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言

  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经千年而不衰。它广泛存在于亭台楼阁、庙宇书院、衙署会馆、宗祠陵墓等公共场所,除起装饰作用外,还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人们的某种思想情感。此外,一些门第高贵人家的墙柱厅堂、书房客厅等场所,也是承载楹联之所。它们或寄托信念,或激励言志,或陶冶情操,或表达美好的愿望,表现出主人高雅的文化情趣。永定土楼,是风格独特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型民居建筑,大多数土楼楹联以土楼建筑物为载体,是永定土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永定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而享誉全球,土楼楹联也随之名扬中外。鉴于土楼楹联的独特性和重大价值,201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録。

  土楼楹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艺术形式上说,它传承了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语言特征,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逻辑关系,使土楼楹联保持了中华传统文化应有的独特韵味。众多的土楼楹联,集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于一身,可谓是“知识的世界,艺术的殿堂”,令人在深受教化的同时,又欣赏到俊逸书法的艺术享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就内容而言,永定客家先民深受儒家、佛家、道家文化思想的浸染,特别是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熏陶,土楼民居联所承载的内容大多饱含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表达出土楼人家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品质,是教育家族后代修养身心、立身处世的重要形式之一。姓氏宗祠联所承载的大多是“尊崇祖德,光大宗功”及“笃行励志”等内容,一方面通过对先祖怀念,高度颂扬宗族先祖的历史功绩,表达家族后人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期望后辈能继承先辈的高尚品德、聪明才智和优良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流传,藉以振兴宗族的声望。这类楹联,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有效保护永定客家先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构建廉洁、高效、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共永定县委及永定县人民政府决策者们,高瞻远瞩,决定编辑“土楼文化丛书”, 借此着力打造永定客家文化强县,推动永定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实事、大好事。编辑本书之前,永定有关部门已经先后出版了余德辉主编的《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赏析》(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和政协永定县委员会编的《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内部刊物2010年版)两部著作。这两部土楼楹联专著的出版发行,对弘扬永定客家文化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今,再次编辑“土楼系列丛书”之《土楼楹联》一书,目的是让广大民众对永定客家楹联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瞭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土楼楹联》一书分为五章。概述了永定客家的形成、永定客家人的观念意识、永定土楼及土楼楹联,让读者对土楼楹联载体的由来有一个粗略的认识。由于土楼楹联创作者大多博学多才,引经据典成为他们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给土楼楹联增色不少,但也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第二至第四章分别对土楼民居联和宗祠联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典故轶事作些诠释,以明其意。最后一章涉及永定姓氏的祖训和规约内容。虽然“祖训和规约”与“土楼楹联”在内容教化上有相通之处,但从艺术角度上说有所不同。载于永定姓氏族谱内的祖训和规约,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不仅反映出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对规范后人的言行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符合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因此另立一章。

  土楼楹联内容丰富,数量众多。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无法将数以万计的土楼楹联编入书中,只能选择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欣赏性于一体的部分土楼楹联,来展示土楼人讲道德、崇礼仪、重教养、爱家国等思想情操,展示土楼人向往未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样,载于永定各姓氏族谱之中,内容丰富的祖训和规约,也只能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以予登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也是编者感到遗憾之处。但愿,土楼楹联这朵中华传统文化园中的奇葩和永定客家先辈们立下的立身处世格言及警句,在创造和享受这种文化的民众中间,流芳百世而常青。

                          编者

                       2015年9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