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美国专家柯庆生:美中不会有新冷战

2021-03-26 00:12:41
柯庆生在《外交事务》上撰文--美中不会有新冷战
柯庆生强调,美国不要指望盟友会一起对华展开冷战 中评资料相
  中评社华盛顿3月25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24日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长篇专文,断言“美中不会有新冷战”。他主要从美中没有卷入全球意识形态霸权之争,全球化时代不会形成截然分明的经济集团;美中不会形成可能带来代理人战争的对立同盟体系等三方面,阐述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不会变成类似美苏之间的那种冷战。

  随着华盛顿政治圈对华更加强硬,许多评论人士一直预测美中之间将爆发“新冷战”。他们不仅引用了印太地区日益加剧的军事竞争,还引用了更新奇的现象:中美贸易战和鼓吹大规模的经济脱钩。美国对华为和其它中国科技公司施加限制;美国国安战略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主要对手;双方在新冠疫情中没能合作,而是互相责难,所有这些加剧了人们对“新冷战”发生的关切。

         美中竞争三方面不同于美苏冷战

  在这篇题为“不会有新冷战--美中竞争的有限性”的长篇文章中,柯庆生首先承认,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及其亚太盟友和伙伴确实一直在与中国进行军事领域的战略竞争。迄今为止,美国已成功阻止中国大陆通过武力解决主权争端。美国及其最亲密的盟友禁止对华出售武器,限制对华转让军事技术。然而,他强调,上世纪的美苏冷战是全方位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帮助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大;美国也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曾经在小布什时期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的柯庆生也承认,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上述状况确实有所变化。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在各种演讲、政府文件、文章和推文中,特朗普政府基本上宣布了对中国的冷战。他们认为,就像当年对待苏联一样,对付中国的唯一可信的长期解决方案是由美国领导一个由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的全球联盟,在国外削弱中国,在中国国内促进根本的政治变化。

  柯庆生写道:批评这一政策的人可能会说,美国正在制造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过宣布冷战,华盛顿不必要地在制造一场冷战。但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战略,都不会出现类似于上世纪美苏冷战的局面。冷战是涉及许多国家的一组复杂关系。任何单一的大国,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制造冷战。

  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柯庆生指出,美中战略竞争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带有危险,但缺乏美苏冷战的三个基本且相互关联的要素:美国和中国没有卷入争夺第三方心灵和思想的全球意识形态斗争;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没有也不可能被轻易划分为截然分开的经济集团;美中也不像发起20世纪中叶的代理人战争那样,领导相互对立的同盟体系。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不应被误解,制定冷战式的对华遏制措施只会削弱美国。

        冷战姿态只会削弱美国同盟关系

  柯庆生指出,如果华盛顿单方面对中国采取过时的冷战立场,美国将疏远那些在经济上过于依赖中国而不采取完全敌对政策的盟友。如果拜登保持类似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冷战姿态,美国只会削弱美国对中国拥有的最大竞争优势--联盟和安全伙伴关系。

  他表示,中国大陆与日本、台湾和几个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是导致美中直接冲突的最大风险,但这些争端应当比当年美苏在中欧土地的传统冲突更可管控。

  除了权力差异和地理位置,中美没有展开意识形态霸权之争,也使当代美中战略竞争的危险性低于美苏冷战时期。

  柯庆生写道,如果美国和中国都领导着基于根本对立意识形态的经济独立联盟集团,那么美中战略竞争将迅速转移到陆地上,并很容易地从东亚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幸运的是,这一切还停留在政治科幻小说的范畴内。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正试图向全世界传播其意识形态,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是基于意识形态的试金石。北京方面只是致力于改变其它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态度和政策,并防止外国政府支持许多主权争端的其它争端方,并不针对外国的民主政体。

  “美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比中国更受意识形态推动”,柯庆生承认,这种在特朗普时期有所弱化的趋势很可能会在拜登时期卷土重来。美国支持民主化,支持“颜色革命”。不过他指出,美国正在推进的“四方”安全合作虽有所改善,但仍远未形成冷战式的多边联盟。

  柯庆生指出,拜登政府把重点放在建立联盟上是明智的,但如果试图仅仅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来建立联盟和伙伴关系,或者迫使盟友和伙伴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那将是一个错误。把美国的联盟政策或多边外交中心放在与北京的意识形态斗争上是错误的。

        不要假设盟友会帮助美国遏制中国

  兼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的柯庆生指出,美国的主要的安全盟友和伙伴最大的经济伙伴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国家也大多以中国为最大经贸伙伴。拜登团队认识到联盟和伙伴关系是美国对华竞争的最大优势,避免特朗普政府自己削弱这些关系的做法是明智的。然而如果华盛顿假设盟友和伙伴会选边美国,帮助华盛顿放缓中国经济增长,限制中国国际影响力,那将是错误的。

  从中方来看,柯庆生认为,建立冷战联盟的前景更加渺茫。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多盟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拉近与沿线国家的关系,阻止这些国家采取对抗中国利益的政策,而不是鼓励这些国家加入损害美国利益的联盟。中俄合作关系也没达到真正的同盟水平。俄罗斯和中国走得更近的最强大力量是,两国对前美国政府追求“政权更迭”和“颜色革命”的共同厌恶。

  柯庆生表示,全球化、相互依赖和跨国生产当然是双向的,许多具有自由意识形态的发达经济体都依赖中国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福祉。中国是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盟友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它们不像华盛顿越来越频繁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主要的安全或意识形态威胁。寻求冷战式的与中国经济脱钩不仅不现实,而且不明智。

  柯庆生相信,如果没有中国出人意料地转向侵略性的军事冒险,没有哪个美国盟友会同意美国领导的对华冷战遏制政策。如果美国的关税和其他限制只是为了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这更像是一种冷战战略,那么美国将很快失去盟友的支持。就连美中在5G问题上的双边斗争也表明,世界被划为完全分裂的经济集团的可能性很低。

  柯庆生也批评了美国政府对待几乎所有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态度,包括将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都说成是“掠夺性的”。他写道,如果把美国的钱描绘成好东西,而把所有中国的钱描绘成掠夺性的东西,美国就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与中国展开糟糕的竞争。大多数国家仍然欢迎中国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广泛技术,不喜欢被美国贴上被愚弄的标签。同样,美国把中国对外投资说成是“债务陷阱”也可能被亚洲国家置之不理。

  最后柯庆生指出,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两种制度之间缺乏意识形态霸权的争夺,意味着新冷战的兴起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国在与全球经济融合以及外交政策发展方面,与其过去的做法突然背离,否则美中冷战不会发生。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