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观察

社评:中国汽车业进入“利益共同体”新时代

2024-05-08 00:06:06
  中评社北京5月8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异军突起,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新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贸易壁垒,恰恰说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资本大量涌入,电动汽车多元化发展态势非常明显。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转型制造电动汽车。电子商务企业,涉足电动汽车产业。科技公司纷纷加盟,电动汽车产业如虎添翼。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形成紧密供应链体系。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第二,电动汽车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电动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电动汽车,只是改变了动力装置。如今,电动汽车在动力装置不断更新改造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元器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部分城市投入运营。更重要的是,由于引入了互联网络思维,电动汽车操作系统电子化,自动生成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使得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同时也是娱乐工具和工作助手。人们可以在电动汽车上召开会议,可以在电动汽车电子屏幕上开展社交活动,总而言之,电动汽车已经变成了多功能的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生活娱乐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部分工作需要。
  第三,电动汽车作为生产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动汽车同时也是电力储备系统。必要的时候,可以把电动汽车作为发电设备,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总而言之,电动汽车功能越来越多,电动汽车产业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知识产权,拥有相对较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决定采取措施,阻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前途光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引入大量外国汽车品牌,组建合资企业,生产传统汽车。随着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这些合资企业步履维艰,一些企业出现“卖车难”的现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必须瞻前顾后,既要不断完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又要解决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汽车制造企业降价促销,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所面临现实困境。不少城市把汽车产业与房地产作为城市发展支柱性产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是如今,由于传统汽车销量减少,地方政府面临困难。为瞭解决汽车制造企业的困难,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促销措施,试图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试图确保地方汽车制造行业亏损不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在看来,这种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解决汽车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方法,短期有效,但是,不具有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应当大胆创新,鼓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安徽合肥等一些城市,大量引入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积极改造当地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在相互尊重、互相配合原则基础上,通过协议或者资本重组等方式解决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

  只要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放下包袱,大胆革新,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实现快速发展。

  第二,中国电动汽车群雄并起,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居安思危,兴盛中看到危机。

  从生产规模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的出货量世界第一。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韩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正加速追赶,美国等地一些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汽车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时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加快步伐。一方面,革新挖潜,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科技附加值。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资本合作,争取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

  竞争合作应当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电动汽车产业上下游之间必须尽快形成坚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不能“打内战”。曾经一度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价格上涨,导致电动汽车电池制造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之间关系紧张。电池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生产汽车电池锂材料价格上涨。虽然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它发出了非常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各自为政,而应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如果电动汽车主要零部件制造企业与电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那么,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就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我国电池制造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展深度合作,不少汽车电池制造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的步伐,在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家设立工厂,生产电动汽车主要零配件。这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提前布局,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我国通信企业负责人曾经明确表示,不会进入汽车行业。但是,随着电动汽车蓬勃兴起,通信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软件方面的技术优势,为电动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事实证明,这种跨行业的合作,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正因为引入了通信企业的技术,中国电动汽车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不论是在雷达探测还是在自动感知方面,我国电动汽车普遍优于其它国家生产的电动汽车。

  虽然在自动生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中国通信企业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化汽车,那么,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更新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最后,任何产业发展都有自己的周期。电动汽车发展到一定程度,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小,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一些电动汽车产业会被淘汰。电动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电动汽车电池回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对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由于采取委托加工生产方式,根本没有考虑汽车电池回收的问题。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台电池回收相关法律规则,那么,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成本将会大幅度提高。

  国家出台一系列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强制标准,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行为指南。不仅如此,主管部门制定电动汽车追踪技术,对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和回收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不会“顾头不顾尾”。

  随着规则不断完善,电动汽车行业整体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那些资本相对弱小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可能会被迫逐渐退出电动汽车市场。对那些资本相对雄厚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可能会借此机会兼并重组,扩大市场规模。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一方面要求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严格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必须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实现资本集中,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们的建议是,应当认真研究美国和欧洲联盟有关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法律规则,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鼓励有序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防止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出现恶性竞争。第二,鼓励做大做强,反对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第三,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反对相互拆台,严格禁止违反法律规定将电动汽车技术转移到国外。第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将中国电动汽车消费数据和工业数据转移到国外,以技术合作的名义,损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五,统筹兼顾,未雨绸缪,鼓励电动汽车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巩固供应链系统,制定电动汽车资源回收规则,确保我国电动汽车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