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再认识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瞭解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更加需要也更有能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苟日新、又日新”等,这些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气魄、胆识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创造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传说;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土尔扈特东归、锡伯族万里西迁等历史佳话;林则徐虎门销烟、甲午战争抗击倭寇、班洪抗英等中华儿女共御外侮、共赴国难的爱国史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大无畏革命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一种文化要传承和发展,必须以人们易于接受的载体和渠道广为传播,在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中华中医药、武术、诗词、园林艺术、戏曲等灿如星辰;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礼仪教化、科举制度的实行,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推广等;亭台楼阁、碑碣扁联、琴棋书画、民间信仰、习俗活动等,这其中藴含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深邃的思想哲理、正确的价值导向,展现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谦虚、和合的人文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新力和包容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存在着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甚至贬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潮。今后,我们要避免过分强调对异文化的过度理解和认同;另外,要注重对母语文化的维护和传播,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理念内涵,紧贴海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接受习惯,藉助各类外宣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开展轻量化、差异化、精准化对外传播,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坚持与世界各国(地区)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深度互动中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抱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形成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滋养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作用,从而在世界未来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坚持中华文化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吸收、融合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品质元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偕进传承,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又任重道远。我们唯有坚守初心、永葆恒心、牢记使命,优秀传统文化方能历久弥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系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