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16年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回顾

  2016年台湾政局经历了第三次政党轮替,这是一次颠覆性的重大变局,不仅朝野政权更替,更使得长期以来蓝大緑小的政党格局发生了翻转性的变化。而2016年的两岸关系,在围遶“九二共识”的较量与博弈中,从上半年的“冷和平”走向下半年的“冷对抗”。

  一、2016年台湾政局回顾

  (一)第三次政党轮替,政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16年1月的选举,改写了台湾的政党版图,长期以来蓝大緑小的政党力量对比发生了颠覆性翻转,变成了緑大蓝小,民进党掌握了行政、立法、地方执政的絶对优势,全面主道了政局。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的台湾政治转型与社会转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本土化和政治多元化双轨并行发展之后的结果。总体来看,蓝緑实力对比易位,但两党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蓝緑板块结构仍然存在。选后政局发展的主线仍是朝野恶斗与蓝緑对抗。民进党借由所谓“转型正义”,通过追讨党产、清算威权专制等议题,力图从根本上摧毁国民党法统根基及经济基础,让其衰弱成为一个中型政党,消除政治对手,确保自己长期执政。

  (二)蔡英文施政开局不利,民调下滑,但总体尚能控制局势

  蔡英文上任之后,内政乱象丛生,接连发生桃园机场大淹水、“雄风三型”道弹误射、台铁爆炸、大陆游客大巴车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等一系列引发民众不满的事件,乱象丛生。蔡当局与选民短暂的“蜜月期”迅速告终。上台百日,多家民调显示,蔡英文的满意度持续下降,不满意度急升,9月间开始呈现死亡交叉。蔡当局执政半年的执政民调,无论林全内阁还是蔡英文,不满意度均超过50%,满意度仅四成。2016年底,民调更显示,蔡英文执政声望再创新低,仅38%,对其两岸政策不满意度48%,对其拼经济的不满意度高达60%。

  但总体上看,蔡尚能主控岛内政局。一是民进党全面执政,掌握行政、“立法”和地方执政的絶对优势,可为蔡英文施政保驾护航:二是蔡英文緑营共主及党内权威稳固,蔡主道党内权力结构及世代交替,老一代天王退位,蔡系、新系、正国系成为党内最大实力派;三是国民党势单力弱,无法对蔡执政构成强有力的制衡与挑战。

  (三) 国民党经历惨败后陷入内忧外患,2016年始终未能走出困境

  败选后的国民党一盘散沙,陷入内忧外患。洪秀柱出任党主席后,迎面而来尽是挑战与危机。首先,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全面展开清算,在“转型正义”的旗号下,政治上全面否定“中华民国”法统及国民党威权时代的政权合法性及正当性,经济上通过“不当党产案”清算国民党,欲一举将国民置于死地,洪秀柱孤军奋战护党产,党内大佬作壁上观;其二,国民内不但未因为败选而痛定思痛,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相反内部矛盾与斗争加剧,党内路线之争公开化,洪秀柱访问大陆前党内针对“九二共识”的纷争爆发,洪不仅面对本土派的反扑与围攻,还面临来自马英九阵营“一中各表”的压力,压洪收回“一中同表”;三是党主席选举引爆党内权斗,12月,围遶明年党主席选举党内洪、郝、吴的党魁之争拉开大幕。

  客观来讲,国民党虽然外临强敌,内有纷争,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生存与再起的机会。首先是从结构来讲,蓝緑两党格局的基本结构仍在,虽然发生翻转緑大蓝小,蓝营票盘是溃散但并未大规模流动到緑营;二是两岸议题仍是国民党的优势及长项,特别是两岸关系进入对抗与紧张时,国民党在两岸关系的作用与功能会不断突显,当然这需要国民党进行路线论述与价值理念的建构与强化;三是随着蔡当局施政失误的累积,台湾社会面临的经济发展、分配失衡等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会戳破民众期望的泡沫,这就要看身为在野国民党的能否抓住机会,鋭意改革,重心唤回人心。

  但更多的是挑战与困局:一是倘若内斗不止,将再起无望。如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道核心,整合党内,团结一致再出发;二是民进党的清算与追杀不会停止;三是论述与价值的重建;四是改革能否取得成效;五是克服人才断层,实现世代交替。每一道坎都是生死关,每一项考验都逥避不了。明年的党主席选举,是国民党能否结束内斗、建立强有力领道核心的一个观察点,之后的2018年“九合一选举”是对其政党实力及基层组织力的一次真实检验。

