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赖清德执政或让两岸关系进入高危阶段及化解之策

2024-05-05 00:09:29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安林(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题:赖清德执政或让两岸关系进入高危阶段及化解之策 作者:严安林(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摘要】赖清德上台后,一时或以“维持现状”为幌子,但绝不会因支持度低而“弃独”。从其“当选感言”的“民主抗中”基调,可见其内外政策将坚定追随美日,强调与理念相近国家发展关系;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延续“四个坚持”与实践“四根支柱”;通过“认知战”强化两岸对抗;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国家化”与“台独国际化”的政策路线,两岸关系或进入“高风险期”。稳定台海局势需坚持“和平统一”大政方针不动摇,不因赖当选而改变既定政策;坚持“反独”原则立场不放松,不对赖抱任何幻想;坚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政策不中断,不因“台独”当政而不做台湾民众工作;稳定中美关系,加强对“台独”的战略管控,强化国际场域“反独”行动;发挥港澳独特作用;坚定不移开展军事“反独”斗争,确保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对于赖清德上台给两岸关系可能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多数研究学者与政治评论者的预测大同小异,普遍认为会是“麻烦”,但前后有别。自赖清德获得民进党提名开始,多数评论者就认为假如赖胜选,基于其“台独”政治立场,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极大的危机甚至战争。随着赖宣称将“继承蔡英文路线”、幷提出“和平保台”口号,特别是赖以四成的“少数”选票当选、且民进党在立法机构内席次没有单独过半,基于“双少数执政”的政治现实,又有部分评论者得出赖“挑战两岸关系能力下降”、未来四年或“无法开展‘台独’工作”的判断。对此,笔者极不以为然,不认为赖会因为民意支持度偏低而放弃“台独”工作,甚至不无可能正是因为赖当局在台湾岛内支持度偏低、施政面临困难而推行“激进台独”路线以求自保,抱团取暖,两岸关系可能进入“高风险期”。因此,对赖清德上台及民进党继续执政,要做最坏打算,往最好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一、赖清德“当选感言”的基调是“民主抗中”

  2024年1月13日晚,赖清德在记者会上发表的“当选感言”,强化了“台湾主权”论述。声称“感谢台湾人民共同写下了民主的新页,幷向世界展现了,对民主体制的珍惜,这是我们永不放弃的坚持”。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内容:①

  其一是吹嘘其胜选的“意义”。称:“作为2024世界大选年,最瞩目的第一场大选,台湾缔造了民主阵营的第一场胜利”,有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台湾告诉全世界,在民主和威权之间,我们选择站在民主这一边”,“会继续和国际民主盟友幷肩同行”。赖把自身的渔翁得利、侥幸当选自我吹嘘为“全球民主阵营的第一场胜利”。即假如不是他当选、而是侯友宜或柯文哲,就不是“全球民主阵营的胜利”,真的是狂妄至极。第二重“意义”,是“台湾人民用行动,成功抵御外部势力的介入。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总统’自己选”。既然强调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那赖清德自己为何要千方百计、千里迢迢地去美国“拜码头”、求支持呢?“自己的‘总统’自己选”就行了,这是为何?!第三重“意义”,是所谓在三组候选人中,“赖萧配”得到最多支持,“代表国家会继续走在正确的路上,不会转向,更不会走回头路”。这既是对其它两组候选人的“抹红”与污蔑,更是赖公开昭示其新当局与内外政策,将继续推行“亲美抗中”路线。

  其二是自我肯定与感谢民进党八年的执政。称民进党“八年来尽心尽力,为台湾的改革与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赖萧配”将在这个基础上加倍努力,“让国家稳健前行,让人民过好日子”。这是赖自我的肯定与表扬。其实作为蔡英文的副手,赖本身就是蔡英文执政当局一员,本来就是过去八年民进党当局贪腐、无能集团的共犯。

  其三是不得不承认民进党“立委”选举失利。因为民进党不仅丧失以往在立法机构席次“单独过半”的优势,而且丢失10个以上席次,总席次落居第二,从而被迫承认民进党“努力不够,的确有要虚心检讨的地方”,也承认民众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但对于台湾社会与舆论评论极差的民进党“不分区立委”的“分赃组合”,身为党主席的赖却完全忽略,轻轻带过,只说是面对“新的民意”,“充分理解,完全尊重”。

