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香港与内地融合 成就与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21-11-24 00:04:01  


 
  不容否认的是,香港与内地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深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干扰,包括:

  (一)香港社会泛政治化阻碍香港与内地的合作,社会存在反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声音,特别是年轻一代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张与内地保持距离的比例大幅上升。长期以来,不少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都低估了内地、珠三角和深圳的发展,部分人更担心过多与内地“融合”会为香港制造“竞争对手”和削弱香港与西方国家的联系,甚至会带来中央对香港事务的干预。一些政府官员更担心香港与内地“融合”会改变政府一贯的管治模式,导致政府过多地介入经济和社会事务,产生过多的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压力,以及引发西方国家对香港是否仍然享有高度自治的质疑。⑧201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的民意调查显示,有58.3%的受访者认为,整体来说香港应与内地加强融合,其中59.7%人同意政府应在经济上加强香港与内地融合,64.2%人同意应加强与内地文化交流。2015年5月-6月,中央政策组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进行的“香港青少年对中国内地的观感研究”显示,70.7%的受访者倾向与内地保持距离,不支持两地融和的政策。2017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关于香港与深圳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民调显示,有25%反对发展港深创科园,主要原因包括担忧内地人士来港工作、希望与内地保持距离、香港不适合搞创新科技产业等。面对香港社会上存在的反对与内地加强合作的声音以及近年来香港社会高涨的民粹情绪,香港特区政府在与内地加强合作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向社会做好解释和宣传,引导香港社会对内地和国家的正面认识。

  (二)香港由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动乱恶化了内地与香港的关系,两地民众之间的认识趋向负面。内地在与香港合作方面受到可能的政治因素影响。一方面,近年来,非法“占中”运动、“旺角动乱”、“修例风波”让内地民众对香港的观感趋向负面,情感上对影响了几代人的东方之珠产生疏离,内地与香港的情感链接愈走愈远;另一方面,香港社会民粹情绪、焦虑情绪影响着港人的政治取向——更加保守、更加内向,进而影响着港人对“一国两制”的认识。香港社会的焦虑情绪部分转化为“反中”、“反内地”情绪,修例风波、新冠疫情加剧了这种情绪,更加强化香港与内地的差异和区隔。⑨也有学者认为,香港与内地融合进程中由于经济和资源垄断方面的问题以及融合过急过猛产生的反效果,不少民众未能较好地分享经济发展与两地融合的成果,并承担了不少发展或融合过程中衍生的问题,滋生了抗拒融合的负面情绪。⑩

  (三)两地区域性合作中存在竞争和防范心理,不利于合作的深化和互利共赢。区域发展进程中,区域之间必然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区域合作也存在竞争的因素,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因为“一国两制”制度下,香港与内地存在的制度、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发展阶段的差距,合作中的竞争因素在某些时候也非常凸显。比如2007年深港合作会议上,双方成立“港深机场合作联合专责小组”,推进两地机场合作,以期实现深港机场协同效应,提高两地的竞争力。主要构想是修建连接香港与深圳两大国际机场的快速轨道。但由于各种原因,该项合作没能取得进展。再比如港珠澳大桥的双“Y”和单“Y”模式之争以及上海与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等都是区域合作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合作的因素。从未来发展来看,祇有坚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深化合作,才能减少合作中的竞争和防范心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