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弃九二共识 统一成单边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0:15:34  


 
  在“九二共识”这个名词被提出后,国民党将“一中各表”与“九二共识”捆绑,仍然偏离了两岸两会共识的史实与本意,但“九二共识”的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求同存异中推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大陆在2005年后表达对台政策基本立场时亦采用“九二共识”来指代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胡锦涛在2005年3月4日讲话中则呼吁,“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因此,大陆对于“九二共识”的内涵界定是清晰、准确和客观的,即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这也是1992年两岸两会协商会谈所达成的最核心成果。在围绕“九二共识”的“名实之争”中,中国大陆对于“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并未接受也未公开批判,将一个中国的涵义的争议搁置;台湾方面的国民党阵营更多地以“一中各表”来为自身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争取空间;而民进党阵营则“循‘名’责实”、倒果为因,以“各表”否定“共识”、以1992年不存在“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去否定两会共识。

  二、“九二共识”中的“同”与“异”

  两岸两会就在追求国家统一进程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是两岸协商交流中整体的“同”,而双方对于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两岸政治定位存在的分歧则是局部的“异”。“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达成共识的方式是各自口头表述,而构成共识的内容就是上述两段经过协商、相互认可的具体文字,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当然,两岸两会对于一个中国涵义存在一定的分歧。

  1.“九二共识”中的“同异”结构

  这一过程和结果可以说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同异”结构。第一层次是以“异”的方式(即双方各自口头表述)表达“同”的内容(即“谋求国家统一”“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层次则是以共识之大“同”包容分歧之小“异”,即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容纳一个中国涵义的分歧,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台湾海基会表示“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作了求同存异的处理。在两岸之间固有矛盾一时难以解决的历史条件下,“九二共识”的达成,体现了两岸双方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确立了两岸商谈的政治基础,为两会开展协商并取得成果提供了必要前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