  (四) 民生问题突出,社会运动频发

  蔡上台,连接爆发中华航空职员大罢工,引发台湾电力公司、台湾中油公司、台北地铁公司工会的一系列“工潮”。围遶修订“劳动基准法”劳资双方矛盾加剧,引发劳工抗议。开放美猪议题,引发岛内猪农大规模抗议。军公教人员大游行、台南渔民为“契作”怒烧民进党证、912旅游业者大游行、反“劳基法”大游行、反“同婚法”抗议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成台湾社会生活新常态。在这些社会运动的后面,反映当前岛内因经济发展与社会分配失衡道致阶层分化、世代对立等矛盾交织并日趋激化的现状。一是全球化冲击下台湾难以避免陷入社会贫富分化、分配失衡的状况,草根弱势阶层被剥夺感强烈,民生问题突出;二是岛内社会近年来因蓝緑对抗、两岸对抗、统独纷争等多重矛盾叠加,社会整体情绪呈现不安、无奈与燥动的状态。

  二、2016年两岸关系回顾

  2016年两岸关系的总体状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大陆与台当局围遶是否接受“九二共识”的持续较量与博弈中,两岸关系由“冷和平”逐渐进入“冷对抗”状态。

  (一) 我强台弱的差距继续加大,两岸围遶“九二共识”的较量中大陆始终掌握两岸关系的主道权

  2016年,两岸实力差距继续加大,大陆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2016仍保持7%的增长,沿海六省GDP分别赶超台湾总体量,而2016台湾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保1失败。从选后大陆就明确要求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双方围遶这一焦点展开多个回合的较量,但蔡始终采取打政治太极的方式,从520讲话、到7月22日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到“双十讲话”,以表面柔软的身段,实际顽固的立场,拒絶完成答卷。大陆方面全方位保持高压,严守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难以为继的原则立场,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渐次推出步骤措施,把握并调控两岸关系的状态及两岸交流的温度及节奏。

  (二)国共两党交流平台与对话机制在两岸关系中发挥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在两岸关系急剧降温的同时,国共两党平台及对话交流机制,成为2016年两岸关系总体“低温”中难得的“热点”,从三个层次的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是两岸领道人的高峰对话机制——“习洪会”。11月举行的“习洪会”上,习近平发表了“习六点”,系统地论述了大陆对两岸关系的战略思考与政策主张,洪秀柱也就“九二共识”提出了“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涵义之异”,体现了共国两党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共识与互信,表达了双方共同推进政治谈判、两岸和平协议制度化的未来努力方向。二是国共两党对话交流机制。12月23日,两党为落实“习洪会”的共识与主张,就基层党际交流、两岸青年和基层交流、两岸民众权益保护等三项议题开展对话,共达成八项重要共识,取得四方面成果。这一机制的运行,在两岸官方半官方对话协商机制全面停摆的情况下,成为维护两岸交流不中断,和平发展成果不逆转,两岸关系总体方向不偏航,照顾民众利益措施能落实的渠道与平台。三是泛蓝八县市首长登陆。9月,由认同“九二共识”的蓝营八县市长访陆,大陆释放多项利多,充分体现了“九二共识”是决定两岸关系能否正常健康发展试金石。

  (三) 民进党当局对内施政大力推进“台独”,严重挑衅两岸和平稳定现状

  表面上,民进党当局标榜“维持现状”,但事实上,上台半年来,蔡英文在内外施政上全方位稳步推进“台独”。

  政治上,推进“促进转型正义”,妄图切割与大陆的法统连结,筑牢“台湾是民主国家”的政治认同,迎合民粹,催化反中国社会情绪,撤销对126名参加2014年“反服贸运动”激进分子的控告。上台百日,提名田弘茂担任海基会董事长,10月,又提名许宗力等主张“两国论”的緑营人士出任司法部门首长,为通过“释宪”谋求“法理台独”创造条件。12月,民进党又推动通过“公投法”修正草案过关,大幅降低“公投”过关的门槛,为未来推动“修宪公投”、落实“法理台独”扫除障碍。

  经济上,推出“新南向政策”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谋求加入TPP) ,积极与日本协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现象”,以降低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反制大陆对台湾的政经影响。

