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宏观数据泄密 危害巨大如何防范?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3:59


数据反腐已成为反腐败的新课题
  央行和国家统计局有官员因涉嫌提前泄露宏观经济数据而被处理一事,日前被媒体曝光。

  有媒体报道,今年三四月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央行研究局一名副研究员分别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迄今仍未回办公室。据悉,该二人被调查的原因是涉嫌提前泄露宏观经济数据并从中获益。

宏观经济数据泄密祸国殃民

  包括CPI、PPI在内的宏观经济数据是影响金融产品价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有媒体将宏观经济数据泄露的幕后黑手指向某些国内券商,甚至包括一些中字头的顶级券商。他们在提前得到宏观经济数据后,可利用与金融市场投资者对相关数据的普遍预期之间的差异进行获利性操作。

  已在股海中搏击了十余年的职业股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已多次发生在国家发布宏观经济数据前夕,股市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似乎越来越频繁。他所在的普通股民圈子中,宏观经济数据提前泄露的传言早已满天飞,他的很多朋友都有因这种异常而遭受严重损失的惨痛经历。

  被这种异常波动的曲线绕晕的并不只是普通的草根股民,一些专业人士也怀疑重要经济数据的安全性。今年1月20日是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12月和全年经济运行数据的日子。1月17日,A股暴跌3%,财经评论员齐俊杰发微博质疑:“莫非是经济数据泄露了?”

  股票市场仅是券商利用宏观数据获利的一个“金矿”。在一家金融机构担任中层领导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数据的反应更为敏感。除此之外,如果是国际投行提前得到这些数据,还可以恶意做空国内股市,而在杠杆效应更大的国外股指期货市场获得更加丰厚的巨额利润。

  然而,这件事祸及的并不仅局限于金钱。齐俊杰认为,提前泄露宏观经济数据违背了金融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原则”,损害了投资咨询机构的公信力,整个行业必须引以为戒。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