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永定: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
http://www.CRNTT.com   2010-09-23 16:12:44


永定政区图
  中评社永定12月9日电/永定地处福建西南部,北接龙岩市新罗区,西连广东梅县、东接漳州南靖、平和,南面与广东大埔交界,全县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14个乡,279个村(居),人口48万。

  永定是纯客家县份,是台湾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和福建八大侨县之一,是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的祖藉地,全县共有海外侨胞、港澳台胞50多万人,其中在台同胞20多万人。

  永定是新兴旅游区,是世界著名的土楼之乡,分布全县23000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山区民居建筑”,是福建土楼的核心分布区和发源地;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六群四楼”,永定客家土楼占了“三群两楼”。近年来,土楼旅游景区先后获得“福建十大旅游品牌”、“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福建十大名片”、“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同时,棉花滩水电站建设形成了65平方公里湖面的“龙湖”,湖畔有风景秀丽的国家森林公园王寿山,构成“东楼西湖”旅游格局。

  一、永定对台交流的优势

永定是台湾客家同胞的祖籍地之一。客家祖地、客家土楼、客家文化是永定对台交流的优势。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永定就有部分民众到台湾谋生创业。据考证,到目前,全县在台同胞20多万人,迁台姓氏47个,大多聚居在台湾北部的桃园、苗粟、新竹等客家地区。现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的曾祖父吴胜昌就是在清咸丰六年(1856年)从永定下洋思贤迁到台湾开基创业的。

  台湾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包括国民党前主席李登辉、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祖籍地都在永定,前“副总统”吕秀莲、现任“副总统”萧万长的祖先也是从永定迁到南靖再到台湾的。

  台湾不少重要政治人物,包括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秘书长吴敦义、副秘书长张荣恭、政策会执行长林益世、文传会主委李建荣,前“内政部长”廖正豪、国民党中常委廖万隆、前“立法院副院长”饶颖奇,以及民进党籍的前“陆委会”特任副主委、前高雄市副市长邱太三等,都曾参观过永定客家土楼。邱太三参观永定客家土楼后,深有感触地说:先民的建筑技术“神乎其技”,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永定可以此为卖点,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并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

  二、近年永定对台交流合作的情况

  近年来,永定紧紧抓住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机遇,依托客家土楼和客家文化,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县人大、政协、台办、客联会等部门通过定期向在台湾永定同胞寄发《永定乡讯》、《永定文史资料》以及家乡建设资料、图片、录影带、贺年片,组织人员参加“海峡论坛”学术交流,到台湾拜访在台乡亲以及参加台湾客家社团举办各类活动等途径,增强台湾同胞的家乡情感。同时,以祖地文化、血缘宗亲关系为主题,在全县广泛收集、整理在台名人名祠文化,为永定在台同胞构建“寻根谒祖、寄托乡情、增进感情”的平台。县政协、宣传、台办、客联会等部门通过邀请东森电视台等台湾媒体记者来永定参观采访,让客家土楼进入台湾民众的视野。借助台北永定同乡会等社会团体以及知名人士的力量,积极推进与台湾客家县、市以及社会团体的合作交流。

  2006年以来,永定先后邀请台湾“客家文化之旅”参观团、新竹国民小学“客家交流之旅”访问团等40多个台湾社团到永定参观访问。2000年11月和2008年8月,吴伯雄先生先后2次回祖藉地永定下洋思贤村省亲祭祖。2007年7月,台湾客属总会名誉会长、台湾中华两岸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先生到永定参加“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2009年11月,卢昌群、罗海贤,江秋榕等78位台湾同胞回乡参加首届“世界永定同乡恳亲大会”。2010年3月,永定举办“永台客家妇女山歌赛”系列活动,130多位台湾女歌手来到土楼,携手同唱客家歌。

  据统计,仅2009年,全县就有600多名台湾乡亲返乡寻根谒祖,有35000多名台湾同胞来永定旅游观光。永定工商联、文联、消委会先后与台湾中华两岸农渔牧经贸暨科技文化发展促进会、台湾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台湾花莲县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缔结为友好社团。

