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情聚焦

德国护卫舰误射导弹报告出炉

2024-05-17 10:06:08
德国海军“黑森”号护卫舰。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外媒5月7日报导,一名德国陆军上校和一名美国海军中校日前联合撰写报告,详细分析了今年2月德国海军护卫舰误射防空导弹,险些击落美国无人机的事件,再度引发外界对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

  2月26日,德国海军“黑森”号护卫舰在红海执行护航任务期间,向一架无人机发射了两枚“标准”-2型防空导弹,均未击中目标。该无人机随后确认为美军执行侦察任务的MQ-9“捕食者”大型无人机。这一事件在德国国内引起热议,德国媒体对海军当前主力防空护卫舰的作战能力提出质疑。最新出炉的报告认为,德国海军此次误射由多方面原因导致。

  首先,涉事美军无人机未开启敌我识别系统。据瞭解,在“黑森”号的舰载雷达捕捉到一架无人机接近其防空责任区后,曾尝试通过敌我识别系统确认其身份,但未获回应。美军事后承认,该无人机在此次飞行中并未开启敌我识别系统的应答器。分析认为,继2023年11月和2024年2月两架MQ-9无人机被也门胡塞武装击落后,美军可能试图使其行动更加低调和隐秘。

  其次,美军在红海地区的联合指挥部提供了错误信息。在无人机应答器未回应的情况下,“黑森”号进一步向区域内美军主导的联合海上部队第153联合特遣队总部核实情况,而位于巴林的特遣队总部错误地将该无人机标识为敌方装备。报告指出,由于此次无人机行动并非由该特遣队派出,且未及时向特遣队通报相关情况,因此导致了情报错漏。

  再次,欧盟部队未及时更新空域信息。此次“黑森”号执行的护航任务,是欧盟牵头的“阿斯皮德斯”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由意大利海军地平线级“卡约·杜伊利奥”号护卫舰负责提供空域态势,该舰刚完成交接任务,仅比“黑森”号早几天抵达红海,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因此未能识别美军无人机。

  此外,报告还指出,德国海军联合训练经验不足、雷达技术专家短缺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误射事件的发生。

  德国海军司令曾为“黑森”号的行动进行辩护,称该误射事件是“基于作战规则的教科书式应对”。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是德国、美国及其他盟国共同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德国海军已着手升级其雷达系统和数据库。目前,“黑森”号及其同级护卫舰所使用的雷达系统,仍基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技术标准。这些系统能够准确发现目标,但在跟踪、识别及导引方面的性能落后,且使用的X波段雷达与美国海军现有的宙斯盾系统所用的S波段雷达体系融合不佳。为此,德国海军将从今年起为包括“黑森”号在内的3艘萨克森级护卫舰逐步更新雷达系统。此外,德国海军还计划为雷达系统加载数据库,以实现在目标未发出应答信号的情况下,系统也能通过比对目标的电磁特征来判定敌我。

  另一方面,德国、美国及其他盟国将加强区域内的协调合作。此次红海区域护航行动,由多个国家或组织各自牵头开展行动,多国海军在同一区域执行任务,协调工作复杂烦琐。德国国防部表示,将加速改善在也门周边地区执行各种任务的盟国间的协调能力。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指出,中央司令部正在研究防止未来发生误伤友军的措施。法国也表示,将加强与美国及其他盟友的情报共享,以避免任务冲突。

  “黑森”号在完成58天的护航任务后已于4月返回,但对于其误射导弹尤其是未能拦截目标的讨论并未结束,德国媒体对此高度关注。德国国防部指出,由于采用半主动雷达导引模式,“黑森”号在实施拦截时,其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在中段制导和末段照射阶段发生技术故障,导致拦截失败,该问题已通过后续维护得到解决。然而,这一解释未获广泛认同。有防务专家指出,相较于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MQ-9无人机体积大、速度慢、飞行轨迹规律,连发两枚“标准”-2型防空导弹都未能拦截目标,难免让人怀疑该导弹存在“后台漏洞”。德国国防部声称这是一次短暂的技术故障,但在面对真正的导弹威胁时德国海军能否妥善应对,仍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中国国防报
电脑版移动版