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探秘 推动房价诱惑力大
http://www.CRNTT.com   2011-06-21 11:45:52


  失察绝对不是借口,业主在小区里偷偷封个露台,都会有人举报,违规建设占地面积巨大的高尔夫球场,不管是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政府部门都绝对不可能不知道。个中猫腻,不得而知,现在只能任人想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只把板子打在监察部门身上,无疑是打错了地方。至少,是打得不够准确。就在上个月,中央电视台还就此问题到北京市国土局执法监察队进行了一次采访。结果,工作人员左躲右闪,根本就不敢正面回答问题。这是必然的结果,试想,能把高尔夫球场开在距离鸟巢只有二三十分钟车程以内的,岂是监察队监察得了的?一家高球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么大的球场,一点关系都没有怎么能开得起来?”

  禁令之下,需求依然旺盛,这一点需要正视。21日,任志强如此点评此事:“没想想为什么禁不住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被称作贵族运动的高尔夫,必然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一些顶级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已经不是简单地用钱就可以买得到的了。利益驱动之下,必定会有人挖空心思想钻空子,也必定会有人乐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在部分地区,高尔夫球场还被视为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能够直接推动周边房价。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很有诱惑力。此种情况下,违规项目一个紧接着一个,也就不足为奇。

  单纯地禁,未必是正解。问题在于,当初下发禁令时,主要考虑的是环境问题。毁林、耗水、植被单一……正是顾及到这些情况,国家才会下达禁令。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权利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但他们没有权利破坏所有人都赖以生存的环境。除非有朝一日,学术界给出的结论发生了逆转,否则,禁令决不能轻易解除。至于有人呼吁的根据需求有条件解禁,同样不可取。三令五申之下,尚且如此,一旦开了口子,高尔夫球场的数量恐怕要翻着跟头涨。

  严格监管,严厉查处,是阻止禁令成为废纸的唯一办法。线索不难得到,《人民日报》和央视记者随便上网查了查,就找出了一大批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关键在于,这项工作不是地方监察部门能够胜任的,必须要自上而下。去年,《国际金融报》曾报道:“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的政令,有效距离是多少……从地图上看,它们离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地点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100公里。”最关键的,还是决心。禁令从何处下发,就要在何处监管。(时间:6月21日 来源:半岛晨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