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战后日本的“南进”与东南亚的反应

http://www.CRNTT.com   2014-09-20 09:18:00  


 
美日安保重新定义后的亚太格局

  桥本龙太郎也许因为后来在当首相期间曾到了9﹒18纪念馆,中国有些人把他当成是友好人士来看待,桥本也被定性为相对友好的首相。但是在我们了解他的战争史观的东南亚人看来,他却是一个不敢恭维的日本政客。实际上,桥本的矛头很快地就转到中国。它具体体现在1996年4月17日(也就是马关条约签署的纪念日)美日两国首脑对安保条约的“重新定义”中。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石原慎太郎后来提出“购岛论”也是在4月17日。

  那么,当时桥本首相和克林顿总统签署的“重新定义”,究竟是什么内容呢?所谓“重新定义”的实质是,日美间的双边条约原本是将旧日的苏联视为潜在对手,现在却转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改变。

  另一方面,美日共同防卫的涵盖范围还包括了台湾海峡,这是含有特殊意义的。正是在重新获得美国强有力的支持下,日本对待邻国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体现在桥本龙太郎本身的是,他成为了1985年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之后第一个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

  与此同时,桥本政权也在1996年悄悄地否定中日在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问题上“搁置争议”的共识。在钓鱼岛领土争议中,日本当时在大打四张王牌。这四张王牌,第一是“中国威胁论”牌,第二是“两岸分裂”牌,第三是“经济”牌,第四是“北京怕乱”牌。现在回头一看,“经济”牌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所以日本集中要打的牌就是鼓吹“中国威胁论”。

  从这角度来看,小泉时代、民主党掌政期间与安倍政权对中国和东南亚的战略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在鸠山所谓的跟美国较劲全面失败、百分之百听命美国的安倍政权诞生之后,对急于回返亚太的美国来说目前是最理想的一个状态。

  那么,东南亚会受什么影响呢?首先是,在战后冷战的体制下,东南亚各国在传统上唯美国马首是瞻,今天虽有若干调整,但总体来看仍然有类似的倾向;第二,基于自身的求存空间与发展(或者当权者利益),如有可能,不少东南亚国家都不愿卷入大国间的纷争。当然,也有些国家会十分重视实际利益,但不会跳出追随美国的框框。这都是指官方,民间当然也许会有更多不同的看法和声音。

  在这样的格局下,被日本视为“潜在对手”的中国,又将如何与东南亚相处呢?针对战后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笔者个人长期观察的结论是日本人不太了解东南亚,或者说不想了解东南亚,或者是以日本为中心。同样的,到了中国之后,我觉得中国其实对东南亚既不了解、也不关心,或者说有些中国人也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想法。

  中国要怎样以更为坦诚和成熟的态度与东南亚各国相处和交流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只是强调“强弱论”,或者只关心中国的“崛起”与“不崛起”,而不太重视“是非论”的某些言论界的言论倾向,显然无助于中国扭转当下位处西方与日本舆论攻势的不利地位。

  换句话说,对中国而言,怎样向东南亚民众传达其“和平崛起”、“富国、强军”的愿景,在本质上有别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富国强兵”的路线与思维,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者为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本文为作者不久前在“北大新闻学茶座”的发言记录。

  被日本视为“潜在对手”的中国,又将如何与东南亚相处呢?针对战后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笔者个人长期观察的结论是日本人不太了解东南亚,或者说不想了解东南亚,或者是以日本为中心。同样的,到了中国之后,我觉得中国其实对东南亚既不了解、也不关心,或者说有些中国人也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想法。

  作者:卓南生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