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解密当年:中评社构建智库媒体 前因后果

http://www.CRNTT.com   2023-01-01 00:03:29  


 
  《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一书中关于构建智库媒体的重要节点记载如下:

  1,25年前萌发构建思想库的想法:1998年1月1日,由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定名的《中国评论》月刊在香港创刊发行。郭伟峰任社长、周建闽任总编辑。郭伟峰社长写下发刊词《中国评论愿成为全球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论坛》,发刊词表示 :“《中国评论》月刊的办刊宗旨是为融汇东西文化,创造新的时代,建设二十一世纪新的中国广泛集纳、传播海内外中国人的优秀思想。中国评论以‘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求共识’为原则,言论文章不论党派、不拘立场、不分地域,只要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富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只要是善意的建议,就是本刊传播的重点。中国评论愿成为全球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论坛。”郭伟峰拟定的办刊宗旨是:“沟通两岸,融汇中华”。郭伟峰还提出了以《中国评论》月刊为基础构建大中华主流社会思想库的主张。

  2,用7年时间打造与智库结合的杂志平台:2004年9月,郭伟峰撰写发表了《〈中国评论〉月刊:讨论问题的思想性杂志》一文,文章说:在《中国评论》月刊创刊7周年之际,对杂志的特质作一思考实在有必要。创刊之前,我们把《中国评论》月刊定位为思想性杂志,提出了把杂志发展成为全球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论坛的目标,并决心把杂志办出具有浓厚的思想、思潮、思辨、思考的特质来。何谓思想性杂志?仅仅从传媒理论划分,很难说清楚,传媒中对杂志的界定,有新闻类的、政治时事类的、文化艺术类的、学术类的、自然科学类的、生活休闲类的、经济商业类的,等等,在杂志的内容上基本可以分清归类。思想类的,恐怕就不容易分得清楚了。我们认为,思想类的,或称思想性的杂志,首先应该具有思想、思潮、思辨、思考的特质。《中国评论》月刊希望能够代表的,一是民族与国家利益,二是大中华地区的主流思想。

  3,在重大历史节点发挥智库的思想作用:2005年12月,郭伟峰任主编、周建闽任副主编的《胡锦涛与两岸关系新思维》一书,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旋即销售一空,次年1月又刊印第二版。从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胡锦涛对台发表了5次重要讲话,其中最核心的意涵是,大陆争取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极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是在反对“台独”分裂与实现和平统一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时间的过渡,大陆会努力争取台湾民众之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中国评论》月刊组织文章对胡锦涛的两岸关系新思维作了深入探讨,郭伟峰的文章《两岸何时才能进入和解期》发表于2005年9月号的《中国评论》月刊,文章作出大胆的预测:在胡锦涛新思维指导下,2008年两岸关系将会进入“和解期”,这将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选择,该文章对两岸关系必将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作出了准确的预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