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关上经济数据的“泄密门”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4:25


  尽管国家关于经济数据保密有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在内的多部法律作为依据,但每个月重要的经济数据如CPI、贷款余额等市场敏感数据还是被“猜”或被“分析”出来。

  著名律师、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海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泄漏经济数据从法律上来讲应该是一种犯罪行为,但由于在实际的处罚过程中对相关人经济数据泄露危害的举证较为困难,对违法泄露数据人员的处罚标准和具体执行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对于最后的处罚往往都是不了了之。

“泄密门”多次开启

  “面对泄露经济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非法利益,这种处罚明显不具实质威慑力。”陈海阳表示,潜在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公职人员“顶风作案”的动机之一,而近年来被曝光的一系列“泄漏门”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8年4月11日,路透社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3月CPI同比增幅达8.3%,这一数据同一周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完全吻合。之后,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外媒多次准确“预测”宏观经济数据。

  2009年7月15日,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GDP数据前,有北京媒体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准确报道了2009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9%的消息。随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会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泄漏GDP数据的责任人进行查处。

  无独有偶,去年6月9日,某外电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召开的某券商会议上,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透露,2010年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约6300亿元人民币;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中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约50%,达1300亿美元左右。以上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极其接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