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客家土楼民间刺绣工艺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简单地说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在客家土楼民间,虽然没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那么有名,但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却有其自身的特性。

  一是按加工方式,手工刺绣可分为“半手工绣”和“纯手工刺绣”;

  二是按用途划分:服装类和工艺品类,工艺品手工刺绣又有挂画式单面绣和摆放的双面绣之分;

  三是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

  四是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客家土楼民间刺绣延续中原汉民文化遗风,并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丰富多样,寓意吉祥

  客家土楼民间刺绣多属生活实用型。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以妇女、儿童为主),都以刺绣加以装饰。如衣服的袖口、衣领、裙边、围裙、窗帘、被面、帐沿、幼儿兜肚、童帽、手帕、袜底等等。这类物品,都被各种不同寓意的吉祥纹样所装饰,表现出妇女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客家土楼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或是通过字音相同的“谐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客家民间的民间风情。如“莲生贵子”、“喜鹊登梅”、“麒麟送子”、“鸳鸯戏水”、“并蒂莲花”、“双凤朝牡丹”、“鲤鱼穿莲”、“百鸟朝凤”、“狮滚绣球”、“丹凤朝茶”等等。

  (3)传播爱情,表现母爱

  永定又是戏曲艺术之乡,各种民间戏曲如“汉剧”“山歌剧”,还有“木偶戏”等,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戏曲、木偶艺术中故事情节,服装、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移植到民间绣品中。最突出的内容是爱情故事.如“拾玉镯”、“柜中缘”、“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备招亲”“仙姬送子”等,均被姑娘们精心绣制在荷包,枕头顶、门帘、帐沿、被面、床沿上。绣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檏实纯真,色彩艳丽明快,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生活、美满婚姻的快乐心情。妇女们给子女们绣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母爱。

  (4)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旧时在永定县城乡,尤其土楼人家,不同的节令和时尚,妇女们根据婚姻爱情和子女健康这两件大事,绣制出具有不同内涵、不同内容的绣品和玩具。姑娘出嫁是大喜临门,因此必须是“蓝缎鞋、绣红花,过了门就当家”。新郎、新娘的新房必须要布置得红火、喜庆,如“鸳鸯枕、龙凤帐,红绸子门帘绣凤凰。新郎、新娘还要穿刺绣的服装,举行拜堂仪式。妇女生育“做满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头帽、绣花兜肚、长尾帽(都离不开刺绣)。有的姑娘精心绣制是为了送给情人,作为爱情的信物,母亲们精心绣制,是为了保佑子女们平安、健康。

  (5)完整地保留、继承了刺绣的传统技法

  永定客家民间刺绣,经常使用的针法有“包针绣”、“纳纱绣”、“平针”、“盘金”、“补绣”等等传统技法。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绷花”和“补绣”技法。

  绷花  是以针引单线,廖廖数针作放射状,绣出生动的花朵,虽属辅助技法,但却在绣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针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玩具上,如在威严的虎的额头上和两肋处各绷一朵小花,使凶猛的狮虎露出几分憨态,形象十分逗人喜爱。

  补绣  在绣品中运用更为广泛。其特点是能使绣出的物品,产生一种浮雕的效果。补绣又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填补绣”,其手法类似“叠绣”,是采用布、绸或其它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图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针将图案花边周围锁边绣牢,从而使图案纹样凸起,出现立体的效果。在黑色纹样中衬托出色彩鲜艳的图案,对比强烈、明快,很出效果。这种绣法多使用在绣制鞋垫、袜底等生活用品中;

  ②“留边叠绣”,此种绣法技法繁杂。其手法是先将剪好的原样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贴起来,再拼贴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为主),再用各种色彩线,由图案中心向外用平针绣实。绣制时,在纹样的边沿均匀地留出一条细线,白色的轮廓衬托在色彩缤纷的图案底料上显得清晰明瞭。

  (6)客家土楼民间刺绣针法类别:乱针、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

  乱针 乱针绣法主要是把传统的手工绣法转换为缝纫机绣法,此绣法在手工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增强欣赏者的视觉冲击力。

  直针 刺绣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布,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盘针  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套针(单套)  又名平套。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

  擞和针 有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抢针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平针 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逥旋填满,有两、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散错针 它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

  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编绣  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挑花绣、绒线绣等。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绕绣  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打籽:它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地绣图案画。

  施针  是加于他针的针法。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

  辅助针 这类针法不是独立绣形体的针法,而是为了增强所绣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动性所采用的辅助性针法。

  变体绣  刺绣中,有一些藉助于其他工具、材料和工艺方法,使常规刺绣发生变化的特殊绣法,就是变体绣,其中包括染绣、补画绣、藉色绣、高绣、摘绫和剪绒等。

  染绣  有些绣品中的人物、花鸟多用墨描眉目,以画代绣。染绣的方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特点和种类:

  客家土楼民间手工刺绣工艺,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絶伦。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朴鼻,尽态尽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绒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客家民间特色;使用的辫子股绣的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

  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不同图案的工艺。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刺绣的针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等。刺绣的花卉不闻犹香,飞禽栩栩如生。走兽神态逼真。

  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此外,刺绣品还是贸易品,经济价值很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