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张荣:传扬厦大文化 建设一流大学
http://www.CRNTT.com   2018-04-07 11:22:57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
  中评社香港4月7日电/4月6日是厦门大学97周年校庆,校长张荣在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举行的校庆大会上作了《传扬厦大文化、建设一流大学》为题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在这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里,今天,我们汇聚在雄伟的建南大会堂,共同庆祝厦门大学建校97周年,共同祝福这个全体厦大人的共同节日。此时此刻,我要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援、帮助厦门大学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厦门大学有着悠久的校庆传统。无论是私立时期、国立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厦大几乎每年都认认真真举办校庆活动,即便是在最为艰难困苦的长汀办学岁月里,这一仪式也从未间断过。清明节就是感恩的节日,当年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选择清明时节作为建校日,其寓意就是要让厦大人永远懂得感恩,常怀感激国家、感怀先贤、感谢长辈之心。97年来,校庆传统历久弥新,一代代厦大人秉承感恩感怀之心、爱校荣校之情,坚持每年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举办校庆活动,成为厦门大学最醇厚久远的办校传统和最值得称道的大学文化。

  我一直认为,一所大学至少存在于三个基本层面:第一个是物质层面,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花草树木校园景观等;第二个是学术层面,包括师生和他们从事的各类教学科研活动;第三个是文化层面,体现为大学的办学理念、传统和精神追求等,是经过长期积淀和凝练而成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的灵魂和内在气质。这三个层面对于每一所大学而言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但文化层面的大学最能长久彰显一所学校独特的魅力。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鲜明而又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一所没有先进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厦门大学的文化传统是一代代厦大人铸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97年来,厦大人从这些文化传统中不断汲取信心和力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成为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指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厦大特有的“四种精神”, 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为学校蓬勃发展注入了坚强的生命底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共同的烙印,更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

  厦大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活力和让人感奋的生命力。厦大人在“四种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造就了厦大人特有的文化品格。

  一是感恩。常怀感恩方能一路前行。正所谓,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奇;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就其博大。97年前,在“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之时”,校主陈嘉庚先生胸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崇高理想,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毅然倾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他用他的兴学创举报效国家、报效民族,也用他的感恩之举托起了一代代厦大人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不仅在厦大历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永远磨灭不了的功勋,树立起感恩报国的丰碑。厦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感恩前行的历史、一部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国家命运和时代命运的历史。这大半年来,我走访了许多校友,我发现,“校主”是厦大校友最崇敬最有共鸣的话语,而厦大校友也是最懂得感恩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想着母校,一直关心、热心于母校的教育事业,始终以各种方式支援、说明母校的发展,更牵挂着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传播着感恩文化。厦大历来善待学生、优待老师,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大家在这里既能心无旁骛的工作学习,也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和来自学校与社会的温暖。这样的氛围培养了师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的情怀,这种情怀不断升华和提升,成为厦大人非常重要的文化品格,也成为厦大人爱国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是开放。厦大人的家国情怀始终是与世界相连的。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办的,从创办伊始就带有开放的基因。同时,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美丽海岛,本身就有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和开放胸怀。在办学过程中,厦门大学始终坚守着开放的本色,比如,我们的许多老师乃至多位校长都具有海外经历和国际视野,并将培养学生驾驭复杂国际事务的能力当作我们重要的办学目标。厦门大学是中国高校中对外交流合作最为活跃的学校之一。我们和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有着紧密的伙伴关系,通过G50计画,我们已经与47所世界前200强的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包括课题项目、学术会议、夏令营和师生交流。近年来,厦门大学开中国著名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创办了马来西亚分校。这所分校被誉为马来西亚最美的大学,也是大家公认的中马两国教育合作的里程碑,是“一带一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说,马来西亚分校的创办是我们开放品格非常成功的实践成果。

  三是创新。厦大人有非常悠久的创新传统。陈嘉庚先生的办学理念一开始就与众不同,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办学举措。萨本栋校长在长汀办学期间,较早提出培养通才,重视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在学院间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推行文理渗透,开始探索实施通识教育。我们的师生也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创新活动。1923年,我校教师对厦门文昌鱼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转化的奥秘,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上世纪30年代,郭大力、王亚南教授合译了《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对马克思在中国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这种创新的文化品格成为一个良好的传统一直继承下来,不断孕育出一批批创新成果。比如说,我们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的生物疫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造福了中国人民,造福了全人类。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厦大人这种敢于突破前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不断推动理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打造了厦门大学迈向一流的自信和动力。

