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两制台湾方案的福建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00:06:03  


 
  (一)经济融合路径深具开创性,模式创新样板效应凸显

  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4〕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目标。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率大陆之先在推动两岸经贸、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推出了不少具有开创性的举措。这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合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成为大陆不少地区开展对台交流与合作的典范和取经对象。“福建模式”不但可推广及可复制,而且对于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早已产生了阶段性的深远影响。台胞台企到福建投资创业,事实上远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台商登陆投资潮,可以说开创了及拉开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先河与序幕。1981年7月,第一家落户大陆的台资企业,便选址在福建诏安,在两岸经贸互动历程中具有高度的开创性及指标意义。而大陆最早、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同样也落地在福建。198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杏林、海沧及福州马尾设立台商投资区。〔5〕值得一提的是,对厦门海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901”工程虽因故搁浅,但被认为“促成了第一波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开创了两岸共同开发、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收益的交流合作新模式”。〔6〕可见,福建在开启两岸经贸交流与产业合作伊始,便十分注重合作的双向性、交互性及协同性。

  在推进两岸经贸交流与产业合作过程中,首创性成为了“福建模式”的鲜明特征,这也是福建先行先试的典型表征。从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全岛性对台招商投资区、两岸农业合作经贸活动及农业合作试验区、赴台投资、台胞申办个体工商户、台商独资企业、两岸产业合作、两岸上市公司并购、对台投资保险保单、台湾金融机构直接入股大陆银行到“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提供授信担保支持,生技和医疗健康类对台经贸合作载体平台创建,再到两岸合资证券公司成立,以及企业新台币账户落地等等,福建均为率先推动和首先实行。通过不断引领诸多新领域的改革试水,累积并总结经验,取得了不俗的成效。福建在推动和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方面,开创了新方式、新路径及新模式。

  除了先行先试,在“福建模式”中规模效应也是重要面向。在赴台投资企业数与投资规模,以及吸引台湾百大企业到闽投资等方面,福建均处于大陆领先地位。而闽台不少经贸交流合作项目在两岸合作中经常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比如,由两岸共同出资于1995年11月设立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是海峡两岸最大的汽车工业合资项目。〔7〕1997年9月,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获准设立,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促进海峡两岸农业经贸发展、扩大农业合作的试验区,并于2005年扩大到福建全省范围,〔8〕成为大陆目前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模式。2022年12月,历经5年的建设,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石化合作项目,成为海峡两岸石化行业融合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9〕与此同时,位阶层级也是“福建模式”中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在福建地域不少两岸合作的项目、自由贸易试验区、台商投资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均为国家级。在闽台经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交融互鉴、模式创新及共同发展成为了“福建模式”的亮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