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中评专访:朱立威谈大湾区融合与香港发展

2024-05-05 00:30:47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中评社 段晓鲁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中评社 段晓鲁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中评社 段晓鲁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接受中评社采访(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5月5日电(记者 段晓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对于大湾区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大湾区旅游业合作、区内法律规则对接、两地资历架构互认等。朱立威表示,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5周年,回顾这5年的发展,成果丰硕,未来该区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基础建设的落成,相信未来大湾区区内交通会越来越便利,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以下是专访全文:

  大湾区发展成果丰硕 前景光明

  中评社记者: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5周年,您如何看待这5年大湾区取得的成果?

  朱立威:过去疫情对大湾区发展造成影响,但随着疫情的消失,这2年可以看见大湾区城市之间更多的往来及合作。现在香港一些专业人士可以考取大湾区执照,到大湾区去发展、就业,在大湾区框架中,促进了区内经济活动交流。香港比较大的优势是本身体制是面向国际的,而内地市场越来越大,香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衔接好国际及内地市场,发挥出色作用。这五年大湾区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未来该区的发展亦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基础建设的落成,相信未来大湾区区内交通会越来越便利,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中评社记者:香港旅游业发达,将来香港如何与大湾区旅游城市合作,共同发展区域旅游经济?香港该如何吸引更多国内及国外旅客来港旅游?

  朱立威:有一段时间内地很多旅游团来香港,这些旅游团价钱比较便宜,旅行团的质素也比较差,来到香港后没有预定吃饭的地点,便在街边用餐,这一方面造成了对内地旅游界的印象不好,另一方面是对香港市民构成影响。去年我有向两会提出“一程多站”的旅游建议,将文化旅游带入到整个大湾区,“一程多站”是指一条旅游路线去不同地方,如果游客想看文化建筑,那么澳门有,香港有,其他大湾区城市也有,可以把这些串连起来。

  香港旅游的特色就是山和水,这都是世界一流的。之前我在南区工作的时候跟外国游客有交流,在大多数人眼中香港是购物天堂、饮食天堂,而这些外国游客是为了行山来香港旅游的,他们说来香港行山体验非常好,看见了很多美丽景色。外国旅客也表示,香港的行山交通特别方便,如果从市区出发也就一个小时便可以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对他们很大的吸引力,相信下次还会再来。如果要吸引更多的国内及国外游客来港旅游,除了要做好本身的旅游资源配套之外,推广香港自然景观亦非常重要,这方面也可以联合大湾区其他城市一起来做,推出“一程多站“旅游,让旅客们可以多去几个地方,增加体验感。

  政府要开源节流 提升香港经济信心

  中评社记者:香港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政府赤字越来越严重,您认为如何降低香港政府赤字问题?

  朱立威:香港政府赤字问题这几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赤字问题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政府主要收入来自卖地,但卖地所得的收入这几年大幅下降,这个与香港楼市疲弱有关。如果要改善财政状况要做到开源节流,政府必须要想如何增加其他收入,来弥补卖地收入的空缺。有人建议扩大税基,但我并不同意,香港本身的优势就在于税务不复杂,且税率低。

  香港经济复苏需要经济转型,国家规划中提到香港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特区政府要重点放在这八个方面提升香港整体发展,同时也要扶持相关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的好自然就有盈利,盈利多自然就会交更多的税,这是一个增加政府收入的一方面。此外,在经济疲弱的情况下,特区政府要控制开支,把开支放在有回报的项目当中。最近特区政府推出各种活动促进本土消费,带旺经济,政府亦举办了很多庙会、市集等活动,活动场地多数在康文署的场地举行,但康文署的场地并不是设计来做这些大型活动的,一些配套措施还是比较少,例如,公众厕所、水电供应等,特区政府需检视康文署下的一些文化场地,提升场地的质量,这样一来会活动会吸引更多人参加,政府投入的资源也有回报。其实,建立一个好的场地,可以使用很久,性价比也高。

  公共服务的整合也非常重要,有帮助于特区政府减少开支。例如,香港换领车牌需要去排队,非常耗费时间,这些可以改为网上办理,节省开支。但最关键的是香港要经济复苏,只有经济发展的好,市民对香港经济有信心,政府才能有更多的财政收入。