  其四是提出了未来施政方向。称面对新的立法机构结构,必须走向“沟通、协商、参与、合作”,包括:承诺将竞选对手“福国利民”、符合台湾发展需要的政见和主张纳入施政方针;未来人事布局,秉持“民主大联盟”精神,不分党派、用人唯才;各党派有共识议题,未来施政优先处理,没有共识也没有急迫性的,搁置争议、持续沟通;亟待解决重大议题,例如劳保、健保的财务永续,建立政策沟通平台,扩大讨论基础,广纳民意参与,跨越政党鸿沟,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声称2300万人民“都是一家人”。这样的说法,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与八年前蔡英文当选时声言“谦卑、谦卑、再谦卑”,是何其相似!但说的与做的真的会一致?没有人会天真地相信这样的承诺。

  其五是声称“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是其“重要使命”,但言不由衷。“维持两岸现状”是美国台海政策的重要目标,所以,赖的这个说法,应只是虚应之词,因为赖的“当选感言”依然是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来定位两岸关系。尽管他提及“依照‘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维持现状,推动两岸交流对话,但他幷没有回答是否认同“九二共识”这个台海和平稳定的基础。“感言”依然凸显“中华民国台湾”,两度称“中国”,如“自信地和中国展开交流合作”,特别强调“面对中国的文攻武吓”,“也有守护台湾的决心”。可见,赖的两岸政策立场就是“台独”,“感言”重点依然是在强调“台湾主权”及其推进“台独国际化”的企图。

  二、赖清德当局不会改变其“台独”立场与“台独”政策

  完全有理由、也完全可以大胆地预测赖清德上台后其两岸关系政策原则立场,将难以脱离以下基本要点:

  其一是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定位两岸政治关系。作为公开自称是“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不会放弃或改变其既有的“台湾主权独立”立场。葛来仪等美方学者在台湾两项选举投票前所公开呼吁、假如赖当选应该考虑“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赖与民进党根本没有任何回应,置若罔闻。2024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赖还会说出2016年蔡英文“就职演说”中所提及的按照“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等表述吗?对于两岸关系的基本定位,赖当局主张就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甚至就是“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其二是延续“四个坚持”与实践“四根支柱”。即延续蔡英文2021年“双十讲话”中所提出的“四个坚持”:“坚持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幷吞”、“坚持‘中华民国’的前途必须遵循全体台湾人民的意志”。这“四个坚持”的实质是“新版两国论”。2023年7月5日,赖清德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抛出台海永续和平“四大支柱”,即“全面强化吓阻”、“提升经济安全”、“展开民主伙伴合作”、“维护两岸现状”。这“四根支柱”将是赖当局未来四年对外政策与两岸政策的原则立场。为此,2024年1月28日赖在台中市谢票会上再次强调:“上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确保台湾的主权,民主自由人权的生活方式要继续,民主是台湾和国际社会连结最重要的价值,也才能让经济走入国际社会,让‘国安、国防’能国际化,两岸才能维持平和。”②其实质,依然是“倚美”、“抗中”,希冀以和平的方式达成“脱钩两岸”、谋求“台独国际化”的目标。

  其三是通过“认知战”等,强化两岸对立对抗,反对“和平统一”。赖当局将强调:“中华民国台湾主权独立”、“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台湾前途”;或以“两岸对等对话”、“两岸和平相处”等欺骗性用词,实质推进两岸经贸的“脱钩断链”,避免台湾经济过度依赖中国大陆。持续排斥与反对“一国两制”,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拒不认同“九二共识”。选举中,赖不仅高喊这是一场“民主与专制的选择”,而且强调这是“信赖台湾与依赖中国的选择”。赖“台独”立场的顽固本性与对抗中国大陆的基本政策,由最近台湾“法务部”调查局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也可见一斑。据台湾媒体报道,鉴于“认知战”已成为影响各国国家安全最重要课题,台湾成为所谓“遭受敌对境外势力实施认知战最频繁与严重地区”,2024年1月17日,“法务部”调查局正式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由原来的“资安工作站”提级升格,由调查局副局长负责领导。统合“调查局”下属“两岸情势研析处”、“安全调查处”与“资通安全处”的人力与资讯。功能不仅在于“认知战”理论研究与情报搜集和分析,而且着力于“认知战”的“应急处理与反制”。即不仅有情报功能,且有侦查与调查、执行功能。作为台湾第一家反“认知作战专责机构”,显然是要培养社会民众与媒体对于认知战的“识读能力”,教育台湾民众关注与警惕“境外势力”认知作战对台湾社会的“危害性”,以“反渗透”为名,在台湾社会树立两岸对抗态势、开展“绿色恐怖”活动。