  文教上,藉助行政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台独”,蔡英文上台后,台教育部门负责人就宣布将以行政命令废止2014年马英九执政时回归中国认同的“课纲微调”。“双十”又借向原住民道歉,以所谓“原住民史观”取代“汉民族史观”,强化“去中国化”的历史观与民族观。

  对外奉行“亲美媚日反中”政策,对外事务上,从出席巴拿马运河会议签名“台湾总统”,到11月运作跟特朗普通电话,打破中美建交以来美台高层互动的界线,公然挑衅、坏破台海现状。蔡的所谓“踏实外交”大有演变成“烽火外交”之势,其目的对内而言是为了制造所谓的“外交突破”拉抬其因施政不彰屡屡下滑的民调支持度,同时彰显不承认“九二共识”也能拓展国际空间,企图以此缓解两岸关系倒退的压力。对外而言,是想依仗美国庇护对抗大陆,以台美关系平衡两岸关系。

  蔡英文之所以有恃无恐,主要基于几点判断:一是认为大陆目前要集中精力拼经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无暇顾及也不可能对台动武;二是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对抗会升级,加上日本,台湾可以从中国与美日对抗的大棋局中奋力一搏,火中取栗;三是在野的国民党无力挑战其执政地位;四是台湾主流民意趋向本土化,主体意识继续上升,可以挟民意与大陆对抗。

  (四) 两岸关系急速降温,从上半年的“冷和平”进入下半年“冷对抗”状态

  2016年,两岸互信丧失殆尽,官方半官方对话交流机制全面停摆,两会协商谈判中断,国台办与陆委会对话停止。两岸经贸交流大幅降温,陆客入岛鋭减,台方损失严重。台湾当局的对外交往严重受困,5月、大陆与冈比亚建交,12月,圣多美普林西双与台湾“断交”与大陆建交。台当局参与国际活动举步维艰,在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组织上受挫,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受阻。台湾当局与美国的打破现状的挑衅,己严重冲击两岸稳定,两岸关系“冷和平”己走向“冷对抗”,未来不排除对抗升级、走向“热对抗”的可能性。

  (五)特朗普上台后,两岸关系面临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及不确定。

  特朗普当选后,率先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了放了三把火:一是特朗普与蔡英文通话,两人互称“总统”;二是在其推特发文称蔡为“台湾总统”。并称,美国每年向台售出上亿军火,为什么不能接蔡的祝贺电话;三是接受“福克斯周日新闻”采访时称,除非美国在与中国贸易等问题上有更大的利益,否则为什么要受一个中国的限制。与此同时,12月23日,奥巴马签署了“2017国防授权法案”,首度纳入“美台资深军事将领与资深官员交流”的内容,未来将突破以信台美军方部长级官员不互访的限制,美台形成准军事同盟关系。其中透露出的政策信号:一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有巨大战略利益,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力及诸多的战略热点,决定了美国不会放弃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霸权。二是美国认定中国是少数有能力挑战美国霸权的重点国家,而崛起的中国越来越不好对付需要加以遏制。三是台湾曾经是未来仍然是对付中国的一张好用的牌,可以用来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四是特执政团队中共和党传统亲台反华力量强势并对特的政策发挥影响,推动其提升美台关系。五是特朗普的强势、随性、不守常规的行事风格,以及唯利是图的商人思维,未来不断给两岸关系制造麻烦与突发性事件的风险性极大,特别是有可能将对华贸易与对台政策挂钩,将台湾作为勒索中国的筹码。

  (六)两岸民意加速逆向发展,对抗性上升

  台湾民意持续趋独趋緑,支持“独立”的民意高于支持“统一”的民意,“统降独升”趋势明显。拒絶统一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统一的声音被打压,“台独”的话语霸权上升,“国族认同”持续异化,中国人认同下降,台湾人认同上升。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两岸现状的定位倾向“两岸两国”。而大陆对台湾民意变化、和平统一可能性下降的焦虑情绪也在上升,支持“以武止独”的网络及民意舆情热度上升,两岸青年网民在网络上的对抗情绪不断升温。 

  2016年的两岸关系在围遶“九二共识”的较量与博弈中,进入“冷对抗”。2017年,两岸关系面临的内外因素更趋复杂,国际战略格局波谲云诡,台海局势风云变幻。大陆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展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鲜明立场与强大意志,坚守“九二共识”、反对任何形势“台独”的政策底线明确而清析。台当局如果做出误判,认为可以依美抗陆,在“拒统谋独”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挑战大陆的政策底线,则两岸关系不容乐观。

  (2016年12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