  建立互认机制 实现湾区法律规则对接

  中评社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非常重要,请问该如何推进香港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法律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朱立威:去年我向两会提交的议案中,提到了发展大湾区知识产权互认,香港制度及专业标准与内地不同,要建立一个机制可以实现两地互认。例如在香港考取一个律师牌照,如果还要考大湾区的律师牌照,能否不用考完整个内地律师考试,而是考一个试就行了。两地要实现资历架构互认,内地学历与专业资格和香港进行互认,应该成立相关机构,帮助需要资历互认的市民,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相关服务。内地对于工科发展非常好,香港这方面发展比较缓慢,而香港十分需要工科人才,如果能建立一个资历架构的话,对提升香港发展亦有帮助。

  香港部分行业缺人,需要输入外劳,例如小巴司机,如果要聘请内地司机来港,因为驾驶执照等问题,需要到香港培训一到两个月,重新考牌。如果能在内地考牌,取得牌照后来港直接工作,这样的话就方便许多。其实特区政府有在跟内地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相信在大湾区的框架内,内地与香港在法律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上问题不大,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中评社记者:在去年民建联成立了人大政协办事处,可否介绍下您在其中的工作?

  朱立威:民建联现在有7个港区人大代表,亦有数个全国政协委员,去年成立人大政协办事处,有几个工作去做,民建联一向从事地区服务工作,人大政协委员每年都会收到不少求助,有些求助涉及到内地个案,那么成立办事处可以把有关求助个案集中起来,统一起来研究如何帮助这些诉求。此外,人大政协办办事处不定时的会跟香港社会各界交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需要什么意见建议向中央提出。同时,人大政协办事处亦会跟香港同乡社团讨论,关于投资、做生意,两地之间有什么可以进行合作。

  今年自己所提出的议案,很多都是根据平时交流所听到的一些意见建议,然后进行调研,认为合适的就会向中央提出。自己也是从事地区服务多年,关于一些信访个案以及内地港人在法律上的个案,自己都会去跟进。

  大湾区养老水平提升 为香港长者提供选择
  
  中评社记者:能否谈一下您不久前向全国两会提交的议案有哪些重点内容?

  朱立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香港、澳门与广东省之间的融合程度持续加深,尤其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少突破。伴随着交通、信息、文化等多方面的互联互通,大湾区内的“一小时生活圈”渐渐成型,这为香港市民开启了更为多元化的生活可能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的持续向好发展,以及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将养老服务视作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的养老服务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大湾区城市也为香港长者提供了更多的退休养老选择。因此,我在两会上提出建议,期望优化多项与养老生活相关措施。

  一、积极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劵”在内地的适用范围,即是除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属下指定的健康服务中心,以及华为荔枝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外,应积极扩展至大湾区认可医院及诊所/健康服务中心;适用范围也应扩大至住院服务及日间手术程序等,使居于内地的港人长者毋须返港,也可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二、扩大“港澳药械通”适用的药物和医疗器械目录,并逐步将有关安排扩展至其他大湾区城市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

  三、进一步完善个人的医疗病历涵盖的“双向互通”范围,包括研究互通放射影像,化验结果资料等,以方便大湾区安老“就地在医”。

  四、将“允许香港居民在内地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继续扩大。同时,两地可以探讨建立实报实销机制,以减轻长者的医疗负担。近年来,随着两地政府的不断努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大多数城市已经允许香港居民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受到了许多香港长者的欢迎,我们希望能将此项政策推广到更多的城市,减轻长者的医疗负担。除此之外,现时香港居民在香港公立医院就医时,可以享受较为便宜的医疗价格,但是等候时间往往较长,随着内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价格较为便宜,部分香港市民选择了到内地医院进行就医。因此,我们建议可以研究建立实报实销机制,其标准可以参考公立医院的政府补贴标准,以及指定必须是三甲医院。

  五、推动及加强两地政府共同合作向市民解说跨境安老政策。首先,参考香港营办安老院及残疾院舍的发牌制度及实务守则的规定,并融合内地城市的养老院舍的规格,以制定一套符合大湾区长者需要的服务质素认证制度。其次,特区政府应与内地各市政府加强合作,向香港长者解说跨境安老政策,可邀请内地养老院相关负责人士来香港介绍养老院服务,让香港长者更加瞭解内地养老院的运作,以放心选择心仪的养老院。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