  其四是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与条件下,赖当局采取冒进的“极端台独”政策路线,挑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赖不仅自身的“台独”理念坚定,且常年背负“独派”推进“台独建国”的期许。上台初期,赖当局或暂不敢公开推动“公投”、“修法”或其他方式宣布“法理台独”、让“中华民国”变成“台湾国”,但他肯定会在“去中国化”道路上走得比蔡英文更坚定、手腕更强硬,或继续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快推进“台湾民族主义”的建构。而当在一定的条件与某种形势下,不排除赖当局宣示、甚至推进“极端台独”政策与行为的可能。如果说,陈水扁是“工具台独”,即把“台独”当作工具来谋求自身的政治利益;蔡英文是“理念台独”,或是“只做不说”的“台独”,即名为“维持现状”、实质在不断地推进“渐进式台独”的话,那么,赖清德则不仅是“理念台独”,且很可能是“行动台独”,即把“台独”理念不断地付诸于行动,持续推进“台独”实践。

  三、未来两岸关系可能进入“高风险期”

  赖清德的上台与选举所昭示台湾民意的新变化,以及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等三大因素,可能催生未来两岸关系进入“高风险期”。

  其一是赖清德的上台及其“极端台独”理念的影响因素。赖个人的“台独”理念,再加上赖个人刚愎自用性格,可能催生其“台独”冒险政策与行为。这是两岸关系的危机,也是台湾政治的宿命与悲歌,正如台湾《联合报》社评所言:“这场选举,四成挺绿的民众决定了台湾未来四年走向,六成支持政党轮替和两岸和平的民众被迫共同承担后果。”③

  其二因素是台湾多数民意对“主权”与“安全”议题的关注和重视,可能让赖当局误以为“抗中”政策有社会支持基础。台湾社会一向存在国民党所主张的“亲美和陆”与民进党所主张的“亲美抗中”两条路线的分野与争议。选举中统与“独”对立议题下降,“主权”与“安全”议题成分的上升,昭示着台湾多数民意在意“台湾安全”与“主权”问题,至少是“主权”与“安全”议题重要于“发展”与“繁荣”议题。这也是民进党“抗中牌”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幷赢得选举的凭藉。因为民进党总是“藉台湾波澜变化的历史,每逢选举必提悲情往事,区分敌我”,“操作反中仇中等仇恨情绪,让选民因气愤而遵从,藉政治意识与身份认同,形成稳定支持的板块”。④对此,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长蔡东杰就指出,影响台湾选举的一个关键变数是涉及“中国问题”的选举操作手段,他认为台湾有超过80%以上民众支持几乎等同“台湾独立”的“维持现状”选项,这让民进党有机会利用国民党对大陆较友善的立场,将“反对中国”操作成为“反国民党”,即便国民党企图凸显“维持现状”的“和平面向”,将支持民进党等同于诱发战争危机,事实上还是后一种选举操作方式长期以来都不太有效。⑤在这样的情景下,赖当局的“抗中”政策不仅可以在多次选举中屡试不爽,而且可能让其以有民意支持为由,持续推进“抗中”政策。


  其三是美国总统大选及国会诸多涉台法案外溢的冲击。或许美国总统拜登有稳定台海局势的现实政治需要,但由于提出或推动更强硬的对华主张与政策在美国国内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基础,共和党包括其很可能的候选人特朗普基于自身选举政治的需要,一定“拿台海说事”,或批评拜登政府台海政策对中共“示弱”;“亲台”的美国国会议员通过一系列涉台法案干涉台湾问题与中国内政、冲击台海和平稳定也应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不仅是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质的特朗普的可能当选及其台海政策的调整,将给台海局势带来冲击,而且是前后将有十个月之久的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在在都将让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充满变数。日前美国知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任雪丽(Shelley Rigger)提出“她更担心的是,美国某些人鼓动甚至逼迫赖清德,做某些不符合台湾利益、但他又无法反对的危险事情”。⑥特别是美国反华势力与赖清德当局的勾连,将严重冲击台海和平稳定。因此,董云裳在台湾“二合一”选举投票前就认为:如果赖清德获胜,肯定又会进入新一轮需要各方努力管控台海紧张度的时期。盛气凌人的特朗普与“全力反中”的民进党,“很难不让人对两岸关系产生极度不安的预感,一旦美台最激进的抗中右翼民粹力量、政治力量再次汇流,后果不堪设想”。⑦

