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中美经贸关系 不容乐观

http://www.CRNTT.com   2021-05-31 00:03:52  


 
  首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成为“新常态”,抑制中美经贸关系发展。2019年底,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即使该协议生效后,关税仍将涵盖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全部产品的近三分之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平均关税提高到19.3%,而贸易战之前是3.0%。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有64.5%仍将由美国政府的关税覆盖。中国的报复性关税的贸易覆盖率的大幅度升级,与贸易战期间特朗普政府采取的许多政策基本拐点相吻合。第一阶段协议签订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56.7%仍将受到报复性关税。

  301条款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往往以中间投入品为目标。从中国进口的90%以上的零部件将继续受到打击。中间投入品的关税使美国公司与中国供应链整合的成本更高。这些产品可能成为美国和中国经济脱钩的持续压力。额外关税还将继续涵盖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运输设备、燃料等许多其他部门。双方仍然保持着大量的关税,令中美关系的未来道路将继续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两国深层次战略态度转变成“新常态”,无法提升双方战略互信。两国改变的不仅是战术手段,更是深层次的战略态度。这些改变是变革性的,也因此成为“新常态”,成为两国企业在未来投资中不得不面临的新现实。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开始转变以投资和低成本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外资的需求减少,政府开始鼓励产业升级创新并倡导支持“民族品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给与外商投资者诸多便利和优惠措施,如减免税收、无偿提供土地、优先国内销售等,目的是为了用投资来提升技术、拉动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对外资优惠逐步取消,并在某些领域对外资也实行了技术淘汰和梯度升级。中国产业升级与美国日益趋同,两国经济从互补性向竞争性转化,产业竞争加剧,构成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客观基础。随着中国不断开放,中国充分发挥大型经济体的后发学习优势,在技术上迎头赶上。在技术红利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美国企业在华利润受到严重影响,愈发对中国投资法规和政策敏感。

  美国政府系列举措更进一步使部分美国企业考虑降低对中国生产能力的依赖,技术冷战虽很难打响,但世界已感受到越来越浓的寒意。美国对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的禁令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寒蝉效应”。英、日等国部分芯片供应商已宣布暂停向华为供货,谷歌暂停对华为提供安卓系统服务对其国内和国外手机业务影响有差异。华为在国内可利用安卓免费开源系统继续开展业务,但其在国外销售的手机将无法使用谷歌邮箱等安卓系统框架下的重要应用,可能导致海外消费者转向三星等厂商。美国近期拟采取系列措施,削弱中国在电动车及电池相关产品领域的地位。一方面,拟吸引特斯拉、大众等车企在美国扩展布局;另一方面,部分美国议员推动就保障锂等汽车电池必要金属的供应制定矿产安全法案,鼓励企业开发美国本土锂资源。中国电动车行业恐成美国下一个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