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朝鲜半岛局势及韩国政治的一些观察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1:10:30  


 
  三、韩日大和解与新冷战格局的确立

  在进入21世纪约10年左右之际,世界格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力相对衰退,中国迅速崛起,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霸权转移”已然成为国际政治学界的主要议题,中美关系也逐渐转向明显的对立和竞争。随着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跨越了临界点,迈入全面战略竞争时代。

  文在寅属于“进步”阵营,但他就任韩国总统的时刻正值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展开全面遏制政策的时期,这种中美战略竞争给韩国带来了莫大的压力。文在寅上任之初,即表示要在中美之间采取“均衡外交”政策,希望能够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模糊,避免选边站,一开始,似乎取得不少成效。文在寅政府对萨德问题提出“三不”政策,并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或QUAD保持距离,避免刺激中国。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与金正恩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半岛的局势似乎出现转机。但特朗普与金正恩的会面没有达成任何成果,双方关系又回到从前,文在寅多次居中协调无果;北韩对文在寅政府也不抱希望,南北关系也随之恶化。北韩以文在寅政府纵容民间团体在南北韩边境地区散发反共传单为由,炸毁南北共同联络事务所,成为一个代表进步阵营怀柔北韩政策完全失败的象征性事件。来自国内保守阵营的政治攻击接踵而来,北韩又不断进行试射导弹等挑衅,致使文在寅政府的“均衡外交”无法持续,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中逐渐偏向美国一边。

  于是,2021年5月文在寅访美时发表的韩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中提到“双方确认维持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首次提及台湾问题。由于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因此建交30年来,历届韩国政府都未曾在外交场合触及此议题,上述表态的出现可以说是韩国政策转向的一个重要指标。

  2022年保守阵营的尹锡悦成为韩国新任总统。在总统竞选期间,他即批评前任文在寅的外交政策太过向中国倾斜,提出要向美方靠拢的政见,例如主张将韩美同盟的合作内容从军事扩张至经济、科技、供应链、公共卫生等领域,将同盟合作的范围扩张至半岛以外地区,积极推进加入Quad等。上任之后,尹政府也确实加紧脚步,实践竞选公约,而第一个重大外交事件就是对日本的和解政策。

  众所周知,韩国与日本都与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因此在美国对北韩与中国的围堵战略上至关重要,但由于历史问题,韩日关系一直都不甚融洽,这也一直是美国在构筑东北亚战略时深感头痛的问题。文在寅政府时期,2018年10月韩国大法院判决日本政府应对日本殖民时期强制征用劳工的受害者做出赔偿,韩日关系急速恶化。11月文在寅政府宣布解散朴槿惠政府时期达成协议而设立的慰安妇问题“和解治愈财团”,推翻了前任政府的承诺,日本政府认为这与征用劳工赔偿问题一样属于不遵守双方协议的行为,于是对韩国展开一系列的报复措施,包括:对半导体制造最为核心的三项原材料采取出口限制强化措施,修改《出口贸易管理条例》,将韩国排除在享有便利通关手续的“白名单”之外。文在寅政府也不甘示弱,宣布终止韩日军事信息保护协议(GSOMIA),并也将日本排除在韩国的贸易通关“白名单”之外。

  尹锡悦政府上台后立即采取积极主动态度来解决韩日之间僵局,一般认为这是为了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2023年3月初尹锡悦政府宣布将以第三方代为赔偿的形式来解决二战日本征用劳工受害者的赔偿问题,不再追究韩国法院所判决的日本企业的赔偿责任。具体而言,由韩国政府设立“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动员受害者支援财团”筹措资金,代替被告日本企业向原告支付2018年韩国大法院判处的赔偿金,赔偿金则由1965年《韩日请求权协定》的获益方浦项制铁等韩国企业捐赠。这项决定也立即获得日本的积极回应,尹锡悦在几天后出访日本,这是韩日之间时隔12年首次成行的元首国事访问,可谓是意义重大。之后,在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的问题上,尹锡悦政府也展现出默认的态度,虽然在国内也有指责,但却为更进一步提升与美国的关系做好了准备。因为解决与日本的争端、与日本更紧密地合作一直是美国对韩国的基本要求。韩日关系破冰之后,韩美日三角可以说已水到渠成,最终由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两国元首来到戴维营举行峰会宣告形成。

