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中国国民党深层危机与未来发展

2024-05-04 00:11:59
张亚中(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题:中国国民党深层危机与未来发展 作者:张亚中(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

  【摘要】台湾2024年选举之后,在三党竞争格局下,国民党几乎很难只依靠蓝军的力量独自赢得大选,甚至只能沦为老二保卫战的惨况。国民党的未来发展,极有可能会往“去中”图腾或“去中”内涵方向接近。在台湾“本土化”变成了“去中国化”,“去中国化”又与接受美国的“再殖民化”划上了等号。一些人将“本土化”与“独立”界定为脱离原生母国的努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快地达成此一愿望,因而转而高度认同新的殖民国,转换成对美国更强烈的依附感,遂成为了目前台湾这种怪异的再殖民现象。再殖民化是形成国民党如今路线的深层原因。中国国民党如果不能彻底改造,不能找回自己的核心价值与理念,而只是跟着民进党所塑造的意识形态走,很可能永远失去夺回执政权的机会。这个结果不只对国民党构成重大冲击,也必然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构成结构性的影响。

  2024年选举,是决定台湾命运走向的重要一战。中国国民党再度以败战坐收,不只是国民党连续三次失去执政权,更重要的是,如果国民党不能彻底改造,不能找回自己的核心价值与理念,而只是跟着民进党所塑造的意识形态走,国民党很可能从此永远失去夺回执政权的机会。这个结果不只对国民党构成重大冲击,也必然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构成结构性的影响,这是不能不重视的一项课题。

  一、败局下的国民党还有未来吗?

  这次选举结果,如果从客观的结构面分析,它大致确立了在未来相当时间内的“总统”选局中,都会是三党竞争的格局。如果台湾整体选制没有修改为两轮选举的话,这次确立的三党格局,从其选票结构而言,国民党已经证实它的基本盘确定逊于民进党,又无法与民众党竞争中间与年轻选民的状况下,未来国民党的选票将有天花板,而且还有可能萎缩。这也就是说,这样的选票结构,将使国民党面临极大困境,在三党竞争的格局下,几乎很难依靠支持蓝军的力量独自赢得大选,甚至只能沦为老二保卫战的惨况。这一结论当然会对国民党的何去何从,构成巨大冲击。

  面对这一趋势,国民党的高层应该思考,如何运用目前“立法院”的脆弱优势,结合民众党,尽快修改“总统”选罢法,改为两轮选举制。可是,即使如此,两轮选举制就可以帮助国民党脱离困境吗?以一般的分析,由于民众党这次的选票,多数都是由年轻选票与倾绿选票转过来,这两种类型的选票即使进入两轮制选举的第二轮,由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决的状况,民众党的选票能否较多转向支持国民党,也不一定。换言之,即使进入第二轮选举之局,就目前台湾整体的选票结构来看,国民党依然占不到有利的位置。然则以目前的国民党权力当局的思维惯性,将会往何处去呢?国民党找得到活路吗?

  二、国民党是如何检讨败局的?

  这次选后,由于还要进行“立法院长”选举,迄今为止,国民党还无暇正式展开败选检讨。然而从选后朱立伦主席的简短讲话,所指出的三大败选主因,包括蓝白合未成功、两岸论述及下架贪腐诉求不敌国家机器,也许已经可以窥见国民党的基本检讨方向,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朱主席将“两岸论述”视为败选的主因。朱主席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国民党的败选检讨顺着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他们可能会做出什么结论呢?

  在这次选举中,国民党所呈现的两岸论述,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如果简单归纳一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思路:国民党认为自己可以带来和平,而民进党只会把台湾带向战争。国民党认为他的和平论述是由下列几个论述构成:首先是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宪法九二”)、“亲美”这两个命题构成的政治框架,然后是“备战”以求和平的主张,即主张“备战才能避战”。在这样的框架下,国民党认为就足以缓和两岸的紧张局势,让两岸回到马英九时期的两岸交流架构,恢复两岸交流与经济荣景。而担任“副总统”候选人的赵少康先生也曾对这样的框架提出过一些补充,比如说国民党不会在这一框架下与北京谈判统一问题等等,国民党高层也一再强调,国民党绝对不是一个“亲中、统一”的政党。选后,当《华尔街日报》提出类似“亲中”政党之质疑,并以此为国民党败选原因时,国民党高层也立刻提出国民党绝不“亲中”的反驳。因此,我们的确可以以“宪法九二、亲美、不亲中、不谈统一、备战、有和平意愿”几个关键词,勾勒出当前国民党此次选举的两岸与“和中”论述架构。

