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当前中美互动升温的背后

http://www.CRNTT.com   2023-11-26 00:01:53  


 
  第一,互动增多。6月至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气候特使克里及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两党议员代表团等多批次高官访华;韩正副主席出席联大会议时与布林肯、克里会谈;王毅外长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马耳他举行战略沟通;中国领导人还在京热情会见美国企业界、民间团体和前政要等。这些走动大多数是自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活动,促成了两国官方定期对话的恢复,也带动了民间交往的活力。作为此轮互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巴厘岛元首会晤共识的落实,两国建立了新的机制,包括财政部门间“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开辟了新的沟通渠道,即成立中美商务工作组、启动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举行保护商业秘密专家磋商;并在近期举行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各层级交流起步,内容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及亚太地区形势,议题逐渐具体、深入,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回暖”的期待。

  第二,合作可期。对美国而言,“接触”作为一种对华政策范式已经失败和结束了,但作为沟通手段和互动方式仍是现实需要。拜登政府在锁定对华竞争的同时,保留了选择性合作的要素,以此凸显“负责任地管理对华竞争”。这与共和党保守派主张对华竞争就意味着不接触、不对话有很大不同。拜登执政一年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关键词就从“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①变为“投资、结盟、竞争”三点论②,去掉了“对抗”的字眼。2022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双轨合作”模式,其中一条轨道是指美国与所有国家(包括美国的地缘政治对手)进行建设性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共同挑战则包括“气候变化、流行病和经济动荡等”。对中国而言,这类问题公益性强,攸关国际社会福祉,是一个大国理所当然的关注。全球气候治理也是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关系的重要内容。截至2023年7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克里已会面53次,双方保持气候对话与合作,释放出两国严肃应对人类共同威胁的信号。

  第三,分歧可控。拜登政府认定中国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威胁”,是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主要挑战;同时表示要“负责任地管理两国之间的竞争”,反复称要为中美关系建立“护栏”和“筑底”。这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聚焦于分歧、争端和危机,把中国作为对手甚至敌手的成分上升。对美方而言,“管理竞争”或管控分歧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有战略意图:一是为了防范危机升级失控,打造对华竞争的终极保障;二是降低中方的威胁感知,诱导中方做出符合美国偏好的政策选择,限制对美反制能力;三是缓解其他国家对中美竞争、对抗和冲突的担忧,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拜登政府一再作出“四不一无意”“五不四无意”等口头承诺,可归入“管理竞争”的一面。③沙利文提出美国对华经济政策是“去风险”和多元化,而不是“脱钩”,是把原先针对中国的话术,改变为针对中国所处环境的话术,有意减少对抗色彩,也属于“管理竞争”。这与中方希望通过管控分歧来稳定中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关系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第四,矛盾难解。美方通过调整策略,使用“谈打结合”“软硬兼施”、言行不一的办法来推进对华竞争和控制竞争烈度,其对华竞争的战略底色没有改变。尤其是美方始终推进对华科技“脱钩”、干涉内政、战略围堵,导致中美关系的症结问题突出,矛盾难以解决。一是美国对华科技战不断升级。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模糊“军民两用”界限,加码对华制裁和出口管制,瞄准高科技、投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等,打压中方优势产能,为中国科技发展“限高”。据美商务部数据,截至2023年5月31日,被列入各类清单的中国实体有近7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拜登政府时期新增。2022年,中国出口许可证的申请数量同比下降26.2%,平均申请时间由2021年的76天增加至90天,远超其他国家43天的平均用时。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