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文化复兴论坛:中华文化建立两岸认同感
http://www.CRNTT.com   2015-11-14 00:36:26


文化复兴论坛现场图片(中评社 赵宇鹏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13日进行小组讨论,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副教授郑又平代表第三小组在下午做总结报告,对组内探讨的两岸文化交流,尤其是青年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两岸未来文化交流可能存在的方向做出说明。

  郑又平说,第三组讨论首先从宏观层面探讨中华文化的本质、中华儒学文化与西方的霸权的对立,又从传统和创新角度出发,探讨了是否应该建立新传统。

  郑又平介绍说,讨论中有人强调,应该先有文化复兴,才能产生文化创新,最后得到新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并且这个内涵要有利于“两岸一家亲”。

  他说,第三组非常关切两岸青年和他们的文化交流。小组就台湾青年文化和政治认同展开讨论。组员们都注意到,港台两地都出现了一股逆流。根据台湾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发现,在2010年,23-34岁的台湾年轻人有43%支持“台独,2012年是46%,2013是49%,2014是56%。

  来自台湾交通大学学生张智琦调查发现,大陆对台湾经济上的让利未必对台湾大学生产生效果,甚至有人未必接受“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对此,讨论中认为,这种所谓的“天然独”并非天然形成的,其实是几股政治力量交错产生的。

  那么如何面对这种情况?郑又平继续介绍说,有大陆学者观察到,台湾有文学“台独”。台湾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显然有偏差,我们要面对两岸的这种差距。有人提出,两岸要找到新的载体,就是“两岸社会”的概念。两岸要找一个新的集体社会的认同感,塑造新的命运共同体。

  王英津说两岸应该共同努力,探讨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在“一中框架”下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也有人提醒说这个构想不错,但“一国两制”在台湾已经被污名化,有学生会直接排斥。第三组还探讨了两岸的政治现实。

  对此,夏潮基金会的陈福裕强调,要去创造新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共同的历史解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