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广东社会学学会现任会长常务副会长简介

  一、广东社会学学会现任会长常务副会长简介

  范英,又名范汉英,男,汉族,生于1944年农历10月,籍贯广东省。1962—1967年在中山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班,于1980年分配到广东,历任或兼任的职务有:《学术研究》杂志社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杂志社副主编,《现代哲学》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主编,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常务副教务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专职秘书长,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广东省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多个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等客座教授,广东省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区建设研究会、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伦理学会、广东省社科联顾问,广东省社会工作创新谘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编委会主任兼总编辑。数十年来,主要研究精神文明学与社会学,包括哲学、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在内主编兼写作的著述近90部,个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近30家报刊发表论文500多篇。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荣获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30年理论与实践探索突出贡献学者奬”,2016年9月荣获“全国社科联优秀学会工作者奬”等,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也即“意识社会学”(钱学森教授语)和填补国内外空白领域的新兴学科“海洋社会学”的首席原创者。

  范英研究成果的主体思路是以《精神文明学论纲》(64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为总纲而展开的:

  此前基础性研究成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要》(6万字,个人编写,《广州日报》1984年11月—12月连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要》(6万字,两人编写,《广州日报》1985年4月—5月连载)、《科学社会主义提要》(6万字,个人编写,《广州日报》1985年9月—10月连载)、《马克思主义通用教程》(20万字,广东社会科学大学1985年12月编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20万字,学习出版社1986年12月版)、《新时期的社会矛盾》(16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版)、《南雄特色研究》(20万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南雄发展之路》(20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20万字,三人合着,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改革中的新型企业》(20万字,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版)、《中国浪潮:横向经济联合》(10万字,三人合着,东方出版社1989年8月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答》(24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9月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英主要组织广东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以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的形式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由广东原创的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主要研究成果有:《社会公德概论》、《社会公德漫话》(各15万字,海天出版社1991年9月版)、《职业道德新探》(23万字,红旗出版社1992年9月版)、《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32万字,个人专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3月版)、《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43万字,海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上下册》(134万字,红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60万字,红旗出版社1995年9月版)、《这一手非硬不可》(28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版)、《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23万字,两人合着,广州出版社1996年8月版)、《周恩来的人格风范》(23万字,两人合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新时期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35万字,社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当代中华凝聚力·上下册》(110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9月版)、《坚持·发展·探索·创新》(46万字,广州出版社1998年11月版)、《殡葬改革社会学》(30万字,社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创建新世纪的真善美》(31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以德治国纵横谈》(27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论政治文明》(20万字,内部2002年2月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3月版)、《岭南红梅报春开——论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23万字,个人专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广东先进文化发展论》(71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更新观念,创新发展》(40万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1月版)、《古今镜像:广东人精神之经纬》、《乐天务实:广东广府人的天性》、《厚德载物:广东客家人的风骨》(两人合着)、《自强不息:广东潮汕人的胆气》、《念祖爱乡:海外广东人的情结》、《灵活变通:广东人的商业精神》、《海纳百川:广东人的开放精神》、《万紫千红:广东人的艺术精神》、《春华秋实:广东人的学术精神》(共150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指南》(25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珠水云山育芳菲——再论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80万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3月版)、《和谐熏风沐南粤》(4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咬定青山不放松》(3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寻幽探胜论西关》(2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版)、《扬长避短话神仙》(16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年1月版)、《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35万字,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与发展战略研究》(15万字,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概论》(35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广卫模式:平安和谐社区之创建》(2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年7月版)、《社会与文明漫说》、《社会与文明漫谭》(各50万字,个人著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9年7月版)、《喜看稻菽千重浪》(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9年9月版)、《文化管理创新模式初探——全国文明先进典型广东省中医院的综合考察》(37万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7月版)、《机制管理创新模式概论——全国文明先进典型高州市人民医院改革巡礼》(37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0年12月版)、《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论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2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1年7月版)、《特色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实事求是地改革的路向》(36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海洋社会学》(66万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中心2012年1月版)、《呼唤海洋之回声》(27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2年6月版)、《文明自觉的攀越》(80万字,本大型丛书编委会2013年12月版)、《文化强国论》(66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文明与社会漫议》(50万字,个人著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文明与社会漫论》(60万字,个人著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4年5月版)、《文明与社会漫讲》(50万字,个人著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5月版)、《文明与社会漫话》(50万字,个人著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5月版)、《海洋历史ABC》、《海洋生态ABC》、《海洋经济ABC》、《海洋政治ABC》、《海洋文化ABC》、《海洋军事ABC》、《海洋外交ABC》、《海洋法规ABC》、《海洋建设ABC》、《海洋生活ABC》(以上各书共210万字,均系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12月版),《大文明观的文化威力》(10万字,本大型丛书2015年12月版),《大社会大文明的追梦》(6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12月版),《漫游海洋之心语》(10万字,本大型丛书2016年12月版),《大社会学的先行实验》(83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12月版),《钟南山精神研究》(48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6年12月版),《海洋社会学(英文版)》(40万字,即将出版)等。这些著述除未标明个人或三人合作的,均为主编或兼作者之一。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一是《精神文明学论纲》(64万字,中共中央党校1990年11月版,任主编,负责全书设计、统稿、定稿,主写数章约11万字)。