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论坛:中日关系现状评析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3-12-17 00:01:35  


李若愚
 
   李若愚:中日政府需共同维护民间外交畅通管道

  从政治学上看,中日间的四个重要的政治文件可以说是中日关系的基础所在,但如果在历史的坐标上加以审视,它们则代表着中日关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

    现在中日关系处在一个新的“政冷期”中

  比如说,《中日联合声明》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端,从1972年到1992年,可以说是中日关系的蜜月期。但中日关系作为全球国际关系中的一组,必然不能脱离整体的国际环境,所以1992年以后,因为冷战结束、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发生改变,中日关系也要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意味着需要磨合,磨合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看到中日关系在后冷战时代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两个“政冷期”,也就是1995年-1996年和2001年-2006年,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两个“回暖期”,也就是1997年-2000年和2006年-2009年。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两国发表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正是回暖期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螺旋式发展意味着如果只截取一个断片就有可能观察到的是倒退的现象,但如果放眼全体,便会发现“倒退”并不改变前进的总体趋势,而是前进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看到从《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正常化开始,中日关系虽然曾经历过“政冷期”,但到《中日联合宣言》确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再到《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确立“战略互惠关系”,中日关系仍然处于螺旋上升之中。所以即便是政冷期,中日间的贸易水平,人员往来都是比当年的蜜月期要高得多的。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政冷期”中,但2022年两国间经贸总额达到43.84万亿日元,这一远超过1972年到1992年间的数字,正是螺旋上升的结果。并且每一次的“政冷期”后面都跟着一个“回暖期”,而且都不是简单的恢复,过去问题的解决通常会把中日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2010年后中日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政冷期”,背后的因素也很复杂,钓鱼岛撞船事件、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提出其影响最终都作用到了中日关系之上。但如果套用刚才对于对中日关系认知的模型,我觉得还是没有跳出“重新定位期”。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今年6月接受《人民中国》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在第一线对于中日关系的感受,指出“现在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各方面发展变化非常快,日本上上下下普遍跟不上中国的节奏”。所以,中日关系这次磨合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中日关系跟上中国发展的节奏,只有这一目标达成了,中日关系才能进入下一个回暖期。而且根据历史的经验,那时可能还需要第五个政治文件把中日关系磨合的成果用富于政治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新的时间节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