  与此同时,永定县还借助海峡两岸血缘商缘亲密关系,营造亲情氛围,借助“6.18”、“9.8”和“11.18”招商平台,吸引台湾客商前来投资。

  三、2010年对台交流情况

  今年以来,永定县成立对台交流合作工作协调小组,下设5个工作小组,紧紧抓住两岸交流持续扩大的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提升永台交流合作水准。

  一是加强对台客家文化交流。通过主动融入“海峡客家”文化交流平台,举办“永台客家妇女山歌大赛”系列活动,组织《土楼神韵》赴台演出,成立“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等多种途径,拓宽永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领域;通过定期邀请台湾作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文艺团体来永定土楼观光采风,加强与台湾客属文化团体的交流沟通,提升永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水准。

  2010年1月,以台北县16所中小学的校长为主的教育参访团参观永定客家土楼后,对永定客家土楼的中华文化内涵等感到震惊,认为非常具有教育意义。2010年5月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毛高良一行访问台湾时,台北县许多中小学都表示希望与永定的中小学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老师、学生家长及学校所在地的乡镇负责人和民意代表,到永定参观客家土楼。

  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邱荣举,于2010年初率领十几个教师与博士生参观永定客家土楼,并与永定县相关专家学者交流之后,永定与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有了密切的互动,并决定推动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弘扬客家文化。

  3月上旬,永定举行“永台客家妇女山歌比赛”系列活动,台湾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秘书长李沃源带领121位台湾客家歌手、摄影家、画家来到永定,40名歌手参加了比赛。

  2010年5月6日,由永定县精心组织、以反映土楼风情、展现客家文化内涵为主题的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台演出,受到台湾各界的肯定与推崇,不少观众说是含泪看完演出的,认为《土楼神韵》真的是“一级棒”,是“世界级的”,希望能到苗栗、桃园等客家乡亲较多的县市巡回演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电贺永定《土楼神韵》在台演出圆满成功。

  二是深化永台教育交流。今年1月下旬,台湾台北县16所中小学校长组成的台湾台北县教育参访团一行28人,应邀到永定县参访考察。双方举行了永台教育交流座谈会,确定台北县明德高中与永定一中、海山小学与实验小学、文德小学与胡文虎小学、头前小学与湖坑中心小学缔结为友好学校,签订了缔结友好学校意向书。同时,从配合做好全国台联组织的暑期台湾大学生土楼夏令营、台湾大中小学生来永定举办以土楼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夏令营等各项工作入手,加强两岸客家青少年的交往,促进永台教育合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对台旅游合作。与台湾旅游公会、观光协会、知名景区、旅游公司、旅行社、酒店合作,拓展台湾旅游市场;与台湾旅游业同行共同策划永台旅游线路,开发“寻根游”、“人文游”、“乡村游”、“摄影游”和“客家美食游”等旅游新产品;组织开展“十万台胞看土楼”等系列活动,打响“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品牌。通过开展“千名台湾精英土楼行”活动,邀请千名台湾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到我县参观考察、交流访问,扩大永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四是深化永定与台湾县、乡(镇)、协会的对口交流,争取建立城市对接交流互动机制。

  五是加强对台经贸农业合作。以打造德泓台商光电产业园、台湾农民创造业园为抓手,吸引更多的台湾机械、电子光电、现代农业等产业组团式的转移,以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台资企业来永定投资创业。

  四、今后永台交流合作思路

  通过多年的努力,永台客家文化交流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但从总体来看,永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还存在着基础薄弱、文化展示专案不够丰富、文化交流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为此,永定抢抓中央和国务院支援海西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发挥对台工作优势,重点从客家文化理论研究、文化展示、交流合作机制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三位一体”的交流合作格局,努力打造永台客家文化交流重要平台。

  1、加强客家文化理论研究,夯实客家文化交流基础。
   
  通过加强客家文化理论研究,摸清客家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形成线条清晰、内容全面、达成共识的客家文化体系,夯实客家文化交流基础,加强永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

