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黄伟宗:倡导珠江文化的著名学者
——《中国评论》2002年1月号“中华智库”
http://www.CRNTT.com   2006-03-08 22:12:51


  中评社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研究领域,正在悄悄兴起一个新的热点:这就是对历来不受注目的,而又是与黄河、长江幷列的中国第三大河——珠江的文化研究。倡导者是广州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黄伟宗教授,他还是广东省政府参事幷是省政府参事室的文教组组长,主要为各级政府的文化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咨询。他是著作甚丰的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家,近年在珠江文化研究的发现和建树颇多,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跨学科的新型文化学家。

  出人意料的是他这样一位资深学者,是以当兵前仅读初中二年的学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考入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毕业后到羊城晚报工作,是文艺副刊编辑,又是新闻记者,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散文特写和文艺理论批评文章,被称为岭南文坛“新秀”,踏入了作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行列,也为此在“文革”期间被列为“黑秀才”之一,经受了十年浩劫的风风雨雨。70年代中期重返文坛,在广东作家协会《作品》编辑部工作,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在一系列风起云涌的文艺思潮中,他都及时地发表文章,起到积极作用。由此他被称为岭南“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他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从“伤痕文学”等新的文学创作实践,概括出“社会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论观点,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被原苏联学术界称为中国创作方法理论“新学派”代表之一,美国特邀他赴美讲学幷参加学术会议。他先后出版的《创作方法史》、《创作方法论》、《文艺辩证学》等被称为“填补空白”、“自成体系”的理论专著。

  80年代后半期,他进入了现代文化学研究。他首先将文化学的思想,用于文艺理论批评和中国当代研究,最早提出新文化批评的概念,先后出版了《文化与文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论——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观照》,成功地实践了他提出“以文化观照文学,从文学透视文化”的主张,被称为“神州文化学研究新突破”之作。

  90年代开始,他将现代文化学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文化进行总体性的宏观研究。他最早提出以珠江文化取代幷扩大岭南文化的概念,将其作为一个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同等的领域开拓研究,写出了《珠江文化论》,论证了珠江文化的源流与特质,提出珠江文化具有的海洋性是区别其它江河文化最主要标志的看法;他创建幷主持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织各种力量,系统地、跨学科、全方位地进行立体研究,与世界文化学研究,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研究对接。

  他还结合研究珠江文化源流,推动现实发展的需要,到珠江流域各地考察,将许多新的发现转化为科学的开发策划和建议,幷向各地提出,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如:他最早发现粤北南雄珠玑巷的姓氏和移民文化内涵,提出以联谊和寻根方式开拓和发挥其作用的建议,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海外后裔回乡省亲寻根的热潮;他提出广东封开和广西梧州是“古广信”所在地,是“岭南文化古都”,提出两广共同开发“古广信”文化的建议,受到国内外学者注目;他在雷州半岛考察中,发现徐闻是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的泉州港提前了一千多年,他为此提出的研究和开发建议,被列为广东省研究开发项目之一。

  他还在珠江文化的考察中,每到一地都写出一篇文情幷茂的散文,将每地的文化内涵和品格,以生动的艺术形象画龙点睛地体现出来。

  此外,他先后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西欧五国和美国进行考察或讲学,他都宣传和讲授珠江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受到各地华人和学者欢迎,各地传媒纷作报道,使珠江文化和中华文化在海外更广传播,受到注目。

  稿件来源:中国评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