  然而这样的论述,与另外两党的两岸论述究竟有什么差别,以致国民党会认为这样的两岸论述会成为败选主因呢?从三党选举期间的两岸论述对照来看,三党都同样认为亲美备战才能获致两岸和平,这个论述三党高度一致,没有任何不同。三党也都同样一再表述绝对不与大陆谈判统一,这好像也没有任何歧见。特别是赵少康以所谓“深蓝”的形象,公开讲出不谈统一的话,这更是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如果要论“和中”的意愿表达,民众党好像也与国民党保持一致立场,即使是赖清德也一再强调,甚至认为他才是最能保障两岸和平的人,这点主张似乎也没有分歧。那么如果要说分歧,能具体说的,看来也只有国民党仍然主张九二共识,而赖与柯都不同程度地拒绝接受九二共识这一点而已,不是吗?如果国民党还要说他的两岸论述是败选原因,除了这一点,大概也只能说,它总是被贴上“亲中、统一”的标签吧!

  如此说来,如果说国民党要把自己的两岸论述当成是“战犯”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如此理解,国民党的检讨,绝对不会是我长期主张的应该要“深化九二共识”,反而是再进一步对九二共识开刀、再弱化九二共识?也想对自己给台湾社会的“亲中、统一”印象与标签开刀了呢?这似乎是合理的,也符合国民党高层思维惯性的处理方式。因为如果从“选举总路线”来说,进一步向所谓“主流民意”靠拢,进一步拥抱“本土”就一直是之前国民党每次败选检讨的一贯方向,不是吗?虽说如此,但每次败选检讨,总是在这样的方向中,卷在各种党内的拉锯里,不乾不脆地小小挪动一点,然则这次的开刀,会动多大的手术呢?

  如果回顾一下,国民党在前两次的“总统”败选检讨里,其实也都对上述两点做过处理,只是每次处理都总是不敢大开大阖,最后总是妥协了事。这次的检讨,以国民党一贯习性,当然大概率还是如此。然而如果国民党真的大开大阖了,则它将会怎么改变呢?又或者说,就算它还是在彼此妥协之下,只能小步慢走,它又还有多少小步挪移的空间呢?

  就九二共识而言,上次2020年败选后,江启臣当选补选主席后所作的败选检讨,已经将它修改为“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宪法九二”),这种实质上是抽乾了九二共识内涵的说法。我曾一再指出,当年的九二共识也许以“九二理解”表述,会更理想,因为它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共识,与一个彼此的谅解。其中有共识的部分,主要是两岸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也都共同追求国家统一;而没有共识,只有彼此谅解的部分是,大陆主张在处理事务性问题的前提下,不必讨论一中的内涵;台北的主张是彼此各自表述一中内涵。这样的九二共识,在三十年间,其实已经历过风风雨雨,而每次的风雨,就几乎都拿掉了一些实质的内涵。比如说在马政府时期,曾发挥大作用的九二共识,却实质上已经被马政府修改为只是“一中各表”而已。而同样的一中各表,事实上在国民党的每次解释中,也逐渐把事实上两岸有共识的部分,也就是“一中原则与共谋统一”这两点给抽离了,而仅保留彼此各说各话的部分。这样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当然已经魂神俱杳。相对于国民党这种“虚化”九二共识的做法,大陆也干脆就不再提九二共识中彼此谅解的部分,而只强调原本有共识的两点。大陆对九二共识定义的用法是一中原则与反对“台独”。

  国民党这种只谈“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的做法,大概一直维持到上次大选,然后就是上面提到的,江启臣将之修改为“中华民国宪法下的九二共识”。这种修改的最大用意,就是拿“中华民国宪法”作为护身符或挡箭牌,已不再思考两岸关系如何从经济往政治的进取,而是为避免两岸的政治对话,因而不只不再去提双方有共识的部分,还要进一步强调在双方各说各话的部分,也必须代入“中华民国宪法”,也等于变相形同要求大陆提及九二共识时,也同时必须以接受“中华民国宪法”为前提。这当然不只完全偏离了原本的九二共识,也不只是虚化了九二共识,其实根本就是本质上扭曲、异化了九二共识,拒绝与大陆进行政治对话的理由。试问,如果大陆也说九二共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的九二共识”时,台湾又将如何自处呢?

