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长江白鲟灭绝,悲剧也是一记警钟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1:09:33


  北京时间7月21日,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美誉的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流水滔滔,不舍昼夜,但在这条大江之中,人们也许再也看不到白鲟的美丽身影了。

  这一事实让人悲伤,但幷不意外。因为白鲟最后一次被人们目击,是2003年出现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有专家估计,很可能早在2005年,白鲟就已经在事实上灭绝。

  即使如此,当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的消息传来,舆论还是充满了一片惋惜和反思的声音。白鲟无声无息地告别、湮灭,但它激起的反响,也许能使人们在痛定思痛之余,为其他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状况带来福音,也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带来希望。

  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如果追问白鲟灭绝的根本原因,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经济活动日益活跃,更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长江的水环境问题就日益突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废水、废物排放增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遭到侵蚀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都导致长江水质退化、劣化。水环境恶化导致一些标志性、旗舰类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更是尖锐地显示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比如,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鳍豚,早在2007年就被《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正式公布为功能性灭绝。白鳍豚灭绝曾经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为长江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种种迹象都在指向一个令人沉痛的事实,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针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核心理念的“长江大保护”逐渐成为各界共识。然而,从形成理念到推动政策,再到落实于实践,每一步都面临着不小的阻力和困难。对于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某些企业来说,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可能就意味着要舍弃一些落后产能,遏制盲目开发、无序开发的冲动,从而与他们切身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整体目标,倒逼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也会面临种种客观困难和现实掣肘。也是因此,一些人对“长江大保护”的认识一度幷不到位,相关工作推进也曾遭遇过阻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