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知名歌曲作词家─慎芝
http://www.CRNTT.com   2010-09-24 09:42:48




  中评社香港9月24日电(作者 江彦震)慎芝,本名邱雪梅,广东梅县人,为台湾知名的歌曲作词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台湾电视公司歌唱节目《群星会》即为其所主持。

  邱雪梅于1928年2月3日出生在台中县东势镇客家聚落。1934年,邱雪梅随父母迁居江苏无锡;3年后又迁居上海,在上海就读小学。才10岁已开始收集歌本,看电影,迷上了时代曲。15岁入读上海日本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当时是由日本人掌管,要求甚严,因此,慎芝在求学时期已经奠下了扎实的日文根基,这对于她日后能够传神地填写日语歌词有着莫大的帮助。

  1945年7月毕业之后,邱雪梅返回台湾定居,当时她已是芳华十七婷婷玉立的少女,刚开始担任布庄的会计工作。慎芝从小对歌唱就有「近乎痴迷的热爱」,这使她放弃了会计工作,投身广播事业,1949年底,邱雪梅考试进入民声广播公司(该公司1975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台湾广播公司台北广播电台」)工作,并以上海义父为她所取之名“慎芝”作为艺名,翌年成为歌星。从此,展开了一生从未间断的国语歌曲耕耘工作,也因此和同是从事音乐工作的关华石谱下了凄美绸缪的姻缘。

  次年初,邱雪梅在台北市中山堂对面的「喜临门西餐厅」首次听到关华石的小提琴演奏,从此留下深刻印象;同年,邱雪梅担任民声广播公司播音主任。1951年,关华石制作的民声广播公司歌唱节目《青春歌唱团》公开招考基本歌星,邱雪梅以〈不再相见〉一曲应试,当场录取。

  当年7月,邱雪梅与关华石结婚。7月30日,两人在台北市成都路「鹿鸣春饭店」举行婚宴。当慎芝决定嫁给关华石时,受到家人强烈的反对,主要是当时关华石已经40岁,慎芝才24岁。慎芝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关华石结为连理。慎芝曾在一篇文章里剖析她嫁给关华石的原因:「他既能像父亲般呵护我,也能像情人般疼惜我,而他在音乐、文学及书法上的素养更令我佩服……」

  经过32个年头的朝夕相处之后,证明慎芝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婚前,慎芝从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工作能力。婚后,关华石发掘了她填词的潜能,鼓励她尽量发挥。夫妻一起制作《群星会》,有声有色地进行了十五年。其间两人共尝艰苦,也共享成果。

  两人婚后住在台北市宝庆路,一直在制作电台节目,横跨民声广播公司、中华广播电台、正声广播公司、华声广播电台(即今华声广播公司)等,做了十年。1955年9月,女儿关韵千出生。

  第二年,慎芝开始为闽南语歌填上国语词,并与夫婿在电台主持节目,其后又把东洋歌曲填上国语词,由薇莉演唱的“意难忘”就是在1958年写成。1962年10月,慎芝与关华石接受台湾电视公司邀请,筹备台湾第一个电视歌唱节目《群星会》。同年10月10日,台湾电视公司开播;关华石制作、慎芝主持的《群星会》于11月8日开播,主题曲是由慎芝作词作曲,一播15年,多达1283集,1965年更曾邀请到香港歌星张露及崔萍在节目中演唱。期间除了制作电视节目,也写下不少歌词,捧红了无数歌星如谢雷、张琪、青山、姚苏蓉、邓丽君等。《群星会》源自正声广播公司现场歌唱节目《歌坛春秋》,此节目播到1977年3月29日为止。

  慎芝的作品于1964、5年间,初绽锋芒,她写下了〈意难忘〉、〈苦酒满杯〉、〈情人的黄衬衫〉、〈春风野草〉、〈蓝色的梦〉、〈飞快车小姐〉、〈静静的湖水〉等多首叫好又叫座的佳作。1967年写给谢雷的〈苦酒满杯〉 销量过百万,直到1968年,慎芝的词作已接近200首。

  1967年7月,邱雪梅40岁,关华石56岁;慎芝在婚后十六年,产下一子,取名后希,夫妻高兴得彻夜难眠。但是天伦相聚的时刻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他,为什么在我已不太可能身怀六甲的年岁里,突然温馨地投入我怀中,选择这个时候,是想给我一个无法与常人相比拟的惊喜吗?或,他早预知十五年后,将与他父亲相继离我而去?也许,母子仅有的十五年缘份,必须来续一续,了一了?」慎芝在一篇〈送爱儿〉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当时慎芝五十五岁,关华石也已经七十一岁了。

  1969年4月,邱雪梅应日本众议员千叶三郎邀请,担任千叶三郎出席「亚洲国会议员联合会第五届大会」时的日语翻译;同月中旬,邱雪梅赴日本,先行参访日本众议院及考察日本电视节目制作。