  我们瞭解了这个九二共识内涵的变迁过程后,那么如果国民党还想调整九二共识的内涵,在我看来,不管是要大开大阖也好,还是小步慢走也行,但是实在已经看不出还有什么空间,既可保留住这个已经彻底虚化的名词,又可以玩出新内涵来的做法了。到此地步,国民党似乎只剩两种选择;一种是硬着头皮,仍然抱着这个谁也不相信还有实质内涵的九二共识不放;另一种就是干脆向另两党看齐,一起放弃九二共识了。然则国民党敢这样做吗?会这样做吗?以现在国民党的党内氛围,我真的不确定,但我敢说,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想干脆抛弃九二共识的。


  关于九二共识的处理,大致如上所述。而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显然一定会在这次的败选检讨中或未来走向时,努力撕掉“亲中、统一”的标签,因为不管是选前还是选后,国民党高层已经多次对此直接表态了,而唯一的问题只是国民党到底会怎么处理这个标签?

  关于这个标签的处理,其实在国民党多次败选的检讨中.都已经有过相关提议,只是一直没有具体落实而已。以过往的纪录,国民党想撕掉这张“亲中、统一”的标签,大概有两种提议,一个就是将党名改为“台湾国民党”,另一个则是把党名中的“中国”两字拿掉。前者在2000年败选后,就曾经由洪玉钦等人提出来过,后者则在2016年败选后,党内目前的政治明星之一、当时仍担任“立委”的现任台中市长卢秀燕提出来过。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国民党当年曾多次因应“时代需要”而修改党名,因此今天因应国民党这个生死存亡的变局,再改一次党名,在一些人眼中,也是一种“识时务者为俊杰”、争取本土选票的表现。在我看来,国民党这次败选后的未来发展,极有可能会往“去中”图腾或“去中”内涵方向接近。中国国民党这个党名也有可能来到悬崖边缘。虽然我实在无法预言最后结果,但山雨欲来,风声已在耳畔响起,则是人所共见的事实了。此原因无他,乃是因为党内越来越多人认为不“大破大立”不足以因应“危局”了!如果党名中不去掉“中国”两字,如何在诠释国民党的理念路线上,尽量往“去中”方向徧离,并尽量不提“中国”两字,应该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了。但国民党的危局真在此吗?

  三、再殖民化——形成国民党如今路线的深层原因

  以上,我顺着国民党检讨败选的思路,大致指出了他们可能做出改变的方向。此处我并不想直接论断国民党这一败选检讨的思路对国民党未来的影响,而是想先分析讨论国民党是如何会走上此一思路的。难道国民党纯粹只是被选举大势逼入这一境地而已吗?它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我始终认为,台湾目前的政治格局会走到此一局面,最核心的因素其实必须从美国在台湾的角色索解。这意思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客观的地缘政治所造成的整体台湾的处境,其中包括了从冷战时期开始,台湾的安全被迫依附在美国身上,乃至延伸到目前台湾的处境。当然,这也包括美国霸权力量基于控制地缘优势的力量投射,从未给予台湾自主的空间。这个层面论者已经很多了,不需要再多所辞费。这里我想谈的其实是另一个层面,也就是台湾从二战结束后这几十年间,在文化、心理、社会层面上从未真正“去殖民”的问题,而且不只没有去殖民,更在台湾走上了“本土化”过程之后,因为特殊的政治处境,反而展开了另一场“再殖民”的过程,因而出现了如今的怪现状。

