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月刊:共同富裕目标与小农户发展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24-04-28 00:03:29  


 
  表2:城镇按行业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构成

  从综合工作的不稳定性质、工作收入、生活成本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几方面来看,中国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实现长久就业和长久定居仍旧缺乏制度性保障。不少人在遇到生活就业困难时主要借助亲缘网络来托底并解决问题。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1》提供的资料,2020年城镇失业人员中有一半以上寻找工作的方式是委托亲戚朋友介绍,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员有超过65%委托亲戚朋友介绍工作,小学文化程度人员有超过73%委托亲戚朋友介绍工作,由于大部分农民工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可以想见他们寻找工作也必然主要依靠亲戚朋友介绍帮助。然而,亲戚朋友的帮助始终是有限的,依赖亲戚朋友在城市立足并不现实。商品经济思维的泛化会冲淡亲缘关系纽带的作用,实际上,在“包工头-雇工”的模式下,即使双方具有亲缘关系,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商品经济逻辑。在这种支配逻辑下,包工头是否愿意雇佣某位亲属作为其雇工,也视雇工的劳动能够为雇主创造的价值大小而定。

  退一步并单就乡村内部不同劳动者的发展前景来看,纵使有一部分人能够通过进城就业明显提升收入,同时有较大比例的人只能在乡村继续从事低收入的生产,这样的收入分化结果也并不符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⑥,反而可能是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中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推进实现实质性共同富裕,必然要求尽可能做到“一个都不落下”,底线要求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其次要尽可能地提升乡村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不是重点关注和支持其中的收入冒尖者。当前留在乡村的多是分散于广大小农户中的老幼群体,以及需要留村照顾儿童的妇女、某些身体存在疾病或残疾的人员以及对这些人的照料者,未来随着农民工群体的老龄化,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大龄和老龄农民工返乡,重新成为在乡村从事生产的小农户一员。推进实现实质性共同富裕应重点关注这些群体,重点关注并支持小农户发展就是关注并支持这些群体的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