  1977年慎芝与关华石获台视颁与“培育歌人人才/推广歌曲净化运动有卓著贡献”奖牌。1980年3月,邱雪梅与关华石担任「电视金钟奖」颁奖人。4月,邱雪梅与关华石出席正声广播公司30周年酒会。

  1982年5月,关后希在学校突然昏迷,逝世于台北市立仁爱医院(即今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享年15岁。独子骤去,夫妻各自忍受着刻骨铭心的伤痛,相扶相持,度过漫长的三百六十天,1983年5月某日凌晨两点,关华石在书桌前与邱雪梅谈话,于翻阅小说时与她厮守了一生的爱妻臂弯中悄悄地走了,关华石死于肺癌,未曾留下片纸只字。

  慎芝在面对丧子之痛后,翌年即又遭丧夫之苦。1984年在伤痛下为电影《金大班最后一夜》写下〈最后一夜〉,并于同年11月,邱雪梅以〈最后一夜〉一曲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作词人奖」。此后,慎芝的文采益臻洗炼,这段期间的佳作包括:〈蒙蒙细雨忆当年〉、〈雨中徘徊〉、〈千言万语〉、〈喝采〉、〈拥有、失落〉、〈今夕何夕〉、〈还君明珠〉、〈玫瑰人生〉(获得1987年金嗓奖)、〈不让你有半点愁〉、〈各自辛酸〉等,首首都深藏着成熟的感情。

  分不清是慎芝写歌词,还是歌词在写她。在爱子、先生相继离她而去后,慎芝曾写下这么一段话:「在我坚强、光亮的外表下,有着人们见不到的另一个我,我胸膛内,是一颗血肉与泪珠揉捏而成的,伤痕累累的心……」,「我也曾陶醉在两情相悦,像飞舞中的彩蝶。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哭倒在露湿台阶。红灯将灭酒也醒,此刻该向他告别,曲终人散回首一瞥,唔……最后一夜。」  

  1984年2月,邱雪梅担任《时报周刊》与中国电视公司主办的《中华民国七十二年度金唱片奖晚会》颁奖人。同年6月,邱雪梅受邀至台北市立社会教育馆观赏白先勇的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首演,观后撰写〈夜未央〉一文(发表于《联合报》,8月5日〈联合副刊〉)悼念关华石与关后希。

  1986年5月,邱雪梅在《仕女杂志》发表〈十五寒暑母子缘〉一文,悼念关后希。1987年5月,邱雪梅在台北市立社会教育馆为台北市立国乐团设计并主持《昨夜梦中》音乐会。8月,《民生报》主办的「金嗓奖」在台北市中华体育馆举行颁奖典礼,邱雪梅以〈玫瑰人生〉一曲获颁「最佳作词奖」。11月,邱雪梅担任第24届金马奖影片评审委员。

  晚期慎芝的词作仍丰,歌星余天、青山、梅艳芳、张学友、邓丽君、许景淳、姚苏蓉、堂娜、曾庆瑜、潘越云均有演唱她的新作,其中包括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潘越云的〈情字这条路〉及获得民生报金嗓奖最佳作词奖由许景淳主唱的〈玫瑰人生〉等。1988年3月19日,慎芝身体突感不适,在家人陪伴下赶往台北市大安区私立宏恩综合医院急救,结果竟抢救不及,猝然逝去!她在人间仅仅盘桓了六十个寒暑,留给人们上千首耐人寻味的歌曲,还不及向大家道别,就匆匆而去,留给人们无限的怀思。 
慎芝的填词作品有一千多首,其中较著名者有:

  〈意难忘〉(1963年,原自李香兰所原唱的日本曲〈东京夜曲〉)

  〈情人的黄衬衫〉(1968年,源自韩曲〈黄衬衫男〉)

  〈月儿像柠檬〉(1969年,原自都春美所原唱的日本曲〈柠檬月夜散步道〉)

  〈夜空〉(1974年,原唱者是凤飞飞,原自日本曲〈夜空〉)

  〈榕树下〉(1979年,原唱者是余天,原自日本曲〈北国之春〉)

  〈最后一夜〉(1984年,原唱者是蔡琴)

  〈月半弯〉(1986年,原唱者是张学友)

  〈我只在乎你〉(1987年,原唱者是邓丽君,原自日本曲〈任时光自身边流逝〉)

  〈今夕何夕〉(1987年,原唱者是曾庆瑜)

  〈玫瑰人生〉(1987年,台湾电视公司国语连续剧〈玫瑰人生〉主题曲,原唱者是许景淳)

  〈情字这条路〉(1988年,原唱者是潘越云,慎芝唯一闽南语歌词创作)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