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互联互通,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http://www.CRNTT.com   2021-09-22 16:47:25


  2021年9月,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集互联网大平台企业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在限期内解除对合法网址链接的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这样的“屏蔽”在当下的互联网中几乎随处可见。几乎每一个中国网民都有这样的经历:要通过即时通信App发送电商平台的商品链接给好友,要么发“乱码”,要么存成带二维码的图片,然后到电商App扫描……

  再比如一些内容分发平台,禁止用户发布的内容中带有别家平台网址的二维码,有些平台则禁止别的搜索引擎搜索本平台的内容。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竞争,是“流量”竞争,“用户眼球”竞争。各大平台都希望尽可能将用户留在自己的“地盘”内,所以想尽办法封堵能把用户“导流”到其他平台的途径,不让其他平台“蹭”自己的流量。

  互联网的本质应该是开放的。用任何一个浏览器,都可以打开同一个网页,呈现的效果和能实现的功能基本相同。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却出现了这样只能在特定App内才能打开特定网页的现象,这样的“画地为牢”,让互联网形成了一个个“孤岛”。

  对用户来说,看似只是多了“复制内容—到对应App打开”这样一个简单的步骤,好像影响不大。但是,这背后,封堵方要开发“封堵技术”,被封堵方要开发“反封堵技术”,双方不断斗智斗勇。而这些封堵反封堵的模块,也会导致用户端出现资源浪费甚至出现安全漏洞,比如现在各大App普遍使用的复制“乱码”后打开本App显示相应页面的技术,在用户端需要App监控系统剪贴板,发现本平台的特有代码后,在后台解析这些代码,对应到相应页面幷返回。这个过程中,用户端App需要增加监控解析剪贴板内容的模块,这要增加App的大小,App启动时也要消耗更多时间、电力,监控用户剪贴板,也增加了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在服务器端,也要增加用户分享时产生代码、打开时再解析代码的功能。

  尽管大平台的规则通常都打着维护用户权益、打击垃圾信息等名义,但是背后无不隐藏着打击竞争对手的意图。比如某平台的外链内容管理规范中规定,用户发送与本平台“已有主要功能或功能组件相似、相同,或可实现上述功能或功能组件的主要效用的内容”将会被处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