  当代农民,就是一半耕田,一半耕楼。耕田是侍弄田地,耕楼是侍弄资本。田地转化成资本,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

  这就是改革开放农民的智慧。

  她终于明白了。天乐哥呀!他喜欢读经济学,浏览世界的经济讯息,有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过,我读的是穷人经济学,我自己的经济学。用青牯的话说,穷人经济学说的是耕耘两个字,耕耘的科学,耕耘的艺木。耕田耕楼,耕楼耕田的转化; 田与楼,楼与田的转换。也就是农民由穷变富的一条路子。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啊!是一条迫出来的路子,穷人的路子。

  她想着想着,心里由衷地赞叹,了不起的易天乐!

  一天,她跟堂姐李会说:“你很了不起。”

  “什么,你说什么?”她听得一头雾水。

  “你怎么会选上了易天乐!”

  “他怎么样了?”李会急着问。

  “他伟大,他太伟大了!”

  她摸摸她的头说:“妹妹,你发烧了!”

  “我说的是穷人经济学!”

  易天乐的穷人经济学。他太神了,太神了!

  后来,她把这个故事给丈夫说了。

  他瞪大眼睛笑道:“我神什么呵!看你说的。”停了停,才又说:”起初,胡里胡涂的摸着石头过河,行一步,想一步,再行一步,又想一步,行了十年,等了十年。最后终于等到机会来了,碰上了个财神爷,建成一个商业广场。”

  “那时,你心里怎样想的?”

  他眨眨眼说:“想给农民找一条出路,活得太累了啊!”

  她深情地望他一眼说:“我明白了!”

  她明白了,明白李乔说的伟大,易天乐穷人经济学的伟大。

  不过,李乔心里很不好过。也许在村人眼里,易天乐的辉煌,益显李九的寒酸。这对老人家来说太不公平了。一个老农民一生辛劳,一心为公,虽然出了点失误,但他已临终自责了啊!罗冈广场红利的公布引起了村人更大的刺激。耕楼成了对李九失误最严厉的责备。唉,又有谁谅解老人家的苦心呢!

  她心情沉重,越想越沉重……

  易天乐来到李九灵堂前,心情沉重。

  古广来到了李九灵堂前,心事重重。

  俩人相望一眼,默默无言。

  灵堂门庭冷落,香火稀疏,门可罗雀。他两感到一阵心寒,这世道也越来越令人捉摸不透了。

  他俩先后禀上香火,虔诚地深深鞠躬。

  他俩一同步出灵堂,各怀心事,脚步沉重。

  易天乐想给老人家讨回一点公道。由耕田时代,步入资本时代,是一个时代的转变,认识上出现点偏差是允许的。何况是一个老农民。然而,他有点力不从心,只觉着有一股压力,宁犯天条,不犯众憎。众憎是人心的阴影呵!

  古广心情复杂,有点内疚,有点埋怨,认为李九一心为公,没功劳也有苦劳,村人的回应也过份了。他得找个机会解释一下。然而,他明知此时此地,是无人听他说话的。但他又不能不下来,看看李屋围下一步怎样走。

  走着、走着,两个人步履沉沉的走着。

  突然,人声嘈杂。人们似朝水般涌向灵堂,朝李九上香、祭奠、深深鞠躬。尊敬,诚心,又带着内疚一样的虔诚热闹,门庭若市。

  霎时间,人流寂然静静,只听见一阵阵沙沙的脚步声,像一道心的默浪,沉沉地涌流到老人家灵前。这是心的潜流,这是爱的热流,这是时代人性的折射。

  默浪在滚动,在奔流。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