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中国智库专家研讨:中美对抗进入了新阶段

2023-06-15 00:14:06
中美政经论坛第十二期顺利召开(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主持论坛(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实习记者 郭苗苗)6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美政经论坛第十二期顺利召开。近年来,中美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作为世界两个大国,中美间的政经交往对两国和世界均具有深远影响。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设立中美政经论坛,搭建跨学科学术与智库平台,定期发布关于中美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助力学界对美国及中美政经关系的学术研究与讨论。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主持。论坛共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左希迎发布题为《拜登政府的联盟战略:运行逻辑与战略布局》的报告。

  报告第一部分,左希迎讲解了对美国联盟体系特殊性的再认识,通过历史纵深的角度呈现了美国联盟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左希迎表示,目前学术界在表达“联盟”概念时一般会使用Alliance、Coalition两个单词,但在两词使用上存在混乱情况,主要为两大问题,一是学术界一般将联盟看成单纯的军事同盟或者条约体系,但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单纯从军事上理解“联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解释需求;二是将古典时代的联盟政治与冷战及其以后的联盟政治等同,忽视了联盟政治运行逻辑的历史变化。

  随后左希迎具体分析了拜登政府联盟战略的三大理念基础,即拜登政府以威胁为基础,视中国为前所未有的对手;积蓄力量,重振美国外交政策,推出中产阶级外交;重新回到冷战时期的联盟体系运行轨道。

  在拜登政府联盟战略的基本布局部分,左希迎表示,当前美国在联盟战略上执行的策略是恢复军事-经济一体化联盟体系;通过塑造“自由国家”和“极权国家”的叙事以及团结盟友挤压中国在自由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多边平台中的影响力;同时,重振国内和国际的辅助体系,在国际强化贸易管控体系,在国内强化出口管控制度。

  针对以上拜登政府目前的联盟战略,左希迎对未来趋势作出以下三个判断,美国将构建应对大规模战争的军事同盟体系、联合盟友打压中国以重塑全球产业链、继续联合盟友收缩自由主义的战线。

  为应对拜登政府的联盟战略措施,左希迎为中国如何应对提供了部分思路。左希迎认为,中国应当顶住美国压力,处理好与俄罗斯、欧洲的关系,运筹周边外交,迟滞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同时想要打破美国产业链对中国的围堵最重要的还是练好制造业的内功,增强竞争力,破解美国产业链联盟。

  第二单元的圆桌讨论中,五位专家就美国联盟体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巍就报告进行了呼应及补充。李巍表示,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因此在各项事务中均需非凡的动员能力和艺术。在拜登的联盟战略的动员机制上,经济层面,拜登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对经济进行动员,高度强调经济安全化,突出中国的经济崛起对于西方国家经济安全所带来的威胁;在民主意识形态上,将民主价值和经济问题捆绑在一起。同时,李巍强调,美国的经济联盟包括三个维度:技术、产业、矿产,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美国经济联盟的三个支柱。美国维持一个庞大的安全和经济联盟需要大量成本,在未来十年的中美战略竞争中,这一庞大的联盟网络将抑制中国的崛起态势还是将美国自己搞垮?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陈文鑫肯定了报告的相关内容,并从拜登政府去年发布的国际安全战略报告对拜登政府的联盟战略进行进一步的解读。陈文鑫认为,拜登政府的联盟战略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排除中国在外的联盟战略,通过加大中国崛起的战略成本,将中国视为前所未有的、综合性全面性对手,遏制中国的发展,并将其作为美国强化霸权地位的一种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程表示报告对其研究产生了众多启发。高程认为,拜登政府实际上再次构筑了与冷战时期类似的军事-经济一体化的立体联盟体系,塑造了一种集团政治生态,让盟友选边站队。这一联盟体系实际上是维系一个收缩版的自由国际秩序,把中国给排出去。高程具体分析了美国主导的世界领导权的三个层次,并对其进行分解,以此对左希迎的报告进行佐证。这三个层次分别是世界格局中的领导权、全球公共领域的治理主导权、意识形态上的道德制高点。最后,高程表示,中西方之间治理模式的竞争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关注,我们需要让更多非西方体系的国家对中国的治理和发展模式以及对外治理理念有信心,在此基础上,中国才能打破美国想要遏制中国发展的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当代美国评论》执行主编刘卫东分享了自身关于美国建立同盟体系应对中国的一些思考,并对“新冷战和冷战究竟有什么不同?”“新冷战究竟有多新?”两个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刘卫东认为,新冷战不是冷战,我们对于新冷战的界定不能受到冷战的约束。美国向冷战方向推进并不意味着中美必然进入传统冷战模式。我们主观上拒绝冷战并不意味着新冷战不会到来。刘卫东强调,拜登政府在中美互动中常常刻意强调中美两国政治身份上的差别。同时,他认为,“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存在着有限经济与人员交往背景下的竞争和对抗算不算新冷战”这一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刘元春对以上专家的发言表示认可。他强调,首先我们要清晰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对抗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标志就是去年美国所出台的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标志着美国社会从过去几个层面的推进进入到一个完全制度化、完全体系化的一个新阶段。美国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一系列重构活动动作非常迅速,对中国形成了很大压迫。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需要深入研究目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新的竞争力、新的发展平台、合作平台上的新思路,不能局限于传统老思路应对目前美国所采取的体系性、系统化、立体化的遏制战,要寻找到新的战略契机,构建出有效的这样的突破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左希迎发布题为《拜登政府的联盟战略:运行逻辑与战略布局》的报告(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巍(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陈文鑫(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程(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当代美国评论》执行主编刘卫东(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刘元春(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