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媒访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 超级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13-11-27 01:13:32


台湾媒体香港参访团与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合影(中评社 孙仪威摄)
  中评社香港11月27日电(记者 孙仪威)受中国评论通讯社之邀,来自8家台湾媒体的12位记者在香港进行参访。昨日上午,台湾媒体香港参访团访问了香港路政署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对港珠澳大桥这一宏大的工程进行了瞭解。香港路政署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统筹组组长陈兆安、工程项目统筹周钦乙、高级工程师李桂荣、叶国良、陈特杨与岑毅雄接待了参团一行,并对大桥项目做了简要介绍。

  据陈兆安介绍,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港珠澳大桥主桥位于广东水域,是世界上最长,以桥隧结合的跨海工程。主桥全长约30公里,包括23公里的高架道路及一条穿越多个船只航道,长约7公里的沉管海底隧道。在港珠澳大桥落成后,往来香港国际机场及珠海的时间将会由现时的大约四小时减少至四十五分钟。港珠澳大桥工程主桥是由广东省政府、香港政府及澳门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并由三地政府代表组成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负责落实兴建。主桥工程的建造费用约人民币380亿元,其工程已于2009年12月开展,并预期于2016年落成。

  高级工程师叶国良在介绍香港连接线部份时表示,大桥的设计与建设需要克服数之不尽的困难。仅拿香港连接线这部份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夹缝中冒出的道路”。在规划路线时,既要避过香港机场储油区等敏感地带,还要测算架桥的高度能否让桥下水域的轮船顺利经过,另外,连接线需要经过大屿山地段,那么该地段的环境保护与珍贵动物保育也需要在考虑当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的时候不得不择难弃易,通过更复杂的道路与桥梁设计,来兼顾各方面的考量。

  讲解期间,有台湾媒体问到,大桥工程涉及大陆、香港与澳门三地,工程的质量能否得到统一的保证?对此,陈兆安表示,在项目开展之前,三地已经就工程标准进行了协商,此次工程三地统一使用最高的建筑标准。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其他技术标准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规定。通航标准按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批覆》执行。

  另外,还有台湾媒体问到,大桥的建立是否会削弱澳门与珠海机场的作用?高级工程师陈特杨对此给予否定的回答。他指出,香港、澳门与珠海的机场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机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明确的航线分工下,大桥的建立不会削弱机场的作用。而且,在项目初期研讨阶段,三地一致认为大桥的建立能够将整个区域的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并不存在单方面竞争的情况。

  本次台湾媒体香港参访团由中国评论通讯社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担任团长,随团人员有:中国评论通讯社执行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中评社桃园特派员黄文杰、《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主任白德华、《经济日报》采访组撰述委员李仲维、《民众日报》采访组府会召集人杨淑芬、《中华日报》采访主任黄翠娟、《新新闻杂志》出版暨代编部执行总监汪仁玠、年代电视国际暨大陆新闻中心主任、主播萧子新、年代电视摄影记者黄胜明、中天电视大陆中心副主任陆惠玲、中天电视摄影记者陈建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