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时:请“教长”不要急着“兑现马支票”
http://www.CRNTT.com   2008-05-23 08:51:55


  中评社香港5月23日电/520之后新“内阁”全员就位,几位首长也先后面对记者,对其辖下政策做了一些宣示。基本上,台湾人民对于新“内阁”充满期待,也希望他们上任之后能对先前的若干凌乱政策有些改正。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载社论表示,但是期待归期待,当在起跑点就出现方向偏差时,还是要适时地予以点明,以免渐行渐远之后难以转圜。新任“教长”日前对于幼教与技职教育的发言,恐怕离外界期待有些距离,也需要摊在阳光下仔细检视。

  郑部长与媒体会面时表示,他上任后将优先推动“高职免学费”与“五岁免费入学”两项政策。据了解,这两项政策都是马萧竞选教育白皮书的内容。“教育部”估计,五岁免费入学每年要花一百亿元,而林林总总新政府的教育承诺,一年需要增加四千亿经费,简直像是另一个财政钱坑。既知政府财政状况不佳,而郑部长宣称要优先推动五岁学童与高职的免费入学,外界当然期待他能对这两项政策提出其理念基础。社论说,遗憾的是,郑部长除了对马萧教育政见仓卒宣示“照办”之外,似乎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评估与见解。 

  先谈谈“高职免费入学政策”。许多熟悉教育行政的人都会发现,这项政策与一九九六年(当时还是国民党执政)教改谘议报告书的方向有相当出入。当时,教改会为了改变台湾社会高职与高中比过高、且与世界各先进国趋势不合的情形,而希望做些调整。十二年之后,高职的学校数与招生数都减少了,但此时马萧做为国民党的参选人,却又提出了高职免费政策,恐怕需要一些说明与厘清。暂且不论当年的教改政策是否合理,我们即使在概念上都难以理解:为什么高中生入学要收费、高职生入学就免费。 

  大体而言,高职着重毕业后就业的中阶技术培训,而高中则是着重毕业后准备升学的一般教育。要将高职免费,是因为台湾经济发展特别需要中级技术人力吗?难道一般高中升大学的电机系学生,数年后加入台积电成为高级技术人力,对台湾经济的帮助较小吗?为什么一个宣称将迈向知识经济的政府,要补贴高职教育而非高中教育?即使要补助高职,为什么不能对中低收入户的高职生给予较大补助,而要“全面性”的高职免费?高职之中颇多私校,是不是对私校生也免费?这样算不算变相地补助私立职校办学者?现在补助高职,是不是表示连战任行政院长时减少高职的教改政策错了?马萧教育白皮书中说要成立教改检讨小组,为什么小组还没成立检讨,就先修正了其中有关技职政策的部分?现在技职教育的问题,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过去“教育部”将数十所高职改制为技术学院;马萧的白皮书,是否出自这些推动高职改制的人?这些问题,郑部长都能回答吗? 

  社论指出,再以五岁学童入学免费为例:五岁入学当然是国民教育“向下”的延伸,而一年前苏贞昌提出的十二年“国教”,则是国民教育的“向上”延伸。有不少先进国家的文献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国教向上延伸确实有其必要。这一上一下之间,其实是教育经费的竞争,并非如郑部长所说:“五岁免费入学是为十二年国教奠基”。如今,新政府似乎改弦更张,将一年前苏院长“国教”向上延伸的大方向扭转为向下延伸,郑部长是否也该给个说法?既然要每年花一百多亿经费,就需要向人民说清楚、讲明白,为什么五岁入学要优先推动,而十二年“国教”则“没有时间表”。 

  社论表示,我们要提醒新“内阁”,所有政府支出都是来自于人民纳的税;当政府推动五岁入学“免费”政策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而是同时排挤掉其他方面的公共支出。此外,免费入学的教育预算大多不是建设经费而是消费性支出,不会扩大政府税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因此每一块钱的教育预算,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撑,才能够对其优先顺序讲出个道理。新政府政务官心中除了马萧政见与承诺之外,当然也该有些教育的理想、抱负与见解。无论如何,如果不加过滤就要承诺动辄数百亿的支出,那么将来的后遗症,恐怕就相当严重了。


    相关专题: 台湾政党博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