  就在戴维营峰会不久前的7月27日是韩战签署《停战协定》70周年的日子,北韩举行阅兵作为纪念活动,中国、俄罗斯都派遣高级官员参加。由于俄罗斯派遣的是国防部长因而格外受到外界关注,因为这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首次访问北韩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外媒大多认为这是中国-俄罗斯-北韩加强军事合作的征兆,世界进入了新冷战云云。紧接着召开的韩美日戴维营峰会,更是落实了此一观察。虽然各方都不承认在进行围堵或对抗,并指责对方才是在搞小圈子、新冷战,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东亚地区早已进入了新冷战。

  四、重新解释历史,唤起冷战记忆

  如果说东亚在进行新冷战,那当然是指韩-美-日与中-俄-北韩对峙的格局,但看到此一架构,明眼人马上就会发现,这不就是六方会谈的组合吗?的确如此。也就是说,其实在韩半岛冷战从未结束,即便世界其他地区从1990年代开始已经进入后冷战,围绕着韩半岛的冷战格局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只不过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一段期间里,国际体系成为由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因而让世人产生冷战已经结束的错觉。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独霸的地位不再,世界进入所谓G2格局,同时在欧洲,俄罗斯对于北约东扩做出强烈反应(2014年合并克里米亚,2022年“入侵”乌克兰),促使美国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在亚太地区,美国积极推动“印太战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英澳军事同盟(AUKUS)以及刚刚形成的韩美日三边机制等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试图建立一个类似集体安全的框架。可以说,又回到了冷战时期的围堵模式。

  既然形势已经如此,当事各方也在话语上开始唤起冷战时期的记忆。例如,中国政府重新使用“抗美援朝战争”一词来指称韩战。“抗美援朝”这一用语曾经在1950-60年代是重要的政治宣传工具,但在中美关系交好、联手对抗苏联之后,几乎不再使用。但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中国又重新唤起“抗美援朝”的记忆,在2020年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习近平赞颂抗美援朝战争是“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2021年由陈凯歌、徐克等名导执导的大片《长津湖》在中国上映,创下最高票房纪录。“长津湖”是韩战时期中国志愿军与美军激战的场所,双方都伤亡惨重,但可想而知电影《长津湖》当然会把这场战役描绘成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对此,美国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但韩国的尹锡悦总统却出面为美国出口气。他在今年四月访美并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提到“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突破12万中共军的包围,取得了奇迹般的战果”。中国对此大为不满,并表示“恃强凌弱、逆行倒施、扩张侵略,必将碰得头破血流”,直指韩美。

  关于韩战的是非对错、谁胜谁负等历史评价问题,由于事涉敏感,且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毫无帮助,因此不论是南北之间,或者是韩中之间进行对话是都有默契地避谈此一话题。绝大部分韩国民众在看到上述新闻时,第一个反应会是:长津湖是啥?现在重提这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历史,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作为冷战对立的基础。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虽然是国际实务,但却总是在国内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而造成更重大的伤害,这一点有经历过的人们应该都还记忆犹新。而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一年后的一些言论或举措,都让人感受到这种强调意识形态对立的态度,一方面重新诠释历史,一方面扣帽子恫吓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士。在2023年的光复节(8月15日,脱离日本统治纪念日)演说中,尹锡悦总统对于日本的殖民侵略历史只字不提,并强调现在的日本是共享自由价值的伙伴,却指出韩国国内“盲目追从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的反国家势力在煽动操纵舆论,搅乱社会秩序”;“他们伪装成民主运动者、人权运动者、进步主义者进行卑劣的煽动与破坏”,但“政府不会屈服”。这种反共论述令人瞠目结舌,仿佛回到上世纪军事独裁政府时期。此外,现政府主张大韩民国建国于1948年、宣布要将韩国陆军军官学校内的洪范图铜像换成白善烨(洪范图是抗日游击队将领,有苏联背景,白善烨则有“满洲国”军官经历,在韩战期间立下战功)等等论述或举措,已经超越了反共的意识形态争论,更远而涉及如何解释韩国立国法统的问题。这些争议虽然不能说是尘封已久,但至少不是国内政治的主要议题;现在尹锡悦政府去挑动这敏感的神经,可以预见将会在韩国国内掀起不小的震荡。

  总之,尹锡悦政府的这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都在配合着韩美日关系更加紧密的进程,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有趣的是,韩美日戴维营峰会时,强调要设置机制让协议“不可逆转”,可见各方也都知道,如果政权更替,这些协议都有可能化为泡影。韩国的国会议员选举在即,选举结果或许可以作为判断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政策能够持续多久的参考,我们且拭目以待。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0月号,总第310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