  四是和谐。和谐是凝心聚力的重要前提,厦大人在互助友爱、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中,形成了自强不息、诚信敢拼、相容并蓄的和谐氛围。和谐的品格首先体现在厦门大学的包容上。这种包容和其开放的品格相辅相成,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生态,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其次是厦大人的诚信。诚信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当年陈嘉庚先生说“宁可出卖大厦,也要维持厦大”,除了他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之外,还因为他始终秉持的诚信原则,这也是他早年事业上能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诚信教育也是我们学生培养的一贯要求,在长汀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任何学生都不能晚报到,只要超过报到时间一律退学。这种比较刚性、看似不近人情的措施塑造了学生的诚信精神。今天,我们实行的免费米饭、矿泉水等同样在向学生传递着诚信精神。最后,和谐的品格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和自然之间。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校园,这种美体现的就是厦大人和谐的理念,我们相信在最美的校园里才能滋养出最美的心灵,培养出善良美好的品质。

  “四种精神”和特有的文化品格是厦大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文化不但成就了厦大的高颜值、高素质,书写了厦大建设发展征程中一个个的果敢壮举,也积蓄了厦大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磅礴之力,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拓进取。可以说,无论身处何方,只要你是厦大人,感恩、开放、创新、和谐等文化品格已融入你的血液、嵌入你的基因、刻在你的心底,成为激励每个人砥砺前行、成就梦想的伟大力量。

  正是在这样伟大力量的激励下,一代代厦大人始终以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顺应历史发展,紧扣时代脉搏,听从祖国召唤,弦歌不辍、奋勇前行,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越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去年我们正式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标志着我校全面进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也标志着一代代厦大人梦寐以求建设“世界之大学”的接力棒已神圣地传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上。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建设“双一流”的滚滚洪流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厦大“两个百年”的梦想。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引领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赋予厦门大学的历史使命,也是厦大人传承嘉庚精神、实现新时代报国之志的使命担当,更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时代命题。“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有时间的积淀、发展的定力,更要有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韧劲。一流大学的根本性标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贡献,关键要抓住“一流办学体系”和“一流办学能力”建设。为此,我们要把“感恩前行、共创一流”作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牢固树立“国家队”意识,更加自觉地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正视差距、直面短板、脚踏实地、敢于担当,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贤、无愧于关心支援我们发展的各界人士的新业绩,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母校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流体系。一流的办学体系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和支撑。我们要始终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品质,坚持特色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交叉,优化生态,努力构建符合学校目标定位、面向未来发展方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体系。我们要坚持引育并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实施精准引才战略,将资源要素优先重点投入到“人”身上,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体系。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激发师生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流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发展为了师生,想方设法筹措办学资源、改善民生条件,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尽快构建一流的保障体系,在不断提高师生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过程中让全体厦大人更好地共用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要努力培养一流能力。一流的办学能力是做好一流贡献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线,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内涵、提升品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大力实施卓越人才、卓越教育、卓越科研、卓越贡献、卓越文化和对外开放六大战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传承弘扬“百年厦大”精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实现超越,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厦大故事,全面提升厦门大学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问题导向、转变发展方式、保持改革韧劲,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关键环节突破。我们要大力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激发师生创新活力,不断凝聚起爱校荣校、改革创新、团结合作、包容共用的校园正能量,自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的宏伟目标积蓄源源不断的厦大力量。

  我们要努力作出一流贡献。一流大学的根本性标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贡献。我们必须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在服务中提升实力,在贡献中不断壮大。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重大思想、重大判断和重大任务,高瞻远瞩地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把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把党的方略铺展为改革发展实践。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厦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这一核心要求,将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全面融入改革发展伟大实践。我们要着力打造大平台、建设大团队、承担大专案、争取大资源、作出大贡献,提升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产出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一流大学有赖于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支撑着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成就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厦门大学建校97年来,从来不缺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教师,也不缺乏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今天的校庆大会上,我们将颁发本年度“南强杰出贡献奖”,今年的获奖者分别是胡培兆教授、吴伯僖教授、周绍民教授。这三位教授已分别是81岁、92岁、97岁,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用自己的高尚师德、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厦门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的大会上,我们还将表彰1000余名奖学金获得者、300多位奖教金获得者。这些受到表彰的同学和老师都是厦大优秀师生的杰出代表。我提议,让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一流大学离不开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无私的关爱。在过去的一年,又有一批充满爱心的校友和朋友向厦大伸出了慷慨捐赠之手。我们要借校庆大会这个重要的时刻向他们表示我们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知道,这每一分的捐赠都代表着一个期望,每一分的捐赠都是推动我们不断向前永不止步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用好这每一分的善款,一定不辜负各位校友、各位朋友的殷切期望,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厦门大学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再过三年,我们也将迎来百年校庆。更重要的是,厦门大学第一个百年目标将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我们手中而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务”,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感恩前行、锐意进取,以奋斗成就“双一流”建设目标,用实干托起“两个百年”奋斗梦想,在争创一流的伟大征程中写好属于厦大人的“奋进之笔”和“得意之作”!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