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孙文学校总校长、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大会演讲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这应该是习近平未来留下来的最重要政治遗产,也应成为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后,代表习近平治国理念的核心思想。 

  中国大陆目前的力量已经提升,但是不希望看到中国大陆崛起仍然顺着西方强权崛起的老路,中国崛起不应该是霸权的崛起,而是中华文化与价值的再现。我们希望中国崛起是一个面对西方文明价值体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再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另一种文明的崛起。

  思考两岸问题,掉进西方话语体系,我们会忘掉中华文化中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包括人间佛教所讲的善恶是一念之间,儒家所说的正邪也是存乎一心,换一句话说,如何看待一件事,这取决于个人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落实在政治学上是高难度的,这个念往往塑造出的是所谓认同。从1895年开始,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经历过百年以来非常复杂,而且带有一些苦楚的历史发展。换句话说,两岸相隔100多年,的确给了一些所谓要制造台湾分离的人丰沃的土壤。但是也看到,1949年以后两岸从国共内战至今仍然没有化解敌意状态,在没有化解敌意状态之下,台湾的特殊处境就发展出非常奇特的政治文化,但这个政治文化给台湾带来挑战、压力和悲剧。 

  从民进党政府的许多做法可以看到“去中国化”“去中华民国化”(台独)、“去1949年前中华民国化”(独台)三个不同面向,各位看到的可能是历史教科书,可能还没有看到公民课本,公民课本谈到两岸时一定是台湾和中国的关系。“台独”对某些台湾人士而言可能是一个假议题,许多搞“台独”人士的目的只是为了颠覆“中华民国”政权,或推翻中国国民党,可有时假戏可能真做。5·20后固然蔡英文在很多方面表达的非常柔软,但其分离主义立场很坚定。民进党的几个策略,第一在文化教育上,持续切断与中国,甚至是与“中华民国”的关系;第二在司法方面,通过对司法大法官的任命以及对“宪法”的一些解释,从司法上塑造两岸“一边一国”的法律基础,待法律基础塑造以后,再由行政单位去执行,呈现的是先司法再行政,最后到立法的路线。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一边一国”论述的推进,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感将会越来越低,这无疑增加了将来维持和平的成本,如若两岸一旦发生战争,两岸就会彻底决裂,而这或许就是民进党内分离主义者所等待的机会。蔡在未来几年,必然不会接受“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基本的精神内涵是不分裂,可是要让蔡接受两岸主权不分裂,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在这个前提下,台湾经济发展不好,而民进党如果又在2020年赢得选举,两岸局面将不可想象,北京可能会对两岸和平发展彻底絶望。台湾内部所谓的认同问题,实际上不仅撕裂了台湾,也将使台湾未来经济陷入相当困境。

  政治和经济的不平衡造成两岸敌意永远存在,以及两岸间不信任。而在某种概念上,民进党是希望这个敌意存在。因为没有敌意状态,就不能为“台独”增加能量,一个敌意状态是有助民进党的最大资产。很遗憾的是,从2008年马英九竞选时期就曾表示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但到2009年中期开始,他却絶口不提和平协议,到今天为止,马从不说和平协议,而只强调“一中各表”,“只经不政”的结果就是不能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两岸关系分治不分裂,两岸治权是分治的,但是主权不是分开的。我们可以先把两岸的宪政关系说清楚,再透过一个和平协议,把分治不分裂写入和平协议中,这有利于两岸的共同发展。和平协议签署后,两岸必定可以放下武力,中国人不需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我们对外国人都可以王道,对自己兄弟姐妹有什么不可以王道的,所以放下武力已经不是问题。

  文化是一个基础,但必须和政治结合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美好未来。不能用分别心处理两岸问题,两岸同为一家人,我们更需要相互尊重和包容,尊重就是尊重对方最在乎的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一定有智慧面对21世纪的挑战,絶对可以度过难关,我对未来充满乐观。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