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台湾少数民族权益“结”与“解”

http://www.CRNTT.com   2021-09-06 00:04:44  


  中评社香港9月6日电/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讲师、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院副研究员游志强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8月号发表专文《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矛盾与化解》,作者认为:作为台湾地区多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在基本理论、制度框架和实践方式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权益保障。但随着时代变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过程中亦面临着诸如法律目的与政治目的矛盾、少数民族权益泛化、专责机构职能有限性等问题,由此结下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结”。相应地,有“结”必有“解”,平衡法律目的与政治目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理论与实践以及制度设计与现实需求这三对关系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其最终目的都落脚于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促使少数民族获得较多的资源,改善少数民族族群较为弱势的面向。文章内容如下: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1〕,是台湾地区多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在台湾地区公认的论述中,已经被定位为台湾最早的或原初的居民。〔2〕从李登辉时期开始的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都将少数民族政策置于重要位置,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基本理论的变奏到制度框架的三重保障,再到实践中的运行机制,无不折射出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重要地位。但从现实情况看,台湾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广大,他们各有其独立的语言文化,政治上各不相属,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因而经济社会文化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3〕这也给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提出挑战,本文拟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现状出发,梳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面临的困境,针对困境,以“解”化“结”,提出解决之措施。

  一、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现状描述

  (一)基本理论:从“少数群体”到“多元共存”的变奏

  建设少数群体的权利保障制度,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4〕随着给予少数群体更多承认、尊重、包容和保护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兴起,以威尔·金卡里(Will Kymlicka)为代表的一些政治理论家试图构建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理论,受到了以钱兰德·库卡萨斯(Chandran Kukathas)为代表的一批反对者的强力批判,以致一些学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政策层面都处于回退当中。〔5〕多元文化主义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族裔文化多样性不断形成、发展和凸显的背景下,于20世纪50—60年代产生的关注族裔文化多样性、主张承认并尊重族裔文化差异的重要政治思潮。这一思潮强调通过寻求保护少数族裔群体权利以实现族裔群体公正,多元文化平等共存和共同繁荣。〔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