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东北亚和平之路》出版纪念会在京举行
http://www.CRNTT.com   2017-08-28 00:27:26


《东北亚和平之路——东北亚如何合作》(中评社 臧涵摄)
  中评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臧涵)今年是中国、韩国建交25周年,由察哈尔学会与韩国国会教育文化体育观光委员会、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日前在北京共同主办“中韩建交25周年——《东北亚和平之路》中文版出版纪念座谈会”,韩国国会教育文化体育观光委员会委员长柳成叶代表韩国国会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颁发了国会感谢牌,以感谢其对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东北亚和平之路——东北亚如何合作》表示,在国际格局和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外交与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受到的尊重和指责同时增多。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与很多国家的外交活动都迎来“阵痛期”。朝鲜局势、领土争端等国际热点问题不断考验中国的民众理性和外交智慧。

  其次,该书认为,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联动,国际问题对策影响世界局势和国内稳定。受国际局势变化和突发事件影响而引发国内动乱的例子不胜枚举,足以为鉴。对决策者来说,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十分迫切,其中,外交与国际关系问题的学术研究不可或缺。再次,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史无前例地提高了民众对公共事务、国际事务的参与度,无序快速的内容传播模糊了国家界线、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区别。从此,外交与国际关系不只是政治家、外交官、学者等少数精英参与的“专业学问”,而是呈现明显的“平民化”特征。

  该书提到,民众的国际问题素养的提升十分迫切。2012年因钓鱼岛问题而引发的反日游行中,许多过激行为导致无关人员的个人财产和公共利益受损。“砸车事件”等过激行为爆发有媒体报道、媒体引导、暴力泄愤等诸多复杂的背景,但民众国际问题素养问题引人关注。

  该书表示,在因国际问题而引发的抗议活动中,绝大多数人是怀有爱国热情的,非理性的暴力行为主要原因是对国际问题全貌和本质的不了解。当前国内民众对国际问题的偏见和非理性关注影响、牵制了国家层面的外交决策,甚至影响国家利益。国际问题往往盘根错节,十分复杂。而在关系到本国国家利益的国际问题上,普通民众往往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难以理性对待。

  该书提到,在这种背景下,尽最大努力提升民众众的国际问题素养素养显得十分迫切,尽最大可能让民众情绪与国家整整体外交方针基本吻合,而不是相反。

  该书认为,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的联动效应满足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信息需求:媒体的国际报道迈出可贵一步。近两年,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节目中国际问题评论员明显增多。在网络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外交官和和国际关系学者走入人们视野,为大家分析对国际局势和中国作为。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民众对国际局势信息的巨大需求,同时是中国加强民众国际素养教育工作的表现之一。

  据报道,《东北亚和平之路——东北亚如何合作》由王冲、金相淳主编,察哈尔学会和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共同合作,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政治外交、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三个领域撰文探讨东北亚的和平道路。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院长金相淳在最后总结一章中提出中韩合作三大框架建议,即框架简化、领域分化、议题细化、会谈重化的“四化合作”;以“三阶进程”推动“综合安全”,恢复“六方精神”;推动“第二届韩中大交易”和“首届韩美中大交易”。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