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邵阳学院“洋博士风波”:“注水”容易“挤水”难
http://www.CRNTT.com   2022-07-25 17:58:48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2022年7月7日,湖南省邵阳学院官网发布《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其中清一色的23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学历引发关注和质疑。这23人中,有22人原本就是该校职工。邵阳学院为每位亚当森大学博士的引进花费84.4万元,总计费用1800多万元。

  这里首先要澄清几个误解:第一,亚当森大学不是有些网友所称的“野鸡大学”或“克莱登大学”,这所私立大学国际排名在600名左右,高于部分国内名校;第二,亚当森大学的学历在我国受教育部认可,邵阳学院教职工取得的博士头衔不是假学位;第三,邵阳学院给予相关“留洋博士”优待幷不违规。正规大学、真实学历、照章办事,为何还能够闹出如此大的风波?

  很大程度上,相关高校依规让这批“留洋博士”享受“引进待遇”,怎么看都像是认认真真钻空子、堂而皇之走捷径。比如,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少说也要三四年,可他们一旦“转道”海外高校就可大大缩短周期,幷且门槛更低、毕业更易;比如,地方院校批量招海归博士不易,但通过送本校教职工集体“委培”的方式,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做,对于该校的其他教职工,对于国内众多在读“土博士”们公平吗?不公平。对于其他同类地方院校公平吗?也不公平。用钻空子的方式损害公平,难免会让公众上火。更何况,这笔钱用的是财政拨款,那可都是人民的血汗钱,一分钱也不容乱花。

  人才是第一资源。地方院校从学院升格为大学,或者增加硕士学位授予点,通常都要看博士教职工占比。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硬杠杠,也是事关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指标。相关高校为了提高这个占比,竞相出台各项扶持、资助和激励政策,鼓励在职职工攻读博士、吸引校外博士入职,但这样做见效都比较慢。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呢?邵阳学院引发争议的“批量培养洋博士”,就是一种“速成术”。明面上,它也许没有违背任何规则,但实际上却让人感到是地地道道的“注水术”。

  “注水”容易“挤水”难。此事如何收场,还要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新闻中说,在湖南这种现象幷非邵阳学院一例,也非其首创。放在全国看,恐怕也很难说这是孤例。尤其是前些年,“国际化办学”风行,众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应运而生,这其中就不乏一些门槛不高、教学松散、几乎是包授文凭的项目。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国际办学项目几乎成了纯粹的“网络班”,有些学生甚至不用出国就可以拿到洋文凭。文凭都是真的,但文凭的含金量几何,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这样的“水货文凭”,又该如何“挤水”呢?

  对个别单位的“注水”行为,上级主管部门只需一声令下就可马上叫停;但要彻底堵塞“注水”通道,防范单位或个人变着花样“注水”,必然有赖于更为严格的源头治理,特别是加强对国际化办学项目的监管,以及对国外高校办学资质和水准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再者,对于压在地方高校头顶的“博士教职工占比”,主管部门也要秉持扶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态度加以调整,既重教师学历又不唯学历、既看博士占比更看学校办学实绩,积极为地方高校减压和松绑,这样才能引导高校自觉苦练内功、坚决不做虚功。(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左中甫)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