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酸奶过期1分钟索赔1000元,考验“法律的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22-09-08 20:52:38


  8月31日,媒体披露的一起案例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顾客小李在超市购买了一瓶酸奶,结账时突然发现酸奶过期了1分钟。小李为此向超市索赔1000元,但遭到了超市的拒绝。最后双方诉至法院,法庭将案件委托给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和解,由超市赔偿小李400元。

  1分钟索赔1000,这种精确卡点到分钟的案例幷不多见。虽然双方最终和解,但案子却在网络上引发了两极分化的意见。关于该不该赔,网民的意见幷不一致。

  按道理,1分钟过期也是过期,索赔是正常的权利,也受到法律的支持。有专家指出,根据法律规定,小李从付款取得牛奶的那一刻起,牛奶的所有权就由超市所有转移到小李所有,风险责任也至此转移。临界时间点以小票上显示的详细时间为准,在此之前,酸奶的一切问题均由商家负责;此后,由小李负责。因此,即便相差一秒钟,超市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但问题是,正因为1分钟的数字太过“巧合”,反倒产生了很多争议。比如现在很多网民把小李视为“职业打假人”,认为他是故意为之,刻意等到期后然后就着上限索赔。事实上专家在这方面也不确定,特地补充了一句观点:如果消费者先取得商品,然后故意拖延时间致使商品过期后,再为索赔而购买,则有敲诈商家的故意。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太精确,反而制造了很多模糊。人们很难清楚地定义,这1分钟到底属于什么。相信双方在质证的时候,也产生过极大的争议。不妨揣测一下,商家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证明这1分钟的“无效”:结账机器不准时,刚准备下架产品却被顾客拿走,监控里看到顾客有拖延时间的动作……正因1分钟如此短暂而迅速,反倒被赋予了极大的阐释空间。

  其实,双方未见得都有什么恶意。对于超市来说,未必是故意贩卖过期食品,可能就是下架时间没能精确到分钟;顾客也未见得就是故意讹诈或者职业打假人,也可能就是维权心切。值得琢磨的是网络争议,这些争议的背后,其实是人们从常理发出的疑问:社会生活可不可能这么“精确”?

  人们当然知道秒、分钟、米、千米这些概念,但人终究不是仪器,在无时无刻的测量中生活。人们从常理也能知道,买酸奶是个非常普通的生活场景,不是考试开考、火车发车、飞机起飞这种对时间要求极高的环境——即便是这些,是否在分钟上那么精确都是存疑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