  一要推进客家文化体系化。依托永定客家土楼,深入挖掘土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组织专家学者考证客家文化在永定的传承、发展和影响,进一步挖掘宗祠文化、民俗民风及客家风土人情,系统整理客家故事、客家风俗和客家人物,尤其是要加强涉台文化资源的普查,收集整理和抢救工作,进一步推进永定客家文化体系化。

  二要推动文化研究协作化。加强与闽粤赣客家地区的沟通协作,系统整理两岸客家文化共性与个性的民俗特征和艺术本质,积极研究闽粤赣客家人东渡台湾的历史,尤其是永定涉台姓氏迁徙情况,研究两岸客家人的宗教文化、宗族文化、宗祠文化等方面,着力探索和厘清两岸客家人的历史渊源。

  三要促进理论交流经常化。以“海峡客家”和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来平台,举办各种研讨会、交流会,促进客家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与台湾客家人一起研究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进共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夯实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

  2、丰富客家文化展示项目,推动客家文化的形象化。
  
  以客家文化项目为载体,把千百年来客家文化演变过程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其交流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一要建设一批客家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客家文化城,包括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客家风情园、客家土楼文化研究院、福建土楼博物馆、客家人物纪念馆、客家姓氏宗祠纪念馆、客家民俗风情演艺中心、客家楹联馆、客家文化广场等重大专案建设,把永定台胞祖籍地聚集的乡镇(村)打造成客家文化名镇(村),打造游览客家土楼、探索客家文化、体会客家风情及客家后人寻根谒祖的重要平台。

  二要策划一批对台文化交流项目。充分发挥“福建土楼•客家永定”的品牌效应,创作一批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项目,创编一台能充分反映客家人生产生活的大型客家歌舞剧,出版一套精、美、全的永定客家文化研究丛书,拍摄一部反映客家人五次大迁徙的精品客家影视剧,谱写一首能广为传唱的客家歌曲,编排一台“海峡两岸客家山歌创作演唱大赛”等,通过一台戏、一部影视作品、一组歌、一批书,加大客家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

  三要搭建客家文化交流平台。树立文化经济的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和经济的融合,使客家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永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重点要放大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品牌效应,注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增设文化旅游景点,丰富客家民俗风情表演内容,使文化在旅游中的传播从背后走到幕前,成为促进文化交流新的增长点。

   3、创新客家文化交流机制,营造浓厚文化交流氛围。

   通过创新客家文化交流机制,畅通客家文化交流管道,促进永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

  一要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双向协作机制。加强与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台湾客属团体的沟通交流,争取与台湾客家人聚集较集中的县建立“客家文化交流县”,促进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常态化。

  二要积极请进来,增强祖籍地吸引力。打响“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品牌,配合省市“海峡客家”活动,积极承办市级以上在永定举办的对台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世界永定同乡恳亲会”、“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客家文化论坛、客家民俗文化节、宗亲恳亲会、客家土楼书画展、两岸客家山歌邀请赛、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夏令营、客家文化理论研讨会等形式,邀请台湾客家人士尤其是青年一代回乡寻根谒祖、参观考察、探亲访友、交流学术等,增强对祖籍地的感知和认同,把单一的学术研究发展为寻根、旅游、文教、艺术、恳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要主动走出去,增强客家文化影响力。加强客家文化载体建设,组建福建客家土楼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专业文艺演出公司,扶持民间社团组建客家文化演出机构,积极探索与台湾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仲介机构合作,定期组织赴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和姓氏宗亲团体赴台进行文化和亲情交流,提升永台文化交流层次。加强文化宣传力度,细致梳理客家文化精华,精心制作台胞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和文化宣传品,用创新的方式、手段,加强与台湾主流媒体尤其是客属团体创办的客家广播电台和“客家电视台”协作联系,带动其他传媒对台宣传,借助媒体在台湾宣传、弘扬客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沟通感情,拉近距离,提升客家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