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应构建世界新型礼治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2-09-17 00:08:27  


 
  逊尼派文明缺乏公认的核心国家,可能进一步分化为一些亚文明:埃及与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文明,印尼与马来西亚为代表的马来文明,孟加拉国与印度西孟加拉邦所代表的孟加拉文明,土耳其为代表的突厥文明,巴基斯坦旁遮普语地区、印度旁遮普邦与哈里亚纳邦所构成的旁遮普文明。这些次级文明的人口在1~5亿之间,它们以宗教、语言、血缘、历史记忆等为纽带,日益抱团,从而成为第二方阵的事实成员。

  在文明竞争长周期内,各大文明体都会形成自己的世界秩序主张,而且倡导并致力于构建具有自身文明特色的地区与全球秩序。

  三、新型礼治秩序:文明竞争时代中国崛起的外交方略

  对崛起中的中国来说,应该倡导与构建基于中华文明的“新型礼治秩序”。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礼为主,以(国际)法为辅;这是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其主要影响力在亚欧大陆东部及其周边岛国,加上数量有限的非周边国家;这个体系是开放性的且与现有的国际体系相兼容。主要原因是:

  第一,新型礼治秩序必须基于对历史上的天下体系的现代性改造,抛弃一些过时的成分,吸收其他文明的一些积极成果。但新型礼治秩序的文化依归只能是中华文明。而传统上,中华文明的主干是道儒释,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佛家侧重人与内心关系,儒家侧重人与人的关系。汉代以降,中国构建起以儒家为主体、吸收道家等各派主张的价值观体系,民间层面基于“三纲五常”构建起宗法社会,国家层面基于天人感应、家国同构、五服、大一统等理念构建起天下体系(或曰华夷秩序)。无论是民间层面的人际关系处理还是国家层面的天下治理,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都遵循“礼表仁里”,即“立于仁,行于礼”。

  近代以来,中国被拉入基督教文明主导的民族国家体系,在器物层面效法基督教国家,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对国民的高度组织化,完成了与现代性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在观念层面,也吸收了主要由基督教国家创造的现代文明的大量内容。但在人际关系处理与国家治理上,“礼表仁里”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深刻影响着民众的道德伦理与国家行为。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中国固然重视以国际法为标志的国际规则,但更为重视国家间关系的“礼尚往来”,因此,对于一些国家及其领导人的对华“无礼”行为,通常会做出强烈的反应,并采取强力的反制行为。对方一旦调整了对华态度、修正了“无礼”行为,中方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反应与反制,让双边关系回到“以礼相待、友好往来”的轨道。

  第二,历史地看,中华文明是一种区域文明,其主要影响力在中国及其周边。未来,这种局面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原因在于,中华文明缺乏全球扩展的基因。也缺乏变成全球性文明的历史机遇与客观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