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日核污染水排海行动法律责任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12-24 00:02:46  


 
  当然,就法律救济途径而言,不能不顾及司法机关的管辖壁垒、执行难题和证据收集的困难性。关于核污染索赔的国际国内程序,可以马绍尔群岛对美索赔的经历为借鉴。美国核试验对马绍尔群岛造成的放射性损害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马绍尔群岛国家及其岛民向美国进行了几十年曲折的核索赔,几乎穷尽了所有政治与法律手段,经历了马绍尔核索赔法庭裁决、到向美国国内法院起诉,再到国际法院起诉以及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申诉的各种程序,但其获得的赔偿金额与实际损失仍然差距巨大。〔26〕现代的环境侵权主体一般都具有科技优势,在核污染领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日本的核污染水问题,既涉及科技壁垒、信息壁垒,也涉及法律手段的局限性。为此,单个国家的力量可能有限。国际社会应当联合起来,形成法律、外交和舆情相结合的综合战略,弥补国际治理机制的不足,尽一切力量及时制止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行动,防止不确定的、不可估量的核污染损害进一步扩大。

  核技术是目前最为尖端的科学领域之一,但它主要是二战前后发展起来的。美国是第一个在海洋中倾倒放射性废物的国家。1946年,美国的第一次核废料倾倒作业发生在距离加利福尼亚海岸约80公里的东北太平洋区域。〔27〕除了本土核试验外,1946至1958年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持续进行了十多年的核试验,核试验爆炸总量相当于7200多枚广岛原子弹,相当于试验期间平均每天有超过1.6枚广岛原子弹爆炸。〔28〕1954年进行的代号为“布拉沃城堡”(Castle Bravo)的核试验中,一枚核弹产生了1500万吨TNT的当量,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0倍。〔29〕据统计,1946年至1970年间,美国在太平洋的三个地点倾倒了超过55,000桶的放射性废物。〔30〕当然,密封的固体核废料倾倒、核爆炸残留与福岛核污染水排放,虽然都涉及核物质、核材料或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与次生污染,但其放射性浓度及危害难以直接比较,特别是,诸多核元素损害的后果都存在长期性和潜在性。有说法认为,核燃料充分爆炸后的放射性损害主要以尘埃形式产生,残留危害相对比较小。但是,就马绍尔群岛而言,仍然有一些岛屿在未来的2.4万年都禁止进入。〔31〕

  海洋是地球的命脉,超过30亿人依靠海洋提供的食品生存或以此维持生计;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氧气由海洋产生,海洋也是数百万种动植物的家园,在调节地球气候和天气模式中发挥主要作用。〔32〕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提出了“蝴蝶效应”这个理论。他指出,自然界中“无数”的相互联系,意味着一只蝴蝶的扇动可能会引发一场龙卷风。同理,如果我们对自然做出哪怕是微小的改变,“我们永远不知道如果我们不干扰它会发生什么”,因为随后的变化太复杂,太纠缠,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33〕

  近几十年来,地球生态变化的趋势已经非常严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指出自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已经平均上升了1.1摄氏度,预测将在2040年达到1.5摄氏度的上升幅度。若全球变暖超过2摄氏度,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34〕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近年来也创下2745万平方千米的历史纪录,比北美洲的面积还大。北冰洋的海冰区在快速缩小,目前的面积还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仅存的“最后的冰区”也或将在2100年消失。〔35〕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只是化石燃料的排放吗?海洋被放射性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否毫无关联?目前的核辐射检测并没能给出答案,也无法验证“蝴蝶效应”是否可能已在海洋悄然演变。《科学》杂志最新刊发了《海洋健康的未来》一文,犀利而忧心地指出,“福岛第一核电厂有争议地排放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水,认为海洋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是无限的,同时仍然能够生产丰富的食物和支持复杂的生态系统,这是错误的”;“考虑到海洋的巨大体积,‘公认标准’内的污染物浓度看起来可能很小,但许多有毒物质,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在细胞、生物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层面引起亚致死反应,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海洋作为无数废物的倾倒场的情况仍在继续,这是不可原谅的”。〔3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