  研判未来两岸关系可能进入“高风险期”,需要未雨绸缪。同时,也应看到,台海两岸可能出现的危机应也不至于发展到军事冲突甚至爆发战争的程度。一方面,由于赖清德个人的“台独”理念与背景及其坚定的分裂主义立场,必将给台海带来兵凶战危、持续紧张的阴影甚至可能,但另一方面,除了俄乌、巴以两场战争之外,美国政府应不乐见赖与民进党当局制造两岸冲突的新危机,让东亚地区出现第三个令美方头疼的新战场,因此,美方必将加强对“台独”的战略管控。如在赖当选的次日,美国就派非官方团到台湾,“名为沟通美方立场,实为‘管控’两岸风险”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的“反独”立场与解放军强大的“反独”能力,一定不会让“台独”成真,也可以让两岸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凡事,预则立!

  四、两岸关系面临的可能挑战与风险

  赖清德的上台,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与法理地位,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也改变不了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大趋势。当然,如前所述,民进党开启第三个四年执政,无疑将使得两岸关系面临不小的风险与挑战,两岸在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上将面临激烈交锋。未来两岸关系或将面临以下三大方面挑战:

  其一是台湾岛内的“去中国化”。在韩国瑜当选“立法院长”与立法机构中民进党难以通过“法案”方式推进“去中国化”的情况下,赖当局很可能通过行政手段继续在文化、教育、社会意识及媒体宣传等方面,在台湾社会持续、深入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包括出台“去中华民国化”的政策,特别是在台湾民众中形塑“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社会意识。

  其二是“台湾国家化”。赖当局将更少提及“中华民国”或与“中国”有关联者的任何概念、文字与印象,进而不仅在内外政策层面形成“台湾是一个国家”,或“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与政策符号,而且在国际社会形塑“台湾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国际假象,特别是在台湾民众的集体意识里着力打造“台湾是民主国家同盟成员”的“身份认同”,为“台独建国”做好社会意识的铺垫工作。在对外关系中,或推动设立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或以“台湾总统”名义参加相关视频会,或发表外宣文章,或接见访客。

  其三是“‘台独’国际化”。包括:一是大力发展与美、日及欧洲国家的实质关系。提升双方政经官员互动的层次与频率,赖与美方重要机构包括国会进行视频连线,美国重要官员窜访台湾;台湾当局深度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成为“重要伙伴”;美台协商与签署经贸协议;军事上,双方军事合作持续向深度发展,如进行联合军演、美方大规模培训台湾军队。二是派员参加第三届“全球民主峰会”,或其它类似国际会议,谋求参加CPTPP。三是继续谋求“参与联合国”与世界卫生大会等多边国际组织等。四是在美国支持下,推动形成“台湾有事就是国际有事,台湾问题就是国际问题”的话语,构建“‘台独’国际化”的法理基础。蔡英文第二任开始强化推进“台独”的国际法论述,歪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是重点之一。瑙鲁于2024年1月首次引用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一个中国原则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后,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就呼应声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文幷没有决定台湾的地位,没有排除任何国家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有排除台湾有意义的参与联合国体系。美方非常失望看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文的内容被曲解,幷被用来作为对台施压工具,不但限制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同时也冲击台湾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⑨赖清德上台后可能会极力游说美国及其盟友,在第2758号决议的国际法战场上支持台湾当局。罗森伯格采用的论述,即“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幷没有决定台湾的地位”的言论,未来可能会被频繁引用于各国和议员“挺台”的一系列声明、联署和法案中。

  五、如何应对赖清德上台幷稳定台海局势?