本书作为钱学森教授首倡人类一般精神文明学的第一部实体形态的著述,由26章构成:主要界定人类一般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阐述人类一般精神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人类一般精神文明真善美的内部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提出社会精神文明、群体精神文明、个体精神文明三者的区别与统一;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种”文明(此后还加了一个生态文明)看成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精神文明构成各自的外部关联;书中强调了精神生产、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精神享受等相互衔接的机制和精神生产者的突出地位与作用,以揭示商品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同时对城市乡村、经济特区、企业事业、街道社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一国两制和家庭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均作了专章探索。全书站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一般的方位来考察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二是《岭南红梅报春开——论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23万字,广东高教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个人著作)。本书从学科生发史的视角出发,较全面、系统地勾勒了广东创立的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的原有基础及深化完善后的成果:第一部分主要讲明广东初创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的时代背景论、直接起因论、大致历程论和显着成果论;第二部分主要述说该新兴学科在理论上触及的本体层次论、纵向起点论、内部结构论、外部联系论、精神生产论和创建活动论等;第三、四两部分则重点评叙该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问世以来的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之初(2001年前)的实践中,广东学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有社会公德论、职德新探论、市场素质论、反腐保廉论、人格风范论、雷锋精神论、人生观再论、凝聚力概论、德治纵横论、真善美合论、文明总体论等,同时论述了这些新进展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三是《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上下册》(134万字,红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本书以邓小平强调的“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为统摄全书的灵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型和发展的广阔范围为背景,以社会现实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载体,以人文学科尤其是精神文明学的现有理论为基础,以人的素质即市场主体的现代文明综合素质为核心,进行多层次的、立体式的、尝试性的探讨,旨在揭示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发展。书中对市场经济作了人文学科的首次界定,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的富强法宝,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沃土,是社会主义的文明根基,是人才辈出的生态环境,是完善人的素质的社会大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动力;书中对各类人等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均作了首次探讨,成为新时期“市场人本学的百科全书”。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四是《当代中华凝聚力·上下册》(110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9月版)。本书认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生存和的内在动力,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合力。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可分为物力、智力、引力和活力四大方面。这四大方面的力均具有历史成因,阶级成因、社会成因和现实成因,其力所及的主体系指民族主体、群众主体,阶级主体和政党主体。其力所指的客体系指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硬件客体和软件客体。其力所及的属性系指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爱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即利缘、血缘、地缘和史缘等。其力所及的特征系指大一统、大联合、大团圆和大开化这四个方面。其力所及的功能系指内部、外部、上层和下层四个方面。其力所及的发展则系指对比发展、内部发展、外部发展和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上述当代中华凝聚力的系统研究范式属国内首次尝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之作。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五是《海洋社会学》(66万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1月版)。本书是范英等学者对20世纪80年代末原创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的应用及演化而成为当下初创海洋社会学的一次飞跃。书中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大社会学”与“大文明观”为灵魂与核心,自觉地站在人类共有、共举和共享的环球方位与视角,执着地追求世界海洋社会和谐建设的共创与指向,努力地为迎接21世纪即海洋世纪的到来而探索蓝色的澳秘。全书共设22章,主体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分别探讨海洋社会学的应运而生、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和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海洋社会学研究的第一层次,包括海洋社会的历史维度——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海洋社会的外在关照和海洋社会的人类属性等与海洋社会的互动关系和规律。第三部分为海洋社会学研究的第二层次,包括海洋社会的重心维度——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等与海洋社会的互动关系和规律。第四部分为海洋社会学研究的第三层次,包括海洋社会的主体维度——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和海洋社区等与海洋社会的互动关系和规律。第五部分为海洋社会学研究的第四层次,包括海洋社会的实用维度——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等与海洋社会的互动关系和规律。本书重点论析的前述18个互动关系与规律,力求成为具有世界普适意义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也成为一部关于海洋社会学的创新专著与创新教材,填补了世界海洋学、海洋社会科学和海洋社会学的历史空白。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六是《文化强国论》(66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本书是范英等学者对近30年来的文化研究特别是对文化强国重大战略的相关理论与实施方略作出了较为全面、较为系统和较为有序的探索。该书除前言和文化强国颂·50首之外,共设50章,主体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开篇论”,逐一论述了文化强国的外在趋向、内在自觉、决策自信和知行求索;第二部分为“互为论”,分别探讨了软件文化与硬件文化、事业文化与产业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个体文化与合作文化、开放文化与安全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人本文化与社会文化等10对主要的文化形态及其互为互强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为“核心论”,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泾渭分明的荣辱观念、文化服务的“两为”方向、繁荣文化的“双百”方针、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学、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引、文艺创作与网络文化等10大方面必须切实强化的核心任务;第四部分为“机制论”,主要阐明前10对文化形态和10大方面的核心任务得以强化而必须强化党委领导工作机制、政府治理服务机制、主体自律约束机制、社会他律监督机制、事业全民公益机制、产业组建经营机制、人才培育创新机制、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开放交流合作机制和体制综合保障机制等10大机制体制系统;第五部分为“实施论”,着力论证对10对文化形态、10大核心任务和10大机制体制的强化,必须有总体的、专项的、地方的、行业的、群体的、家庭的、个体的配套实施,以及对这些配套实施渐进的、联动的、求是的鲜明特点,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与有序的强化,文化强国梦才能逐步成真;第六部分的“归结论”,则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力、生产力、竞争力、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力的全面、系统和有序的强化之日,便是中华文化强国梦成真之时。本书的出版,为文化强国的理论与实践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范英主要代表作之七是《钟南山精神研究》(48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6年12月版)。本书系范英等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长期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第84部,也系范英等运用20世纪80年代末原创的意识社会学即精神文明学于十年前探索广东人群体精神以来,首次以广医、广州和广东的钟南山这一健在的先进个体精神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尝试。序言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老省长所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由钟南山精神的研究缘起和研究思路(即绪论)两章组成。以钟南山丰富而传奇的业绩和突出贡献为坚实的基础与主要依据,首次提出钟南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精神以及人类共同凝成的优秀精神的孕育与弘扬——一句话,钟南山精神就是源于古今中外并具其个性特色的优秀精神,同时具有十二大主体要素。第二大部分专设十二章,分别对钟南山精神十二大主体要素进行逐章的论述。包括钟南山赤子情深的爱国精神、一专多能的敬业精神和兴邦本色的实干精神;钟南山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和亲缘实践的科学精神;钟南山大智若愚的求真精神、大爱无垠的向善精神和大家风范的致美精神;钟南山医患共情的服务精神、天下为公的民本精神和比美良相的大医精神等。这些精神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其始点和归宿顺序之先后排列共同凸显钟南山精神的总体构成与各自的内涵特色。本书的第三大部分特设两章,重点论述钟南山精神总体的时代价值、总体的人类价值及其价值质体之人道主义精神典范、社会主义精神楷模和共产主义精神榜样三者的有机统一,极具针对性地为国内各阶层人士提供学习与借鉴。可以说,本书的出版也是对范英等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原创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最终落脚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典例的展示。

