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旺报:对大陆两会的期待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08:18:18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本周召开。(资料图片)
  中评社台北3月3日电/大陆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今天于北京揭幕,为“两会”打头阵。此次两会除了检讨前次会议工作情况、听取各项政府工作报告外,更重要的是,要讨论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攸关重大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旺报报导,2011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顺利走过金融危机,国家经济更为强大,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却愈形扩大,低价劳力竞争优势不再,世界工厂必须转型为世界市场,大陆要如何在多重压力下,持续维持经济发展,关键重大。因此,今年中国“两会”意义特殊。十二五规划内容庞大复杂,乃各方才俊之智慧结晶,一言以蔽之,其核心是如何提出新的政经发展总体策略,同时维持大国的经济成长与社会稳定。而此核心策略,在中台湾部通货膨胀情势严峻、房价飞涨、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社会矛盾,加上外部的北非中东局势动荡、美欧经济不振,企图对中国施压减轻贸易失衡压力的背景下,堪称内外交煎,是否能对症下药,备受世界关注。而我们总结十二五的核心目标,可以说中国政府已认知到,高速的GDP增长,和人民幸福是两回事,未来的经济发展重点,将是促进民生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召开前夕,第3度上网和网友就民生议题交流,他表示,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对应温家宝此前曾说,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低于上一个五年规划。大陆媒体近几周来不断传播相关讯息。新华社在两会前发表一篇长文,论述政府为何需要将人民生活和生活质量置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上。《经济观察报》也对不同城市和人群的“幸福”状况进行了调查。地方政府如深圳所在的广东省则打出“幸福广东”的口号。而像清华大学的胡鞍钢,也开始极力呼吁“国民幸福指数”。以上种种,皆可看出未来强调民生幸福,乃是中国新的经济发展策略重心,易言之,归纳“十二五”的目标,着重在改善中国“国富民穷”现状,以达到“国强民富”。 

  大陆以“民生为本”的GDP新战略,确实切中时弊、符合民意,但最终是否能够落实,才是中国经济能否转型的关键。《旺报》曾经专访“中国经济50人”之一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他直指“大陆多年来经济增长的各种矛盾已经累积到了临界点,在没有改革的情况下,以旧体制进行经济转型将有很大的危险。”“我们目前面临的状况是,这么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没有转变好,各种矛盾都到了一个临界点”。因此他建议,宏观经济政策应有一个比较宽松环境,不是货币的宽松,而是资源和环境的宽松,只有这样的宽松才可能避免崩盘,并避免十二五在旧的体制下,成为消极的跃进。 

  吴敬琏的忧心其来有自。我们回顾中国上一阶段“十一五”的规划,当年热点问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已不再具备原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社会发展不均的诸多社会矛盾现象已经丛生。因此“十一五”强调反贪、节能、以人为本,具体作法则是将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东部沿海省分转型重点,加快产品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同时间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转移。但显然,中西部的产业发展算是成功,但东部沿海的产业升级仍然没有落实,而反贪和发展差距问题则更为恶化。因此“十二五”要处理的问题,仍然是“十一五”的延续。 

  由此可见,大陆计划经济体制虽已积累了足够的计划经济经验,加上近年人才辈出,计划的书面作业已达完善的境界。但,计划再尽善尽美,如何落实,则依赖体制的监督与利益的妥善分配。大陆独有的政治体制,把议会的政党竞争与民意监督功能一分为二,成为政协与人大两会。因此,如何在大陆“宪法”架构下,透过两会的运作,让两会具备民意机构完整的功能,让复杂的各种社会阶层利益都得到适当的照顾,使未来十二五规划执行时,更能有效反映、整合所有社会利益,消解内部矛盾;在此同时,中共也能在体制内建立有效的官箴监督力量,避免贪污腐化发生,则“十二五”大战略,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相关专题: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