  二战之后,西方的殖民体系纷纷崩溃,许多殖民地独立,也在世界各地展开了去殖民的浪潮。而台湾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地,它的历史轨迹是比较特别的,它不像许多殖民地的获得独立,而是被交还给了原生母国,最特别的是这个原生母国还和殖民国打了一场生死之战,并在交还原生母国之后没多久,就又和原生母国的绝大部分土地隔绝了几十年,并且在这段隔绝期间,基于冷战对抗的安全理由,实际上成为了美国的附庸,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来自美国的软性殖民。台湾的这种历史处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就以历史处境比较类似的韩国来说,当它从脱离日本独立,到后来因为韩战而被动纳入美国保护,成为另一个被美国软性殖民的国家,无论如何,它毕竟曾因为去日本殖民的过程,而展开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去殖民运动。在韩国,反日是发自骨子里的,可是同样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却从未发生同样的去殖民运动,这当然是很特别的。

  台湾不只不曾发生针对日本殖民的去殖民化运动,相反的,却在某种程度上把原生母国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外来殖民者,在某些人眼中,光复台湾的国民政府却变成了“外来政权”,这恐怕是最诡异的地方。也因为这种诡异的转移,让台湾曾经接受日本殖民的人,居然产生了对日本的依恋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移情,使得台湾可以很平顺地接受了美国这个新殖民者,并在对比于原生母国时,产生了一种错觉,从而将所谓的独立的愿望与再殖民形成了诡异的连结,“本土化”变成了“去中国化”,“去中国化”又与接受美国的“再殖民化”划上了等号。一些人将“本土化”与“独立”界定为脱离原生母国的努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快地达成此一愿望,转而高度认同新的殖民国,遂成为了目前台湾这种怪异的再殖民现象。在我看来,我们似乎也只能从这样的脉络来观察,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在台湾的本土化浪潮中,产生的并不是去殖民运动,反而是“去中国化”运动,并自愿让台湾追求独立自主的想望,转换成对美国更强烈的依附感。

  近二十多年来,任何熟悉台湾政治变迁过程的人都会知道,台湾正在进行的乃是一场与中国相分离的运动。可以说,台湾所谓的主流民意,就是围绕着这个分离运动堆砌起来的。可是按照我的理解,由于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之后,事实上从未进入任何去殖民的过程,相反的,光复后来到台湾的国民政府与国民党,在某些人的认知里,最先的角色反而是变成了,或被塑造成了殖民者,这种由原生母国却突然反转成殖民者的扭曲,构成了台湾社会心理的第一次变形。随后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本土化这个概念与再殖民化的等同,遂使得去国民党这个“奇怪的殖民者”转型而为“去中国化”运动,而殖民者又变成了从未统治过台湾的中共,于是反国民党变成了“反中”,这也就是说“反中”变成了台湾去殖民的替代物,而分离运动却变成了实质上的再殖民运动。于是,存在于台湾独派中,始终若隐若现的想要把台湾变成美国的第五十一州,这种想法便可以理解了。不管想要变成美国人的独派有多少,但美国对台湾的宗主地位,恐怕是民进党乃至绿营群众很普遍的默会之知,大概是无可否认的事吧!

  由于国民党在史观与论述上没有能力主导台湾社会,又无法对于民进党的这种“本土化=反对中国殖民=去中国化=接受美日再殖民化”的史观论述进行拨乱反正,民进党所塑造的台湾主流民意,自然而然地让国民党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国民党承接着某种“殖民者”的标签,国民党之所以一直被贴上“亲中、统一”的标签,实质上就是殖民者标签的变形,这也让国民党某些人在台湾民主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始终带着强烈的原罪色彩。在台湾本土化的过程里面,这个被贴上殖民者/外来政权标签的国民党,不断想着要甩掉殖民者的标签,因而也接受了民进党的本土化论调,对“中国”与“中国人”的认同出现怀疑,甚而也想脱离。另一方面,国民党自迁台开始,基于安全的理由,在冷战架构中,不得不成为了美国的附庸。这也就是说,国民党自身本来就在这几十年中,也开启了被殖民化的过程。“本土化”所洐生出来的“去中国化”与接受美国“再殖民化”,也就合流酿就了现在国民党的面目。