  范英研究成果主要的社会效应:《精神文明学论纲》得到钱学森教授的扶持并序,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隆重推出后,从中央到地方80多家电视台和报刊均有介绍或评论,同时培训了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市精神文明建设骨干近5000人次,曾获得1979—1991年度“光明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奬和2010年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出的“纪念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优秀理论著作奬”十项之一等。《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上下册》及《当代中华凝聚力·上下册》,分别获得广东省1992—1995年度和1996—200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理论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奬等多项。《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秀青少年必读著作之一。《以德治国纵横谈》和《广东人精神丛书·1—9部》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分别被评为60年来“广东百种优秀科社理论普及读物”之一。其他著述约共获得30次特等、一、二等省部级学会奬励,论文曾获得省部级学会近25次奬励,其中由多人合作、范英执笔的论文《在改革开放中迈向文明之路》(《学术研究》1993年第1期)是广东省内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类最早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奬的一篇,同时获得广东省首届文化精品奬等。范英主编的《海洋社会ABC·1—10部》科普丛书2016年荣获全国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奬”等。此外,范英任会长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于2005年获得广东省民政厅颁发的“全省先进民间组织奬”;2009年获得广东省社科联颁发的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十大“理论创新贡献奬”之一;2010年7月,由他领衔的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被写进《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之中,成为今后10年广东要不断巩固的“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之一;2010年12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荣获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广东50年来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社团奬”之一和2015年荣获全国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先进学会奬”(省内三家之一)等。近几年来由范英领衔主创的又一新兴学科“海洋社会学”,推出后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详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3日两大彩版报导等)。2015年,由他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和《海洋社会学》两书,作为省内唯一的学科专著由广东省政协主办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收入并作了长篇介绍。同时,范英任会长的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历年来对省内社会文明建设的一批调研报告曾得到谢非、李长春、张德江、汪洋、黄华华、朱小丹、黄龙云等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及时批示和充分肯定;其中多篇调研报告还引起中央文明委、文明办、民政部、新华社、国务院相关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高度关注。

