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既是保护也是救赎

  近日,两高两部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细化了未成年人前科封存的规定。司法不仅仅是惩戒,还担负着教育挽救的功能,如果未成年人所犯的是轻罪,更应该贯彻落实教育挽救的方针,秉承宽严相济原则,最大限度挽救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不让“一次犯错,长期受过”阻碍其融入社会,给犯罪记录“加密”正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重回正轨,但是,对于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决不纵容。 …【详细】

查看往期舆论参考 >>

四部门制定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

  为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6条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3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59条关于未成年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的规定,切实解决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和相关记录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影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详细】

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保障涉案人重回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施行。为更好地理解和适用《实施办法》,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负责人、公安部刑侦局负责人、司法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司法实践中坚持宽严相济   记者:请问为保障法院环节对涉案未成年人信息的封存效果,《实施办 …【详细】

封存犯罪记录会减轻刑罚威慑力?专家: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5年以上刑罚幷不封存

  为解决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泄漏等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两高两部”)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这是2012年刑诉法修订后,两高两部首次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如何封存作出统一、系统的规定。专家指出,披露犯罪记录使未成年人升学就业等受到歧视,而体系化的规定更有助于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面临的问题。 …【详细】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不当泄露将被追究刑责

  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据了解,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由于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对封存的主体、封存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以及查询的主体、内容、程序等把握不一,导致该制度在落实中出现封存管理失范,相关部门监管失序等问题。   《实施办法》全 …【详细】

犯罪记录“应封尽封”,给失足未成年人一次机会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引发舆论热议。   一失足顿成千古恨。违法犯罪要付出应有的代价,但涉及未成年人,却有必要根据情况进行特殊处理。未成年人身心均未发育成熟,犯罪往往不是主观恶性作祟,而是因为不谙世事,受到社会的不良诱惑等所致。因此,对于刚刚开启人生之路的未成年人,应该给予悔过自新、重回 …【详细】

“案底加密”让未成年人“回归”无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施行。   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人生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更该如此。然而现实中,一些失足少年却面临着“一次犯错,长期受过”的困境——看得见的刑罚早已结束,看不见的“刑罚”如影随形,影响着考试、升学、就业、生活等各方面。对此,“未 …【详细】

“统一加密”犯罪记录让未成年人“无痕回归”

  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和相关记录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影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   看得见的刑罚早已结束,看不见的“刑罚”却一直伴随——不少未成年人在犯罪受到刑事处分后,都面临着身份“标签化”等问题,陷入了“一次犯错,长期受过”的困境。早在20 …【详细】

涉未成年犯罪记录“应封尽封”,助力“再社会化”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发布。《实施办法》要求,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应封尽封”。在诉讼终结前一律加密保存、不得公开;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的记录也应当依法封存。 …【详细】

严格落实前科封存,让罪错未成年人更好融入社会

  近日,两高两部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细化了未成年人前科封存的规定。比如,除了纸质卷宗、档案材料等实质化封存外,强调电子数据也应当同步封存、加密、单独管理,幷设置严格的查询权限,以及明确相关公职人员的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等。   这一《办法》的出台,其实有着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背景。据介绍,绝大多数省份都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封未封或者违规查询导致泄露信息的案事件,造成涉 …【详细】

前科封存让失足未成年人更好融入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近日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自今年5月30日起施行。根据该办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记录,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的记录,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对于犯罪记录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时免除犯罪记录报告义务。被封 …【详细】

封存失足少年信息,还他们广阔天地

  为切实解决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和相关记录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影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施行。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 …【详细】

应封尽封,让“问题少年”无痕回归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早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就明确提出。新实施的法规作出更明确规定,幷加强了各个相关环节的衔接,有望让“应封尽封”尽早落地、切实落地。   法律早有规定,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予以保密。可是法律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高检调研发现,大多数省份都存在应封未封或者违规查询导致信息泄露的案件,造成涉案未成年人遭遇歧视,很多涉案未成年人因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而 …【详细】

望善意感化“顽石”愿少年清爽前行

  5月30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开始施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主要犯罪行为是在年满十八岁周岁前实施的,被判处或者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对全案依法予以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目的在于帮助曾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一些记录如果不封存,可能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让他们在各种歧视下重新 …【详细】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封尽封,体现司法尺度与温度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最高法、最高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明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内容力求全面,封存措施力求有效,查询程序力求严格,责任追究力求到位;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做到“应封尽封”;对所有案件材料,应当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加密处理,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   现实中,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过分情绪化且法律意识淡薄等而 …【详细】

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宽严相济不失法律精神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一些新闻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事实上,早在2012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便已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如今的《实施办法》,是“两高”会同公安部、司法部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在操作实施层面的具体细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何要将其犯罪记录封存起来?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挽救有机会重新做人的未成年人。根据刑法理论,刑罚的目的具有二元属性,既有 …【详细】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彰显现代法治人性化温情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和相关记录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影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   未成年人在成长阶段,心智不够成熟,由于存在叛逆心理、法治意识淡薄,或受到不良的社会诱惑,或因父母等监护人疏于管教,一时冲动不计后果地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尽管他们在受到应有法律制裁后,决定 …【详细】

完善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善莫大焉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规则,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取得新的进步。   其实,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就已经入法了,但十年来制度落实幷不到位。   为了震慑犯罪,加强社会防卫,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前科报告制度,在就业、入伍等方面设置了限制,典 …【详细】

到底是谁泄露了本应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近日,郑州大学生小龙(化名)在成功通过某银行考试幷接受了培训,准备签合同时,却被告知因其“有案底”,不能录用。小龙在高中期间,曾因抢同学书包,涉嫌抢劫罪被平顶山警方刑事拘留,不过,检察院随后作出不起诉决定。按照规定,小龙作为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属应当封存的范畴,但却遭到了泄露,幷因此而丢了录用机会。   对在规定范围内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是2012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增加的规定,已存 …【详细】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制度已完善落实要严格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施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公安机关将按照《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格做到“应封尽封”。同时,《实施办法》还对涉案未成年人查询犯罪记录作出进一步细化,这是对有关规定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各地公安机关也将严格落实,切实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入学、就业、重新回归社会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