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吴东野:选输往事已逝 马英九来者可追乎?
http://www.CRNTT.com   2006-12-17 12:17:16


高雄市长选战失利,对马英九未必不好,问题是“往事已逝矣,来者可追乎?”
  中评社香港12月17日电/中央日报网路报今天发表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萨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吴东野的文章说,北高市长选举结果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整个政治环境有利国民党光复故土,结果竟落得“南输北赢”的平盘。“平盘”只是从选举数据中呈现出的表象,严格来说是国民党输掉一盘可以获胜的好棋。

  文章说,如谓“败兵之将,不可言勇”,国民党再怎么将败因归咎于敌对阵营卑劣的选举手段,皆于事无补,除了要深切检讨未能掌握契机之因,就是累积2008年胜选的能量。

  事实上,八年前高雄市长选举出现假造绯闻录音带事件之后,民进党历经2004年“总统”选举的两颗子弹丑闻,选战手段已至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国务机要费”贪渎事件的后续发展,更确立了民进党一切以掌握政权为优,道德与良知只是学校的教材。因此,今后任何选前想像不到的选举花招都可能出现,蓝营若不能事前预防及见招拆招,败选的历史将会不断地重演;换言之,国民党若还不能记取这次选举的教训,明年的“立委”选举及随之而来的“总统”大选,终将再尝苦果。

  文章指出,任何一项公职人员选举的成或败,都夹杂了许多可预测及不可预测的变数。以北高直辖市长的选举为例,北南选民结构不同和蓝绿板块的难以撼动,对谢长廷或黄俊英原本就是一场艰苦的战役。选情紧绷的情况下,理论上从组织动员至选举谋略的任何一个环节,皆不容选举团队有出错的空间;换句话说,客观环境尽管不利于民进党,但并不表示蓝营应该粗心大意,更何况陈菊是以哀兵的姿态勤走基层,谢长廷更是沙场老将,民调的低支持率反映不出真实的境况。尤其,民进党擅于制造假象,当四大天王出现携手的团结画面,确实可能感动许多绿色选民情意相挺。

  整体来看,蓝营输掉高雄市长的选举,因素当然很多,但关键仍在于竞选团队的动能不足,更因为对选情过于乐观,而忽略了召唤对现实失望却无投票意愿的选民,这次高市选举结果出现六千余张废票,就反映出中间选民的两难抉择。

  令人不解的是,从2004年的“总统”选举到这次的北高市长选战,国民党似乎未认真地吸取经验教训,党内不乏胜券在握的心理,整个竞选团队的动力比不上绿营。郝龙斌胜选的主因与台北市蓝营板块大于绿营有关,尤其台北市泛蓝选民已有弃保的忧患意识和心理准备,谢长廷想利用蓝营的分裂获取利益,其实并不容易。

  对蓝营而言,南部各县市的选举向来是艰苦战区,四年前的高雄市长选举黄俊英仅小输寻求连任的谢长廷,但这次选举在大环境不利于民进党的情况下,黄俊英依然小输陈菊一千余票,显示蓝营的竞选过程里的某一环节,必然出现错误。坦白说,相较陈菊竞选团队的动力(包括选举花招),黄俊英的竞选团队有如一锅浓粥,搅动起来相当困难,组织动员自然不易推动。

  长期观察台湾选举的人多半同意一项说法,即南部的选民意识不同于北部,后者是用“脑”去想像问题,这样的产出通常会是理性抉择,前者是用“心”去感受问题,投票行为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面向大于理智。换言之,政党组织动员在南部选举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选民习惯被政党或候选人动员,投票意愿的高低往往也受制于政党的动员能量。蓝营可能过度倚赖马英九个人的政治光环,而忽略了组织的网状性动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选前各家民调结果大部份显示黄俊英的支持率高于陈菊,它可能也是蓝营信心满满的原因。进一步而言,这次高雄市长选举呈现出一项特殊的意涵是,民调机构让蓝营误判了情势,而高雄的绿色选民则欺骗了民调机构。以往学界或媒体做选举民调时,通常最难掌握的是不表态选民的投票意向,这次的经验无异也是给民调学者上了一课。

  再者,国民党显然没有重视2004年大选为何出现许多的无效票,遑论做深入的研究,当然也就不会找出原委而对症下药。国民党应该深切省思,为何它拥有庞大研究群的智库,却拿不出好的政策与感动人心的措施?这次北高两市选举之前,部份媒体依然不乏主张投废票的呼声。当然,从选举结果的数据尚难以推断废票对黄俊英败选或陈菊胜选的影响程度有多深,但国民党似乎应吸取经验教训,针对主张废票的言论做学理上的探讨与反驳。它不仅是对台湾选民的民主教育,也应该设法避免2008的选举重蹈覆辙。

  国、民两党对这次北高两市选举结果的解读虽有落差,两党内部对选战的检讨也不同。选后的民进党,对明年立委和后年大选的信心指数似乎增加,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拥马与反马的论辩,泛蓝选民则不乏对马英九能否赢得“总统”选举产生质疑。

  许多人都难以想像,去年县市长选举期间的马英九旋风,为何会在这次的北高市长选举失去光环?其实,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马英九的对手是一个大胆妄为且无所无用其极的政党,“温良恭俭让”的政治风格固然可以吸引中间选民,却未必能敌龌龊而卑劣的选举招数;换言之,马英九的个人光环不是赢得“总统”宝位的万灵丹,他需要的不只是塑造党内万众一心的气势,同时更需要加强与南部选民的沟通。

  1992年克林顿参选美国总统之初,少有人认识这位阿肯色州的小州长,但克林顿与美国各地选民的“民主对话”,既吸引了媒体注意,最终也感动了美国选民。高雄市长选战失利,对马英九未必不好,问题是“往事已逝矣,来者可追乎?”

  北高市长选后,国民党即将面临明年的立委选举。以去年修宪通过的单一选区两票制来看,国民党的处境将会是内忧外患。首先,国民党的初选会先让党内菁英进行厮杀,地方型或与派系纠葛甚深的政治人物可能出线,同一县市各单一选区间也难免出现换票联盟,更何况还有国、亲合并的变数。马英九要如何促成党内的大团结?面对初选失利的党内菁英出走或态度消极,马英九可以仅靠个人特质赢得选战吗?

  “立委”减半及仿效日本的单一选区制,原本属荒谬设计,呈现出国、民两大党夹杀小党的私心。马主席曾鼎力支持前述修宪案,恐亦将尝到苦果。马英九需要摆脱“立委”初选的后续负面效应,避免冲击到随之而来的“总统”选情。国民党尤须避免“立委”与“总统”合并举行,原因在于民进党绝对会利用此契机,设法转移选战的焦点,并淡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与马英九的对决态势。彼时的民进党若能再制造大团结的假象,相对凸显马英九缺乏地方派系奥援的窘境,选举就会倍加艰难。

  目前国民党内部似乎不乏支持两项选举合并举行的拥马派“立委”,其出发点显然还是想靠着马的个人光环吸收选票。这样的思维缺乏整体作战的逻辑与战略,值得国民党深思。


    相关专题: 台湾政党博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