  刘小敏,男,汉族,生于1959年3月,字诗静,祖籍江西,原籍湖南桃江。1978年考入湖南益阳基础大学(今湖南城市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到桃江县商业局工作,1984年任县商业科技站站长。1985年调湖南省益阳地区粮食干部中专学校执教,兼任校团支部书记。198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就读政治学专业研究生,199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工作,1994年任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调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历任研究室副主任、调研员、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等职,2001年任副部长。2003年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任党组成员、副院长至今,其间曾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学习。现在院内分管社会学、法学类科研工作,为社会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级研究员,主要研究移民社会学、政治伦理学。现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谘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

  科研方面,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刊物发表《“入粤民工潮”问题探讨》、《新移民问题:生成机理与治道变革》等论文逾100篇,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出版《残疾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流动人口学》、《社会矛盾凸显期和谐社会研究》等专著、编着逾40部,主持或督导国家、省相关部门课题逾50项。与范英研究员等共同主编的《以德治国纵横谈》、《广东人精神丛书》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广东百种优秀通俗读物;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逾30项;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文摘或转载成果逾30项;获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优秀奬、国家一级学会一等奬、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奬等奬励逾30项。

  董玉整,男,汉族,生于1962年2月,籍贯安徽庐江。中共党员。1979年9月入安徽大学哲学系学习,1986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12月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评为哲学研究员,1999年12月评为哲学教授,2007年12月评为出版专业编审。2001年2月-2002年2月,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进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1986年7月开始,历任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广东省清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副教授,广州医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党委宣传部部长、校党委委员、教授,人之初杂志社总编、社长、编审,广东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秘书长,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机关纪委副书记,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指导处处长。现为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先后承担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等课题20多项。出版《当代青年十大观念》、《春华秋实:广东人的学术精神》、《邓小平港澳战略思想研究》、《毒祸论——毒品问题的社会透视》等专著8部,主编《中国理学大辞典》等10多部,副主编《文化强国论》、《海洋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概论》等10 多部,合作著作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学术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成果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奬、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奬、广东省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奬、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奬等。

  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大名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优秀党员等。

  兼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等。

  王宁,男,汉族,生于1960年4月,籍贯福建省,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任国际学术刊物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国际编委(Resource editor),曾任国际社会学协会“国际旅游”研究分会(RC50)第一副会长(2003-2006年)。

