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三中全会之后 香港经济大有可为
http://www.CRNTT.com   2013-11-21 01:04:46


  中评社香港11月21日电(记者 廖梓达分析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已闭幕一周,会后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透露强烈改革信号。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将市场提升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及扩大金融市场对内外开放等内容为香港投来积极利好讯息;而在加快自贸区建设的论述部份,《决定》也附注扩大对港澳台地区开放合作的内容,预计将为进一步推动香港与内地合作提供广阔空间。

  在“十二五”规划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以及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及明确。而三中全会的《决定》亦再次提到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开放合作,彰显中央对香港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及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因此,香港如何配合内地新一轮改革契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拓宽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继续发挥金融业与国际兼容接轨的天然优势,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内地金融业放开 香港产业迎新契机

  从《决定》内容来看,金融业预计将是未来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在《决定》关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表述中,包括“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涉及领域包括股票、债券、保险及银行等,也提及“鼓励金融创新”,这为香港金融业进一步进入和融入内地市场创造了优质条件和巨大商机。

  自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尤其在金融服务方面,香港是内地企业的主要融资平台。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753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累计集资金额逾3.5万亿港元。同时,随着近年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港商在内地的投资亦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内地累计实际使用港资6500亿美元,占内地累计境外投资总额的47%。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早前出席一次公开活动时表示,香港应该顺应国家需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业及社会管理等产业中具有独到优势,其中,尤以金融业为甚。作为国家众多城市中最开放、最国际化,也是最有规范、最有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业可以在国家关键性的金融改革和开放中发挥积极的配合与促进作用。

  香港金融发展局在近日发表的《内地金融业的发展、改革与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提升》研究报告中指出,应以“依托内地、面向全球”为方针,将本港金融业塑造为内地与国际资本流动、交易、金融服务的平台。报告亦建议,“香港金融业应将内地实体经济作为其重要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等,同时应拓展进入内地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内地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市场开放促流通 “国退民进”利港企

  内地资源丰富、空间广阔,进入内地市场后,港企能够跳出7百万人口的市场,直接面对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是,两地市场仍然存在许多明显差异。相较而言,香港市场经济更为成熟,配套规则也更为公平开放,而内地市场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自由度相对较低,在内地的港企时常在理解和应对地方政策时碰壁。如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升级为“决定性作用”,几个字的表述改变却代表着政府进一步向市场放权的态度,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将会减少,不同市场主体渐将平等竞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