  以上的讨论,乃是我对当前国民党内在心理的一种描述与诠释。这也就是说,国民党不只是基于选举总路线,为了争取选票,而被迫向所谓的主流民意靠拢而已,国民党的想要改名或要“去中”,背后反映的乃是被殖民者想要甩掉殖民者标签的心态,它正企图以此重塑自我,用一种与台湾“再殖民化”主流认同的方式来重塑自我,于是这就变成了国民党的一种心理伏流。目前的问题只在于,一群早就已经被美国殖民的国民党高层,什么时候会把这股伏流显化为国民党的主流而已。而我只是认为,这个被殖民显化的过程,已经逐渐来到了彻底质变的关口而已。

  四、结语——面对国民党困局的自我期许

  上面我做的这样一种描述与诠释,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也就是目前国民党的走向,其实并不只是一种政治算计而已。如果国民党真走上修改党名或继续“去中”“远中”的道路,它也不只是基于某种政治形势的变迁,而是国民党随着台湾走向本土化的过程,所展开的一种再殖民化的过程。这个再殖民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企图用“亲美”“去中”“远中”路线来进行的自我重塑。国民党由此所展现的一条政治路线,基于它背后的心理基础,已经是一条不归路,它最后终将与整个台湾的再殖民化合流,并构成台湾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当然,毫无疑问的,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放在今天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也势必将为台湾带来灾难。可是对国民党目前的走向,恐怕已经很难再力挽狂澜了,这大概是仍然坚持国民党创党精神的人最难接受,也最感悲哀的地方吧!

  从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的理想来说,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其主要精神其实就是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这样一种精神也构成了百年来中国人共同的努力目标。然而作为中山先生传人的国民党,随着岁月消逝,竟然走到了中山先生理想的对立面去了,真是让人情何以堪,不胜唏嘘!

  坦白说,台湾的这个再殖民化过程,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这次选举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结构,蔡英文路线则是这个结构的具体显现。而当台湾三个主要政党都已经向蔡英文路线靠拢,客观来说,这个结构性力量的形成,凭藉我个人的努力的确都很难再扭转这样的趋势。特别是目前国民党的权力高层,完全不给我任何机会从体制内去质疑与挑战这个结构与趋势。从去年开始就全力阻挡我参与“总统”候选人初选,为了排除我的参与机会,放弃党的初选民主机制改采征召。大选败选之后,又以各种藉口拒绝负责,以排除主席补选的可能,无非是要保住目前国民党采取的路线,不让这条为美国人认可的路线,在可能的党主席补选后出现任何变数而已。而当国民党持续朝这条路线前进,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已经是一种对创党精神的叛离,而这种叛离也将必然为党带来无可弥补的困境。

  然而客观的困境,并不能阻挡我们继续应做的努力。孙文学校的使命,就是在效法当年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当台湾越是被殖民帝国牢牢掌控着,台湾社会、当前的国民党越是在“再殖民化”的歧途之中,我们就越是要不计成败毁誉,积极唤醒民众。为台湾,也为民族复兴不要被霸权帝国所遏制,我们仍当勇往直前。我们相信,虽然台湾可能仍在一股再殖民的历史逆流之中,但环顾这几年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快速演变,我们仍然相信,真正的中国国民党、有理性的台湾人民、整个中国终将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推倒霸权的宰制,还我民族、同胞的平等自由。这是我个人的自我期许,也是我们应有的共同愿望!

  也因此,我们孙文学校之后的任务,就是为了台湾的未来,我们必须盯紧台湾现在的政客,提防与揭破国民党内高层与台湾政客们对美国卑躬屈膝、交出主权的事实。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弘扬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全力向“台独史观”、“去中国化”的逆流挑战,为捍卫中华史观、中华文化而努力,推动两岸的对话沟通,致力两岸和合的民族大业,并坚决反对台湾朝野政党的被殖民心态,不与美国同谋做阻挡中华民族复兴的绊脚石,把两岸和平的未来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任由美国决定台湾的命运,这也是我对我们未来工作的许诺与承担!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3月号,总第315期,P11-16)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