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战国时期张仪地缘连横思想之精要

  粤若稽古,战国纵横之祖师鬼谷子言曰:“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阎崇东编着:《鬼谷子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18页。夫今天下大势,强权政治未休,保护壁垒重筑,单边退群翘头;与中国主权、统一大业之言,内有独意邪升者,逆阻两岸和平,违抗民族正义;外有图谋不轨者,挑离台海稳局,掣肘中国统一。凡此体相,变呈复杂深刻,动显诡秘不测。或曰:此若战国合纵、连横之形复现也。古之连横者,秦欲一统天下而连结山东诸国之行也。而合纵者,则与其反行,冀望纵约山东六国成抗秦之势矣。与其因应,依鬼谷所言,战国张仪地缘连横之说诚为资鉴耳。“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已学而游说诸侯”以连横之道留名于世者也。司马迁着:《史记·张仪列传第十》,中华书局1982年,第2297页。其道可鉴,何以见得?窃以为可以其地缘连横之精要证验之:

  张仪地缘连横思想,邦交贵信,言行维忠为其精要之一也。如张仪为秦连横魏王时曰:“且夫纵人多奋辞而寡可信。”斥其意在“说一诸侯之王,出而称其车;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之个人名利。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824页。 且将纵者之失信与私德联而攻之,如为秦破纵连横说楚王时,仪怒曰:“凡天下所信约纵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公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反复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统)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515页。反之,其于为秦连楚讲信时曰:“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515页。更有甚者,仪为忠信,悉将生死置之于外。与忠而言,如张仪说秦王连横时诚曰:“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且誓言曰:“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纵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91页。

  张仪连横地缘思想,通达势运,识变从宜为其精要之二也。其依张仪论大势之可验知也。如张仪说秦王析赵合纵必亡时曰:“臣闻‘天下(即赵)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余韩成纵,将西面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88页。又据张仪权衡国力时运可见之也。如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且夫曰纵者,聚群弱而攻至强者。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聚兵,此危亡之后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此使楚王闻之,自惭楚国僻陋且己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对其幸教明制,敬以国从。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514-515页。再之,以张仪论地缘时空异殊为例证之。如张仪说楚王破纵曰:“秦西有巴蜀,舫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不费马汗之劳,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陵已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矣。秦举甲出之武关,南面而攻,则北地絶。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恃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以也。”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514页。

  张仪地缘连横思想,以实对虚,扬长揭短为其精要之三也。古今逐鹿疆场,避实击虚可谓制胜之道也。然折冲樽俎,常以实虚巧对、长短妙用决一雌雄也。如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扺豆饭藿羮;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踞科头,贯颐奋击者,不可胜数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张仪以秦韩实力对比,扬秦强盛之势,威韩贫弱之力,驱韩“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下),中华书局1990年,第974页。又,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说服燕王事,即谓揭短扬长之例。张仪曰:“大王之所亲莫如赵。”然赵王系“狼戾无亲之徒”,昔谋杀其妹夫代王于约会之际,阴使“厨人即因反斗而击之,代王肝脑涂地。其妹闻之,摩笄以自刺也。故至今有摩笄之山,天下莫不闻。……大王之所明见知也。且以赵王为可亲邪?赵王兴兵而攻燕,再为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乃却以谢。今赵王以入朝渑池,小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赵不敢妄动也。是西有强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其使燕王“请奉社稷西面而事秦,效常山之尾五城。”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下),中华书局1990年,第1095页。

  夫张仪地缘连横思想,权衡利弊,揣度反应为其精要之四也。与前者曰,如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絶韩上之地,东取成皋、宜(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絶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今王西面以事秦而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悦)秦,计无便于此者。”是故韩请比郡县,自称秦之东藩。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下),中华书局1990年,第974页。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阎崇东编着: 《鬼谷子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页。量权者,以知强弱轻重之称也;揣情者,以知隐匿变化之动静矣。其要皆寓于心理揣摩之内,其效均见于连锁反应之中。如《战国策》载:“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剩,魏不能守,王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十万,车百乘,以与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疲),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107页。

  张仪地缘连横思想,洞鉴古今,参透机关为其精要之五也。仪说服秦惠王用其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司马迁着: 《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中华书局1982年,第2542页。何以成乎?盖因其练达天地与人情,洞鉴古今与废兴矣。如张仪说秦王较析秦赵地缘态势时曰:“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矣。” 反之,“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上非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88页。再则,仪之捭阖诸侯,参透机关,反复相求,因事为制之策,见之于说服诸侯之间。如见楚王时说曰:“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此所谓两虎所搏者也。夫秦楚相弊,而韩魏制其后,计无过于此者也。” 故说使秦楚睦邻友好也,“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514-515页。而说赵王时曰:“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臣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结也。臣请案兵无动,愿大王之定计。”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673页。又,张仪说齐王亦曰:“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人朝渑池,制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清河,指博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331页。天地之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张仪与楚,足见其因机而变,因势利导,因利制权,因人成事之捭阖之能也。如张仪说韩王曰:“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也。”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下),中华书局1990年,第974页。说魏王曰:“魏之地势,故战场也。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也。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然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比矣。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转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中),中华书局1990年,第824页。

  张仪地缘连横思想,承天行道,将机就计为其精要之六也。其见司马错与张仪因先伐蜀或韩而争论于秦惠王前之事。张仪说曰秦王“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102页。又,张仪于秦惠王死后应对非议并施连横越困之计,愈见其智。《战国策》载记:“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言未已,齐让又至。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之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举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怒。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后张仪使舍人冯喜之楚,籍使之齐,将仪入梁乃与仪与秦武王之谋秘透于齐王,并曰:“而果伐之,是王内之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邻,而信仪于秦也。”由是齐王乃止,固张仪亦得安也。何建章注释:《战国策注释》(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336-337页。

  概而言之,张仪以其言行,消解纵人盟约,斡旋诸侯之间,襄助秦之交约,足谓功成事遂也。然世有谓其不义者也。殊不知,兵不厌诈,交不烦谋,乃无可辩驳之理;是故张仪为秦破从连横,仵合权策,乃国之存亡大事也,岂可以固一伦理之非议哉?唐代诗仙李白颂赞秦统一中国之伟业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倘若熟谙西秦一统中华之伟业,张仪以折冲樽俎之功,与众拓疆守土之将士,同榜垂范千古之列也!

  夫今中国,运处复兴之中,势呈奋进之态,前景光明矣!然应对内外不测风云,跨越各种陷阱,完成祖国统一,维护天下太平,共促人类进步,张仪诸圣贤之纵横学术,仍须虔诚鼎力之探掘与承传也。夫天佑中华,祈愿能遂矣!

  张江河:作者系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地缘战略研究所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