  主要研究方向: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制度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论。着有Tourism and Modern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 Pergamon, 2000)、《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消费的欲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家庭消费行为的制度嵌入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等著作,主编《消费社会学的探索》(人民出版社,2010年)、《旅游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和《社会管理十讲》(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一系列有关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和定性研究方法论的论文。其著作《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二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奬”中的“优秀著作奬”。

  夏俊杰,男,汉族,生于1960年12月,籍贯湖北,现任教授、医学博士、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深圳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科医学研究会理事、卫生部全科医学教材编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全科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作为公共卫生专家,早在1986年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调入深圳市工作,为深圳市改善工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控制有毒有害作业,维护广大职工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工作期间,重视开发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项目,积极开展与国内高校和国际医学界的合作,打造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学习、进修与交流平台,使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推进了深圳市医疗卫生人才的快速成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在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推动了我国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的建立。此外,作为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专家,参与深圳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方案的起草论证与指导实践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俊贵,男,汉族,生于1958年1月,籍贯湖南醴陵,南京大学博士。历任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旅游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发展研究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学科带头人,社会统计与社会政策研究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谘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谘询专家,广州市社会创新谘询委员会执行主席;广东省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评估专家、广州市幸福社区创建评估专家、广州市专项社会工作试点项目评估专家,广州市社会创新项目评估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暨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

  在科研方面,从事发展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信息社会学、网络社会学、风险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九五”重大子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1项。出版《信息的富有与贫乏——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基于调研数据与风险预估》《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区域形象——以湖南为例的战略研究》、《民生本位视域中的社会建设——以广州为例的战略思考》、《灾变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协同——以巨灾为例的战略构想》等专著7部,出版《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公共信息学》、《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调查与策划》等教材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获各类政府科研成果奬励7项,包括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奬,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奬,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奬,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奬,并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周永章,男,汉族, 生于1963年6月,籍贯广西博白市,现任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7),加拿大Quebec大学博士(1992),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1996)。兼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决策谘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社会学学会低碳生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入选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及中山大学卓越人才奬励计划,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奬励。  

  主要从事地球环境与资源、资源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广东省情等研究。出版《低碳三字经》、《区域发展能力建设》、《相约中国大陆最南端》、《创新之路——广东科技发展三十年》等著作。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决策谘询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60多项课题研究。

  杨松,女,汉族,生于1951年2月,籍贯大连市。中共党员。1978年8月任大连市干部管理学院教员, 1980年1月在广州暨南大学任教、任职,期间:先后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兼机关党总支书记,暨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华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暨大华文学院院长,暨大统战部部长。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5月—2014年11月:广东培正学院,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分管科研和发展规划工作,主持申报并获得省教育厅第九轮重点培育学科,主持“创新强校”工程规划建设、阶段总结、“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等多项工作)。2014年11月至今:广东培正学院党委书记。社会兼职:主要有广东省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等。

  讲授的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概论及硕士研究生哲学公共课等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课有企业文化概论、领导科学基础等。硕士生招生专业有跨文化教育方法研究等。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文明学、社会文化学等。主要研究方向有文化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在暨南大学学报、现代哲学、学术研究、领导科学、华南师大学报等核心期刊和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汇编和新华文摘有部分文章被全文登载或论文摘要。出版专著13部(其中合着11部,专著1部,任主编的2部、副主编的3部,)。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范英教授带领下对精神文明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范英教授任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被评为我国“光明杯”优秀著作奬(该奬项由光明日报组织,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于范英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华凝聚力》任副主编,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分上下两册,130万字。《爱国主义概论》任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该书是暨大港澳台学生“两课”学习的主要辅助教材。近年来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在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和讲授。自编教材有《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简论》、《中国古代哲学》等。

  吕志,男,汉族,生于1959年1月,籍贯山西。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法人代表,广东省伦理学学会、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院校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教师德育学科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广东省委党校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学伦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伦理学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及广州市、广东省教育厅等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周恩来的人格风范》、《现代化进程中广东青年思想道德研究》、《面向社会 实践育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育人之路》、《医学伦理学》等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教育部德育创新研究成果奬、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奬、优秀专著奬等各类奬项30余项,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广东药学院“教学名师”、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2009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说明:以上为2016年之前的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的简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