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公报:胡锦涛欧洲之行 远交近攻
http://www.CRNTT.com   2005-11-16 11:35:36


德国时间11月11日,胡锦涛与德国总理施罗德会面。(中评社谭栩锐摄)
  商场如战场,日欧在争夺中国市场之际,矛盾百出,争权夺利。中国先哲的名言“远交近攻”,在今天仍然适用。

  胡主席这次欧洲之行,进一步巩固了中欧的经贸关系,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国家主席胡锦涛到欧洲三国访问,受到隆重热烈的接待,取得多项成果,再次向全世界展示和平、发展、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11月8日至10日,应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邀请,胡锦涛主席到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英女王在皇宫举行盛大的国宴,欢迎来自东方的友好大国。女王说:中国的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和羡慕,英国欢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英中关系潜力巨大,机会丰富,加强双方互利合作,必将造福两国人民。

  中英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英国首相布雷尔在首相府与胡主席举行会谈,议题包括两国经贸、国际安全、全球气候暖化等问题,还有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这一敏感的话题。布雷尔是欧盟本届轮值主席,但因英美的特殊关系,不能违背美国的强烈反对,而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但布雷尔表示会朝着解除禁令的方向努力。

  中国争取欧盟解除售武禁令,仍为争取政治上的平等待遇,并不急于购买欧洲昂贵的武器。这次胡主席访英,双方签订价值十三亿美元的订单,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向英国劳斯莱斯订购价值八亿美元的订单,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与空中巴士一次价值五亿美元的协定。这两份协议,将大大提高中国民航服务业的水准。

  中英两国有二百多年的交往史。1792年英国首次派出了庞大的访华团,到北京要求开展贸易,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被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拒绝。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并逼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香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国抢先承认。1997年7月,中英双方共同完成香港主权移交工作。
英国一直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务实,灵活的外交传统,再次发挥作用,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今年上半年已达到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0%。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英同意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大力采用德国科技

  胡主席第二站访问德国三天,亦受到隆重的欢迎。胡主席先后与即将离任的总理施罗德,以及新当选的女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议。

  施罗德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在他当政期间,大力推动中德合作,积极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售武禁令,双方经贸关系突飞猛进。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542亿美元,预计今年可突破600亿美元;而到2010年,将超过一千亿美元。自今年起,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伙伴,双方经贸往来畅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施罗德当政期间,朱熔基总理引进德国的技术,在上海浦东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的悬浮列车。虽然它的经济价值有限,但是,标志着中国决定大力采用德国科技,而排斥日本的科技。中国大连、四川已先后试制出国产悬浮列车,不可否认是向德国学习。报载,浦东的悬浮列车要进一步延伸到虹桥机场,再下一站到杭州,德国愿意再转让科技,让它提高商业价值。二千多家德国大中小企业,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市场。它们的产品质量优秀,科技含金量高,而更重要的是,它们大多愿意转让(或逐步转让)科技专利,有的与中国的企业合资合作,准备长期扎根中国。

  这次胡主席到访,中德双方又签署了交通、卫生、通信等多项合作协定,其中包括,西门子向中国出售60列高速铁路列车,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引进德国科技来发展经济。

  价值15亿美元的高速列车,将于2008年起行走于京津城际轨道,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这条全长15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两个直辖市连为一体,即可纾缓奥运会期间的交通,亦可促进两市融合,带动京津塘为核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发展。
如果说,浦东的悬浮列车是朱总理的“政绩工程”;那末,可以相应地把京津的高速列车,称为胡温的“政绩工程”,它可以推动中国几百万公里铁路的高速化,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更不可估量。

  中国有13亿人口,大载客量的火车应是未来主要的交通工具,耗能高的汽车,以及昂贵的飞机,只能居次;不过,造价昂贵、噪音大、技术不稳定的悬浮列车,也未到达大量采用的阶段──这是内地“轮轨派”与“悬浮派”争论后得出的主流意见。这项结论,可见于在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时,不采用悬浮列车而仍然用传统的轮轨,但轮轨列车必须提速,因此,这次京津线采用的德国高速列车,可作前期试验。一旦中国掌握高速列车的制造技术,并向全国推广,将使全国的交通状况焕然一新。

  尽量减用日本货

  日本多年来,一直争取承建京沪高速铁路,但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高昂,加上日本右派一再作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所以,再一次被赶出中国的铁路建设市场。在其他领域,包括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中国愈来愈多采用欧洲科技而尽量减少用日本货。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长远的战略考虑的。

  多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政治冷,经济热”,日本右派咄咄逼人,一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东海问题上,一再挑战中国。日本右派经常叫嚣,中日关系如果恶化,必定会损害中国的经济。他们自以为在经济上中国还要依靠日本,所以,有恃无恐,大力反华仇华勾当。

  所以,中国应该做好“政治冷,经济也冷”的两手准备,从战略高度调整对日的经贸往来,分散政治风险,而最可行的方法是联欧抗日,多采用欧洲的科技,大力发展中欧经贸往来,来抵销中日经贸冷带来的冲突。

  二战期间,日德同盟,夹攻中苏,但却各怀鬼胎而被逐一击破;今天,商场如战场,日欧在争夺中国市场之际,也是矛盾百出,争权夺利。中国先哲的名言“远交近攻”,在今天仍然适用。

  胡主席这次欧洲之行,进一步巩固了中欧的经贸关系,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来源:香港大公报    


    相关专题: 胡锦涛主席出访欧亚四国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