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铭清:复台千古话施琅

http://www.CRNTT.com   2023-07-30 00:05:12  


厦门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海协会原副会长张铭清(来源:作者提供)
 
  1693年,施琅再次赴京朝见时已经73岁。康熙看到他行走已有些困难,便叫侍臣扶着他,并赐他坐着奏对。施琅说:“臣衰老,请辞封疆重任。”康熙对施琅仍然信任,并继续委以东南半壁的防守大任,康熙说:“朕用汝心,非用汝力,勉为朕锁钥天南,后二十年,许卿再觐耳,”施琅于是继续担任福建水师提督,直至去世。

  康熙之所以如此器重施琅,不仅仅是因为他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而且是因为他开创了国家统一的新模式,即兵临城下,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孙子兵法》所推崇的用兵最高境界。这对今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仍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1696年施琅去世后,康熙特颁“敕建碑文”,赞许施琅“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六月于迈,一鼓而平;四十余年之巨孽悉除,三十六岛之残黎皆悦。戢兵而惟宣德意,受降而不复私仇。调度周祥,朕深嘉叹”。

  1700年康熙又下诏书为郑成功正名:“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从而认定了郑成功在明朝“延平郡王”的身份,对他驱除荷兰侵略者的功勋和忠义气节,从国家统一的高度给与了认定。

  康熙对施琅与郑成功的高度评价,不但抚平了因改朝换代造成的两岸的政治伤痕,而且把台湾纳入中国版图,使台湾成为屏障祖国东南半壁的海上长城,为国家统一打牢了思想与政治基础,此举无愧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对施琅关于台湾“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高瞻远瞩政治远见的肯定,由此可见,施琅无愧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而永垂青史。

  (作者张铭清系厦门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海协会原副会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