  面对两岸关系中可能的风险与挑战,既要有危机意识与风险思维,但也要树立机遇意识,善于抓住可能的机遇。要看到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还是存在不少的有利条件。“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需要战略上藐视挑战,战术上重视风险。

  其一是坚持“三要”、“三不要”。一是要坚持“和平统一”大政方针不动摇,不要因为赖清德当选而改变既定政策。“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有关国家统一的主张与政策,不因台湾一时政治局势变化而改变。我们可能悲观于赖上台对两岸关系的冲击,但应乐观于我们把握着两岸关系的战略主动,时间与发展趋势在有利于统一的一边。二是要坚持“反独”的原则立场不放松,不要对赖清德抱有任何幻想。坚持推进适时适当的军事“反独”行动;坚持国际社会的“反独”立场与行为不妥协。三是要坚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政策不中断,不要因为“台独”当政而不再做台湾民意的争取与转化工作。坚持推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坚持推进两岸社会与文化交流,特别是双向交流应持续推进。

  其二是坚持做好稳定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工作。美国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主要的外在影响因素,稳定中美关系是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处理好台湾问题国际环境与国际因素的“牛鼻子”。对美工作需要“管控危机”、但也要“不怕危机”。美国台海政策有其自身利益与考量,但总体上美方的“不支持台独”立场,是建立在中方坚定的“反独”政策立场下,即如果中方对于“台独”行为放任自流,美方一定乐见其成。为此,“反独”立场与行动必须坚决、坚定、坚强。既要与美方共同管控台海危机,但也要不怕出现危机,只有“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需要敦促美方坚守与兑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积极构建对美涉台工作窗口;中国政府涉台相关重要官员应该考虑在必要的适当时机访美,宣介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政策,促进美方准确理解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做好美国学者与智库工作;积极应对美国大选中可能的涉台问题;堵住可能的风险点,特别是坚决反对台湾重要官员到华府活动。

  其三是做好国际场域的“反独”工作。至少包括:一是五月世界卫生大会的斗争工作。坚决不给“台独”任何活动空间。二是打好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保卫战。对于瑙鲁与台湾当局“断交”,美国国务院发布了“瑙鲁切断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声明,称这是瑙鲁的主权决定,但这是令人失望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常许下最终没有兑现的承诺,“台湾是可信赖的民主伙伴,美国未来会持续扩大与台湾的往来”,这符合美国长期的“一个中国”政策。⑩显然,双方在这方面的斗争不会停止。三是九月联合国大会及围绕国际舆论场,应积极、主动设置议题,对“台独”坚壁清野。

  其四是强化两岸经贸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笔者决不同意“两岸经贸无用论”的主张,或许两岸经贸合作不能直接产生推进国家统一的有力作用和影响,但如果没有两岸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和平统一却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要按照经济规律,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推动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继续加大政策力度吸引台湾企业投资大陆,或考虑给予台商政治性待遇,如选择若干经营状况好、自身也有意愿的指标性台企负责人,作为中央主要领导人出访随团企业人员,或推荐参与类似G20工商峰会、金砖工商峰会与上合工商峰会等。

  其五是发挥好香港与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为民进党部分人士赴港松绑,开展与民进党人士接触与沟通工作;充分运用好澳门特殊地位与作用。

  其六是坚定不移地开展军事“反独”斗争。需要保持对“台独”分裂势力持续的军事高压态势,或形成某种军事行动的“常态化”,意在警告不得碰触大陆政策红线与底线。

  总之,应对赖清德上台将给两岸关系带来的可能风险与挑战,不仅需要未雨绸缪,而且需要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国际环境等问题相互关联思考,应对之道同样也不应割裂而论,需通盘考虑、系统应对,有的放矢、综合施策,立足于防患于未然,有效遏制或化解风险,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造福两岸民众。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外部环境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2JJD810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详见中评社台北1月13日电(记者 黄筱筠)“赖清德胜选感言全文”,http://www.crntt.com/doc/93_4030_106859290_1_0113212958.html,2024年1月13日。

  ②黄寅、林丽玉:“赖:绿执政,腰不够弯”,台湾《联合报》,2024年1月28日,A4版。

  ③⑧社论:“美国管控、瑙鲁突袭、赖清德路线灾难可期”,台湾《联合报》,2024年1月17日,A2版。

  ④林松青:“选举靠实力,当家要有真功夫”,台湾《观察》杂志,2023年12月1日出版,第124期,第14页。

  ⑤黄载皓:“黄载皓对话蔡东杰:台湾选举与战略安全”,中评社首尔2024年1月23日电。

  ⑥大陆新闻中心综合报道:“美国有人鼓动赖做危险的事”,台湾《联合报》,2024年1月24日,A2版。

  ⑦社论:“就职前,赖清德应做的两件事”,台湾《中国时报》,2024年1月26日,A2版。

  ⑨⑩华盛顿记者张文馨、记者陈熙文:“AIT:未决定台湾定位”,台湾《联合报》,2024年1月17日,A1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3月号,总第315期,P4-10)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